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照片告訴你,台灣大道塞車不是BRT造成的


woodoo520 wrote:
BRT根本是一場騙局。
打著要提高載運量的旗幟,看看它的車站設計!
高載運量!高載運量?
不跟你強求電扇和冷氣,你蓋一個不遮烈陽,不擋風,不能避雨的車站作什麼?哪個白痴選的?
還有那個站體設計下,裡面擺的電子設備一定會短命,是誰挑這種蠢站體的,那個白痴官員是不是沒等過公車!


後三行跟前三行的關係是?

電扇跟冷氣先不談,雖然跟運量沒什麼關係

不遮陽跟不擋風的部分,西曬的時候確實遮不到什麼東西
下雨的話只要別狂風大作也還好,稍微噴到。

但似乎都跟載運量沒什麼關係。

sotaiwan wrote:
只是不懂加長型的公車優點在哪裡???


優化載客率。

在同樣的輸運人口下,每車都八分滿 當然好過 幾台客滿幾台空車,

目前上下課時段照樣看得到空蕩蕩的優化公車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港路那個車流量本來就不該做BRT,要就直接做MRT了。
一直吹嘘BRT運量多好多好,那幹嘛不直接做MRT?
把開車族趕去大眾運輸工具?
出車站後根本沒有其他替代的工具可達目的地,到頭來騎車還比較快。

getz9825 wrote:
請林市長將BRT還給台中市民,老胡做的不夠好的,將他改善...(恕刪)

拆掉 BRT 就是最好的改善
做得好!
有些人講了半天,都快忘了林佳龍沒有要蓋台灣大道捷運的意思。
寧可作夢也不肯認清BRT是更務實可行的辦法。

Julius Caesar wrote:
中港路那個車流量本來就不該做BRT,要就直接做MRT了。
一直吹嘘BRT運量多好多好,那幹嘛不直接做MRT?
把開車族趕去大眾運輸工具?
出車站後根本沒有其他替代的工具可達目的地,到頭來騎車還比較快。


問題就是沒錢,中央不給建、地方付不起徵收費。

瑪莎拉蒂很好,保時捷也很棒,問題是買不起。

只是學生無車族還是要搭車,大眾運輸還是要發展。
只好退而求其次,沒錢有沒錢的稿法。

遭到整併的路線車輛跟司機原本就是規劃去跑轉乘公車
那就能讓努力十幾年的路網發車更密集,更加方便。

還有一點就是台中人得改變習慣。
有方便MRT的台北人一天下來要走不少路。
有方便地鐵的東京人來說一天走的路更多。
機車是很方便的東西,可以說是最強。
但是其過多的外部成本降低了市民的生活品質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carloszhang wrote:
拆掉 BRT 就是最好的改善
做得好!


那不是改善,那叫擺爛。

那是將臺灣大道徹底放生的不負責任作法。

那是讓所有公車恢復原路線、回去跑慢車道讓機車騎士夾縫中求生存的作法。

改革可以修正、但是不能回頭。

拿出更好的可行方案後廢止舊案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哪個白痴把兩間大型百貨公司跟一座影城規劃在高速公路交流道下的,一堆車就擠在左轉車道都賭到直行車道了,原本會塞的哪能不塞,為了這個要搪塞硬是塞了個brt還買故障連連的中國貨,根本就是公車而已還花大錢搞了這麼多蚊子設施拆掉算是幫胡煙滅證據剛好而已,有見過兩截公車蛇行飆手嗎?我在中正路就見過,與其要這種brt還不如買雙層巴士還來的好用不佔空間,
我覺得要先了解為何會塞車
如何解決塞車
以下影片非常實用~~~~~
請參考~
arrem5104 wrote:
哪個白痴把兩間大型百貨公司跟一座影城規劃在高速公路交流道下的,一堆車就擠在左轉車道都賭到直行車道了,原本會塞的哪能不塞,為了這個要搪塞硬是塞了個brt還買故障連連的中國貨,根本就是公車而已還花大錢搞了這麼多蚊子設施拆掉算是幫胡煙滅證據剛好而已,有見過兩截公車蛇行飆手嗎?我在中正路就見過,與其要這種brt還不如買雙層巴士還來的好用不佔空間,


當年新光三越跟新光影城開幕時七期四週可只有荒煙漫草加摩鐵。

故障連連的問題,如果你不是拿某議員隨便提供只有報修次數卻沒有內容的單據的話,或許你該知道一下,一個月跑兩萬的車子要如何不經常維修跟保養? 輪框的問題則是當初規劃的重點項目-跟月台的差距越小越好,初期司機不熟練才老a到輪框。

BRT是用公車當載具的類捷運系統,沒有人說他不是公車,但是他的效率比公車更高。

雙層巴士很好,但是臺灣的道路環境不適用。再加上尖峰時間容易搶快上下樓梯的安全性問題,雙層巴士還是留做觀光用途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