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倒不必地下化... 其實最好可以到草屯
不少南投縣轉乘都在草屯,只是要過烏溪
綠線走文心路經七期...
籃線從東海經中港交流道至綠園道最後至火車站(在七期與綠線交會)
以地下化來說 藍線最有必要
1.中港路是台中最塞的一條路(尤其到交流道)
2.其次進出台中多半是外縣市,除非在市區外起點有大型轉乘站
跟停車場供外縣市由郊區乘捷運進市區,否則對減少目前車流量幫助有限
3.地下化對市容影響較小(尤其中港路房價高,蓋高價會被沿路屋主抗議),
但是要多花近2~3倍錢
4.不論地上地下化,以初期三路線,對疏解交通有限,得一步步虧損經營加路線密佈後
台中捷運才會成熟...但是民眾很難等的下去,尤其財政困難
所以胡市長說以現實面考量,快速省錢的高架輕軌捷運是當務之急是有道理的(聽不聽的進去是一回事)
以個人意見,實在不應拖下去了
畢竟台中人口不及台北跟高雄
以便宜的高架輕軌營運不失現實考量
可以參考日本幾個次要都市的捷運
也是可以搞的有聲有色的呀
K1Pan wrote:
非核家園 很偉大沒錯 核子汙染想起來就很可怕 我也認同...(恕刪)
核能技術經過這十幾年 並不是沒有進步
個人覺得 沒進步的是台電
讀書的時候 有老師在講核能 對台灣的必要性
但是他非常反對台電來蓋 他認為台電的管理有嚴重的問題

K1Pan wrote:
現在又來一個 環保至上 我也認同 但是目標 政策 跟解決方法有沒有提到?
這些東西 能不能真的讓台灣有所謂的 無可取代的國際競爭力? ...(恕刪)
面板廠的情況 跟晶圓廠是完全不一樣的
幾年前跟一個面板廠的副總聊過 他斬釘截鐵的跟我說 面板廠最大不會超過10代 就是約3mX3m
當時最大的面板廠 好像才五代 現在連友達都要玩十一代廠 騙我??

晶圓廠已經停在12" 停很久了 未來二三十年 頂多到18"
18"的消息已經很久了 但是經濟情況不好 沒人敢玩 強者如英特爾 三星 台積電 也都不敢動
有人會問~~那到底差在哪裡??

晶圓廠從八"到十二" 只要改設備 廠房改的不多
因此可以看得到 有人在買賣二手的 半導體設備
面板廠 不可能這麼玩 廠房是五代就是五代 八代就是八代
所以很難出現 有廠商把舊世代的面板設備往大陸送 因為留下來的廠房 沒辦法升級 除非打掉重蓋
台灣不適合玩這種東西 新世代的廠房 就到大陸蓋吧~~
CCJ1128 wrote:
核能技術經過這十幾年...(恕刪)
如果真的不能給台電蓋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電力讓外資或企業私營
我想這個應該會是一個好話題 至少也比 就是說他不行 然後 怎麼作 沒人知道來得好
說到面板
面板廠 新世代都去大陸蓋 ? 政府如果真的作 會是得到支持 還是會被罵? 說真的我不知道
面板廠 可能不適合台灣這件事情 我其實早就這麼認為了
只是 現在有這麼容易就說 好 我們現在不做面板了 這麼簡單?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兩三年的" 兩兆雙星 台灣第一"
前一個政府 花了八年的時間打造面板王國 每個面板公司至少都有數千億以上的規模 才過了兩三年 現在要改?
好 那也不是不行 那我只想問那些政客 投資面板的那些人怎麼辦?
誰賠? 國賠? 台中賠? 找當時的行政院長跟副院長賠? 還是把馬皇財產充公?
我從頭到尾都不看好面板 但是我也知道政府沒得選擇 他只能先保障目前已經作了決策的投資者
夢想雖然美好 但是也得目前的事情要先解決....
這可不是隨便幾張照片 回文幾百篇 就可以的耶
隨便大家拿去分一輩子都吃不完了 誰賠得起
築夢 是真的要踏實 不是口號啊
這個國家
學者很多 真正的工程師太少
政客很多 護國者少
想要權力的人很多 無所不用其極 能做好事情的卻很少
說得太多 作得卻太少
很容易被感動 但是感動完卻沒甚麼改變
動不動就一堆理想 但是台灣這十幾年來 很明顯的 還是只在吃以前打下來的老本
搞得大家動不動就緬懷過去
K1Pan wrote:
如果真的不能給台電蓋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電力讓外資或企業私營...(恕刪)
奇異 東芝 都有能力蓋核能電廠 而且五到七年 就可以蓋好
他們當初就有給建議 把電賣給台電 再由台電的配電系統 把電賣出來
有點像現在的氣電共生廠 或是 風力發電 太陽能發電公司
K1Pan wrote:
前一個政府 花了八年的時間打造面板王國 每個面板公司至少都有數千億以上的規模 才過了兩三年 現在要改?
好 那也不是不行 那我只想問那些政客 投資面板的那些人怎麼辦? ...(恕刪)
我的意思是說 下一個世代的面板廠 可以移到大陸玩
不表示 友達 奇美要關掉 總公司留在台灣就好 新的工廠 再外移
這對投資人 應該影響不大
下個世代的面板廠規模 都會相當大 光是玻璃基板 偏光板這些
所以玻璃廠一定會依著面板廠蓋 因為用貨車載運大於3X3m的大玻璃 風險太高
這也是為什麼 友達 奇美 要地都是這麼大
台灣不能放棄製造業 但是也不能什麼都想做
大陸是工廠 也是市場 善用台灣的製造品質 創造品牌 才是出路
能想像 當初製鞋廠 成衣廠 沒外移的情況嗎

