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前年回北京岳母那~才隔兩年人家捷運就又多兩條線通車了...
台中一個捷運可以蓋那麼多年也是奇蹟了...
BRT...要是不是因為今年年底有選舉~某市長選情告急~為了有點成績可以打廣告...可能還沒通車呢...
而且世界現在多少國家的高鐵都是用中國製造的了...我們有的台灣人還在以為大陸多落後...
nenemalo wrote:




差很大
如果你有搭公車就知道
公車專用道是多家不同路線公車共用
路程和班次間距很難掌控
加上不良司機為了載客率
老是遇到綠燈不走變相堵車

台中到底需不需要MRT看看高雄例子就知道
再看看台灣公共工程的品質效率...
我家附近的松山線蓋超過10年還未完工
單是工程延宕造成經費俱增
不知是造福了那些人齁???

...(恕刪)


你可以再唬爛多一點,松山線2006年中才開始動工,又什麼時候延宕多久,講個數據好嗎?
台中要不要捷運干您,何事?
當公車使用人數到達後, 政府可以補助蓋MRT, 所以BRT就會GG了.

星期日時, 科博館前中港路口麥當勞前, 科博館出來車子要進入中港路內線, 中港路內線要出來進入外側晶典百貨前然後進入建行路, 結果中間卡一條BRT , 車子全塞在BRT專用道上. 而許多背包客要從科博館走到全國前竟然無法過馬路!

若是導入號誌, 則BRT延遲所以延長中港路綠燈時間, 這時造成科博館要駛入中港路內線車輛行車速度會非常快, 行人安全該如何?

同樣如同星光三越前.

建設不同等政績, 若只是放款不管理, 很多人都會做得更好.

台中歌劇院之前光是國際競圖從以往到線在花多少錢? 台灣塔競圖花多少錢?

建設若是架構在好大喜功心態上, 那每一處建設, 都是可議的缺失.
其實新疆烏魯木齊的BRT的例子應該是比較符合台中市的現況,因為那裡嘟是走一般平面道路而不是像廈門的高架橋專用道,小弟去那裡自助旅遊兩次在烏市裡移動幾乎每天嘟靠BRT,那時的感想真是方便極了,的確是最便宜的捷運建設,且很重要的一點,每搭一次只要1塊錢人民幣而已....





hahahafred wrote:
又再造謠了,樓都歪了,不知一直造謠反對的心態及立場是甚麼?
最好不要是台中市市民。
BRT尚未正式通車也未經調整,評斷都過早。
機車更未祭限騎令,亂說話不知會不會打到地獄割舌......


造謠!?以下是新聞連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227/310815.htm
所謂的公告區域是什麼沒人知道,其範圍、大小、區域是否為隨時可調整增加、擴大也不清楚呢

下列為轉貼內容


地方中心/台中報導
台中市推動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25日在議會三讀通過,審議通過的重點之一,就是「110年1月1日起,公告指定區域內,禁止行駛燃油機車;(市府)並於105年1月1日前訂定相關獎勵汰換辦法。」其實本來提議內容只有「禁止行駛二行程機車」,改為禁行燃油機車更嚴苛的表準,市府說未來一定會大力支持。
▼台中市訂低碳自治條例,研議110年之後禁止機車行駛部分區域。

除了禁行燃油機車外,審議通過的重點還有低碳教育實施計畫、紙錢分年減少使用事項、保麗龍餐具禁用公告等,預定要在半年內完成。
「臺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三讀通過後,只要中央核備後就能實施,未來社區、校園、機關、宗教場所、旅館住宿業、餐廳、飲食店、商店、賣場、百貨及市府公告之場所,都需配合低碳認證。
副市長兼任低碳城市辦公室主任蔡炳坤表示,自治條例於本次市議會定期會三讀審議通過,感謝議員對法規的支持,未來在中央核定實施後,低碳辦公室也會提早督促各相關局處訂定實施辦法,讓自治條例能夠逐步落實,臺中市也能實現低碳城市願景的決心;未來市府各主管機關將配合修訂相關行政規則,讓低碳的概念和價值將融入市府施政各層面。


