區域 人口數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排名
中區 22840 0.8803 25946 1
東區 73918 9.2855 7961 5
西區 117515 5.7042 20601 3
南區 113236 6.8101 16628 4
北區 147568 6.9376 21271 2
西屯區 205881 39.8467 5167 6
南屯區 153109 31.2578 4898 7
北屯區 246073 62.7034 3924 8
這位人士 不要在搞這些數字遊戲了 什麼人口密度高就要先蓋
可以跟我說邏輯在那 你很愛亂引經據典耶
根本沒人要去中區阿 中區已經沒落了 拜託 這已經是事實
未來在西區/西屯區
如果照你上面的表 那捷運綠線經過的地方
有西屯/北屯/南屯 還要一些北區和南區的邊邊
這幾區人口最多 是不是要先蓋阿
火車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交通轉運的地方了 也不是商業處了
大家不用一定要再從火車站出發好嗎 有了綠線 大家可以從綠縣沿站
到達目的地
雖然台中分到的錢不夠多,不過台中市政府也有折衷的辦法。
先用台鐵高架捷運化也就是紅線補足綠線到不了的另一個半環線,長期規劃部分再加入紫線把綠線從北屯跟中山醫學大學這兩端串成小環線,紅線、藍線、橘線則變成從中間穿過的中央線。
藍線部分在軌道捷運經費還沒有著落前先用低成本的BRT來培養搭乘人口,並將通車期訂在跟綠線同樣時間。

另外位於目前台中縣行政區的"大環線",長期規劃上也會有一條台鐵支線從潭子、豐原一帶穿過神岡、大雅、清泉崗機場到清水,跟現有的台鐵山海線串成台中的大環線。
嚴格來說,台灣還沒有一套真正的BRT系統,嘉義的BRT系統由於運量評估不足的關係,最後變成高級的公車專用道。
真正的BRT跟軌道捷運一樣有站內收費、有收票閘口、有月台,BRT的捷運公車會跟電車一樣自動對好停車位置再開門,車門與月台之間無落差。BRT車道通過的路口會跟台鐵平交道一樣讓捷運公車優先通行,在交通量密集路段會興建高架橋或地下道避開車潮。
台中捷運跟北高捷運不一樣的部分是在初期就納入台鐵及公車系統,車站聯合開發的規模也比較大,如此可達到路網需求,又能夠有效降低軌道捷運初期虧損。而且台中未來五十年的發展空間都在文心路沿線,優先興建綠線連結新市區與高鐵、台鐵也沒什麼不對,除了台鐵捷運化是沿用舊有路線外,藍橘線經過的舊市區,都更的誘因還不足,短期內還沒辦法配合捷運建設做都市更新。
政府提供大眾運輸系統滿足所有國民基本"行"的需求是天經地義,只要達到損益平衡或以附屬事業來貼補讓虧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都應該要盡可能提供。像日本每個鄉鎮都有基本的大眾運輸工具供民眾使用,就連最偏遠且距離台灣最近的有人小島"嶼那國島"上都有小巴士開行的環島公車路線。嶼那國島的人口還不到兩千人,比綠島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