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目前看來確實想不起,因為連brt路網建設都建設不起來,太多人不願意做大眾運輸工具了。看完本篇很多人在說高雄捷運~~其實高雄捷運因為搭乘的人口太少,後續路網不是都被迫降級,或改用brt公車先導嗎?也不管高雄BRT後續是怎樣的形式,但高雄的BRT規劃一定是要有提昇運輸速度及提昇運輸效率,而我看到之前台中BRT不就有符合提昇運輸速度及提昇運輸效率,不懂為何不後續做好。台灣人口紅利要過了,各位買東西都知道CP值為何政府建設沒有一個人認為CP值很重要呢?
agavin wrote:我只想問問當了10...(恕刪) 看到大場地的討論,為什麼沒想到辦在圓滿劇場呢?? 有哪個限制嗎?圓滿劇場有一般座席6000位,若開放後方土坡草皮可容納一萬五千人,而且這是劇場型的座位安排,就算坐後面也不怕被前面擋住視線,LADY GAGA就是辦在這,為啥江蕙告別演唱會不選在這呢?
應該反過來問? 為何要 MRT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320012&p=3#55040833請看下面影片這是在荷蘭海牙的Voorburg這一站, 這一站的輕軌Tram及地鐵Metro(MRT)是共用同一條軌道影片中, 兩種列車分別進站那麼? 那一列是地鐵RET RSG3 ? 那一列是 HTM Regio citadis 輕軌?真的分的出MRT 和 LRT 嗎 ?如果沒有那個需求? 沒有6萬人次的運量, 就如同2個人的小家庭? 卻要買9人座的VW T5,買 Ford Tourneo Custom要設置何種系統,要看"運量",看需求, 不是看"政治現實環境"如果預期運量可能增加,若有遠見,如果真的是為了交通建設,應該是選一種有彈性的系統讓將來有擴張的可能BRT的運量是5000人/小時, 一下子就要跳上運量是每小時6萬人以上的MRT嗎?中間還有LRT, LRRT,中運量捷運系統(medium-capacity transit;MCT),這些5000人-2萬5千人次/小時的系統1.如果能夠兩列LRT串聯在一起行駛,像德國系統的Stadtbahn,一樣能有5萬人次/小時的運量不輸給MRT, 但便宜多了這些系統都具有可擴張性但是BRT沒辦法兩輛公車串聯一起行駛2.綠線號稱MRT, 卻只有LRT的運量, 又用無人駕駛,是下一個木柵線的翻版拿重運量的規格去蓋中運量,怎麼不貴?綠線為標準軌1,435mm, 無法走台鐵的窄軌1067mm, 無法直通運轉, 變成單一系統,營運成本高3.「電車/火車軌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才能省錢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282354&p=22#55078964(1). LRT比MRT省錢輕軌的造價為捷運的六分之一, 但是兩列輕軌串聯在一起, 就能有MRT相同的運量(2). LRT 可以平面,可以高架,下到隧道 ,BRT因為柴油廢氣, 是不能走地下隧道(3).路面電車/Tram/LRT , 車廂使用壽命能超過50年以上。 但是BRT公車很少能使用超過20年(4).LRT完全能取代MRT,運量低時單節運行,運量高時雙節串聯,彈性很大, 但BRT不可能兩節連在一起行駛。(5).現在花大錢去做單一MRT的國家已經很少了,現在世界各國反而是將火車捷運化,LRT/MRT/火車共用軌道,做系統整合。BRT 和 LRT地面電車, 其實只是載具的車種不同, 路面的規劃,車道的規劃,站台的設置, 都是一樣的 , 如果BRT能救回來, 在BRT的基礎上,將來只要更換載具, 就能直接升級為LRT路面設施的基礎是最難的若要做LRT , 就要先救 BRT一步一步做第一步バス(巴士),走很多條車道, 先集中成一條,改良缺點, 再由BRT 升級到 LRT最後是輕軌LRT/火車 能"直通運轉"
herblee wrote:應該反過來問? 為何...(恕刪) 我覺得你很有研究,但是你看現在有要救BRT嗎?其實BRT現在所發生的問題,以後LRT就不會發生?我覺得現在BRT是給很多民眾教育搭乘LRT和MRT的機會。而看到的現在只是把BRT給他弄臭不是嗎?另外我覺得為何大家都罵台鐵,火車常常誤點,其中一個原因不就是因為太過人性化,火車會等人,所以會誤點嗎?
agavin wrote:那個卡卡演唱會有收費...(恕刪) 2011年的事了,沒記錯的話是只有三首歌的新專輯發表會,但是Lady Gaga又為小怪獸們安可了三首。那年是Lady Gaga的寶島處女行,你說強哥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