台灣可以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花點獎學金 去搶第三世界的人才
像五六十年前的美國 灑錢搶全世界的人才
東南亞 東歐 中亞 非洲 落後的地方 鑽石更耀眼
別跟我說這會影響台灣學生的就學權力
不會讀書 可以去做別的事 當球員 廚師...
瑞士的製錶師傅 大都只有國 高中畢業
他們的製造功力 可不是MIT的機械博士可以取代的
CCJ1128 wrote:
奇異 東芝 都有...(恕刪)
大大說的面板政策 我認同 因為我認為只有大陸有本錢跟韓國在這種比規模的競賽中 獲勝
但是我認為不可能實行
因為從現在的政策就可以看到了
政府要求 台灣的晶圓 面板 至少要比大陸投資的 領先1.5代以上
這是台灣人的恐慌
而哪一個檯面上的人 不會善用這種恐慌?
面板在台灣開發 叫作 以商逼農 滿地種面板
面板領先技術直接前進大陸 叫作賣台 拿台灣的奶水去大陸賺錢
所以要去 東南亞嗎?
隨便上媒體 上雜誌 上網路 大家現在隨便都可以把意見搬上檯面
很多政客更是會利用這種上版面的機會 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議題
不過 還是沒人願意負責任去作事 因為批評跟罵人比較快...
作事情都只能被罵 因為這叫監督
一堆人都在監督 沒人作事 唉
我也覺得公務人員作事情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但是 我不知道我該期待誰來作公務人員 那些罵公務人員的人嗎?
大大最後說的 精緻化的勞力產出 說真的 大概是每個人心中深深的期待吧
但是 畢竟 你的東西好不好 是要全世界來認同的
我不敢說 我們能夠馬上達到瑞士這種等級
但是或許我們可以從生活的態度 學習日本人的精神
不過 路還很遠吧 人民要從心 開始進步
K1Pan wrote:
認為只有大陸有本錢跟韓國在這種比規模的競賽中 獲勝...(恕刪)
三星 LG 能有今日 靠的是當初SONY 跟Philip的策略錯誤
畢竟台灣電子業的實力 讓這兩位老大哥 有點顧忌
現在回頭看 SONY 跟Philip是拿石頭砸自己

南韓把面板廠 當成國家命脈在看 匯率 貸款 政府全力支持
台灣 徵收幾甲地 農民就快翻臉了 更別說要彭總裁匯率配合
而且 南韓的外債也很高 不用羨慕~~

K1Pan wrote:
面板在台灣開發 叫作 以商逼農 滿地種面板
面板領先技術直接前進大陸 叫作賣台 拿台灣的奶水去大陸賺錢...(恕刪)
二十幾年前出走的成衣廠 紡織廠 鞋廠... 要不要也叫回來??
寶成全球有六十萬員工 叫他遷回來就沒有失業人口啦~~
富士康龍華廠有四十萬人
NB MB廠 隨便一個廠區動不動就上萬人
金融業鎖在台灣這些年 失去多少商機
光是昆山市的廠商 就可以養活好幾間銀行
K1Pan wrote:
政客更是會利用這種上版面的機會 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議題
不過 還是沒人願意負責任去作事 因為批評跟罵人比較快...
精緻化的勞力產出 說真的 大概是每個人心中深深的期待吧
但是 畢竟 你的東西好不好 是要全世界來認同的...(恕刪)
這就是為什麼很少有工程背景的政客 因為工程師受的訓練 比較講證據 事實 與 解決方案

精緻化的勞力產出 並不一定在製造業
精緻農業 餐廳 酒廠 點心....這些都有機會
日本的料理 清酒 啤酒 麵條 泰國的料理 英國的威士忌 法國的紅酒 料理 俄羅斯的魚子醬
荷蘭的花卉 毒品 妓院??.....(我應該會被批到爆~~
)台灣的產業 有的是機會 政府少管 政客少放屁
一天到晚在說出賣台灣 ... 我還泉漳械鬥 閩客不和 吳鳳變成小紅帽勒

locomo wrote:
紅線從車站經太平到霧...(恕刪)
原本的紅線已經取消,現在台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就是紅線。
台北捷運局另外規劃了一條橘線,從水湳延中清路經過台中車站一直到霧峰,未來會延伸到清泉崗機場以及南投。
因此除了藍線之外,橘線在台中市區這一段也有必要地下化。

另外今年台中縣市政府又增加了一條紫線,把綠線串聯成環狀線。

另外還有評估在台鐵潭子與清水之間興建一條支線,途中經過大雅、清泉崗。
小弟雖然是彰化人,但其實個人覺的棕線(台中市文心路/崇德路路口經潭子、豐原到月眉)以及綠線彰化延伸段都沒有必要興建。
要連結月眉直接從台鐵后里車站拉一條輕軌或鐵路支線到月眉就可以了。甚至也可以延伸一路到海線的大甲,如此一來不是能夠服務到更多地區的民眾?
要連結彰化鹿港、和美、彰濱,直接從彰化車站拉輕軌或鐵路支線到鹿港、彰濱工業區就可以啦。未來還可以繼續延伸到溪湖、二林以及與最後與台鐵員林站交會。從彰化車站也可以繼續延伸到東區都市計畫區以及芬園、草屯與橘線交會。
在運量沒那麼高又已經有大眾運輸資源的地區實在沒有必要這麼耗費資源的大興土木,興建與台鐵並行的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