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中 高雄 兩大都會區來說我不覺得目前有推動BRT的環境不如以公車專用道做為短中期規劃費用低 而且國道/市公車/遊覽車..都可以使用排擠路權的情況會比BRT輕微就我而言 不經公車專用道這一環 直接跳BRT政治考量的味道比較重...
CCJ1128 wrote:就我而言 不經公車專用道這一環 直接跳BRT 這也是讓人很不能理解的原因...台中市連公車專用道都不曾實驗過直接就蓋BRT當作"捷運"來說服民眾...要大家跳過所有適應的階段然後說這是"進步"的交通工具...不是災難才怪
podman wrote:這也是讓人很不能理解...(恕刪) 因位對於汽車駕駛人來說,BRT跟傳統公車專用道的差別只在優先號誌的設計部分。再加上中港BRT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串起綠線跟台鐵,所以有其急迫性。
很好玩嗎? wrote:對於汽車駕駛人來說,BRT跟傳統公車專用道的差別只在優先號誌的設計部分。再加上中港BRT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串起綠線跟台鐵,所以有其急迫性。...(恕刪) 大大你少算了一筆...傳統的公車專用道 可以吸收市公車/國道客運/遊覽車的流量BRT佔掉一個以上的車道不但沒有吸收公車的流量 還減少車道...對一般汽機車的使用者 絕對不只是差在優先號誌而已...再說串連台鐵與綠線吧~~印象中共站的就有烏日,大慶,太原站 (有錯請指正)串聯的意義不大也看不出急迫性....
CCJ1128 wrote:大大你少算了一筆.....(恕刪) 目前交通局是打算讓BRT吞下中港路上所有大客車運量,市公車、國道客運不會跟BRT共線,所以未來中港路上不會再有大客車跟小客車爭道的問題,這也是規劃交六轉運站最主要的目的。
很好玩嗎? wrote:目前交通局是打算讓BRT吞下中港路上所有大客車運量,市公車、國道客運不會跟BRT共線,所以未來中港路上不會再有大客車跟小客車爭道的問題,這也是規劃交六轉運站最主要的目的。...(恕刪) 不會吧~~這是大大你自己的想法??還是交通局官員的說法??1.以中港路來說 有很多路公車只是"路過"中港路 也許只行駛文心路到惠文路 這一段那這路公車要怎麼處理??難道廢了 要求乘客轉乘兩次嗎??2.國道or長途客運的台中車站/干城車站,火車站前的聯合市公車站 怎麼處理??也廢了嗎??3.台中市規劃的BRT不只有中港路 還有中清路.五權路...一共六條這六條路線都不走市公車/國道客運??4.中港/中清/五權 都有交流道 難道不准國道客運下這三個交流道??5.最嚴重的問題 交六轉運站不在中港路BRT上所有國道客運如果都停在交六轉運站印象中只有規劃一條環中路BRT通過 人潮如何紓解??
很好玩嗎? wrote:目前交通局是打算讓BRT吞下中港路上所有大客車運量,市公車、國道客運不會跟BRT共線,所以未來中港路上不會再有大客車跟小客車爭道的問題,這也是規劃交六轉運站最主要的目的。 照你的說法...以後火車站也無車可以搭車往台北 高雄 所有長途巴士都不能搭火車站只剩下搭火車的乘客...搭客運往外縣市必須買票 上車 下車 再買票 再上車從外地進入市區也是...下車 再買票 再上車 再下車你有沒有拉過大行李去轉車的經驗...如果是老人 孕婦 帶小孩的媽媽...這可是一個體力大考驗BRT的成效就是把乘客都趕出火車站以外...最好都不要進到市區來
很好玩嗎? wrote:這也是規劃交六轉運站最主要的目的 既然規劃轉運站何來的往火車站巴士?...那轉運站功能是什麼?假設往台北火車站的巴士只能搭到新莊 板橋 新店轉運站...誰會想搭巴士去台北火車站的功能早就不只是搭火車...還包括各種交通工具的轉換為了BRT把火車站的功能閹割掉...說好聽是"轉運"...實際上就是"取代"
如果各位有去調查台中市13~20這個年齡層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可能就會改變你對台中市興建大眾捷運看法,這一點我不得佩服胡市長的做法,捷運完成要期望各位去搭乘意願,看各位的發言就知道,當然現階段我也不會搭乘,因為開車習慣使然,於是胡市長初期先以四線免費公車提供大眾免費搭乘,其實這四線免費公車主要路線就是規劃中的捷運路線,沒錯當初大部份主要搭乘對象都是15~6歲的學生,除了通勤還做為假日逛街休閒的交通工具(學生時間多),現今胡市長更擴大了台中市公車只要搭乘8公里以內完成免費搭乘,於是搭乘公車,除了通勤,做為假日逛街休閒的交通工具學生更多了,當初搭乘四線免費公車的學生現己20歲了,還是以公車做為求學及休閒娛樂的主要交通工具,對於超過8公里公車須付費的觀念亦欣然接受,當這些學生歩人社會,因為習慣使然,你想他們會主要交通工具為何,高雄捷運並沒有經過這一段養成習慣階段,以致經營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