原文網址: 台中市特定區域禁騎燃油機車 市議會三讀通過啦!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227/310815.htm#ixzz38lvBfNrp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不用說甚麼因為要攻擊還是抹黑就抨擊BRT
做得夠好又怕什麼呢? 滿意度也會自然呈現
看的出來其實是要年底前賭一把,成功了就有機會,失敗了反正就只是維持現狀

每天都在走中港路的人心裡應該也很清楚
儘管公車的搭乘人數達到一個新的巔峰,但是路還是一樣塞
而佔據1條路線的專用道跟佔據1.5條路線的站體,勢必要創造更高人次的運量才能彌補道路的縮減

還有以這麼高流量的路上要做號誌優先,勢必被犧牲掉的人也會增加

不過多觀察也會發現,會搭車一定是固定族群,目的地都是在中港路沿線
而儘管搭車人數很高,許多人的目的地都是離中港路有段距離,只要離開中港路就顯現出支線網路做得非常不完善。才會有公車很多人搭,路上私家車一樣多,路一樣塞的情況出現
能建到高架化,那就直接建捷運就好啦。

建高架化的BRT,會比捷運好?
joeyabc0 wrote:
不用說甚麼因為要攻擊還是抹黑就抨擊BRT
做得夠好又怕什麼呢? 滿意度也會自然呈現
看的出來其實是要年底前賭一把,成功了就有機會,失敗了反正就只是維持現狀
每天都在走中港路的人心裡應該也很清楚
儘管公車的搭乘人數達到一個新的巔峰,但是路還是一樣塞
而佔據1條路線的專用道跟佔據1.5條路線的站體,勢必要創造更高人次的運量才能彌補道路的縮減
還有以這麼高流量的路上要做號誌優先,勢必被犧牲掉的人也會增加
不過多觀察也會發現,會搭車一定是固定族群,目的地都是在中港路沿線
而儘管搭車人數很高,許多人的目的地都是離中港路有段距離,只要離開中港路就顯現出支線網路做得非常不完善。才會有公車很多人搭,路上私家車一樣多,路一樣塞的情況出現


光明陸橋更爽
之前看到告示牌要上國道還要北上怎麼切、南下怎麼切
就趕快切到其他地方繞路了
以前只要順車道過去看要北上、南下就上去了

本來那裏就是必塞之地,台中工業區、國道、中港路車流大雜燴
現在不知道是不是剩下一線道
我也在廈門啊,說BRT沒用的估計自己也很少坐吧,我從他剛建成就開始坐了。廈門BRT最短程只要5毛,最多不會超過2元。

當時想要建輕軌,但是廈門人口太少了,指標不夠。 所以就建了高架的brt。但是從建好之後,廈門人口大爆炸,動車都通了之後旅遊的人超級多。以前我在集美嘉庚體育館站上車還能找到位置,現在根本上不去。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brt運力不夠,人太多。是因為要考慮到運營成本,因為只要1元左右是一定虧本的!所以不可能出現空車在跑。現在班次更密了,全部都換成加長型的車,只要到站台馬上就可以上車,完全不用等比捷運還快。(以前還要等下)

BRT從開始建,到完全通車只用了一年不到。但是在當時卻很大的解決了島內島外通勤問題(在此之前的公交車都要和私家車擠一條橋多可怕)。


可是現在廈門也在建MRT了,島內的路又被挖爛了。太崩潰了,因為人更多了!!!!!!廈門人口2000年205萬人,2010年353萬,2013年373萬。你絕對想象不到5年后到底有多少人,但是真的非常多!!!!
支持改變
總是要不一樣才能突破現狀
給時間來看成果
希望大家給一點鼓勵
也多給點建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