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Chin wrote:看到一堆整天就只會說...(恕刪) 你沒債留子孫 說不定子孫懂事後 整天抱怨 台中為什麼沒蓋MRT去了一趟台北享受高度便利交通回來台中後說 為什麼當初台中不蓋MRT你不是子孫 你永遠沒辦法替他們想好理由 思想是他們的 不是你決定的
太陽和月亮太陽 wrote:我也在廈門啊,說BR...(恕刪) 是啊~~便宜這點真的不能否認,但是從文灶、火車站一路站,應該說是擠,到同安工業區,應該不會是件讓人開心的事,而想找座位,也不是沒機會,但是必須先把敬老愛幼,禮讓座位的美德思想放在家裡,才有可能。廈門現在人也真的是有夠多,這兩年,已經是非到不得已,或是要去外地,是不開車出門的,特別是在市區,因為停車位太難找,還不如坐公車,計程車方便一些。
qaz60507 wrote:你沒債留子孫 說不定...(恕刪) 請問泥有看清楚我的留言內容嗎!!!!!! 我早說過不要一堆整天就只會說沒錢有沒錢的蓋法結果犧牲多數人的路權來完成少數人的便利 不要債留子孫 請問建設就一定等於負債嗎!!!←我說的就是這一堆人 懂嗎!!
nkfcc wrote:您這句話可能斟酌一下...(恕刪) 我自己因為工作每天要跑外縣市,大眾運輸只有六日有機會用到,車道縮減、北上南下分流、禁止左轉,這些的確對開車族來說是要重新適應的不便。但我仍然支持這個政策,因為現階段或許倉促上路、待調整的問題一堆,不過眼前台中市人口持續增長而產生的交通問題勢必要有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
我幾年前在公視看過節目中有介紹過巴西的BRT,他Bus都停得很準,停下時車體上的平台90度放下來剛好搭在站體幾個上下口的平台上,所以人或車都可以水平上下,當時就很訝異怎麼每次都停得很準(我總覺得應該有透過系統的某個程度控制才能做到吧?)覺得真的很便民。後來才知道巴西的Curitiba BRT好像是第一套。可是上次去台中,我看到BRT很納悶,看不出跟台北的公車專用道的差別有多大?還有中港路車那麼多,站體採那種開放式設計,等於站在那裡吸髒空氣,個人覺得應該採半封閉加空調,透過電腦監控採自動開關側邊上下口的門,畢竟台灣氣候環境特殊。再者,站體顏色應該整齊醒目才對。我個人覺得BRT不應該設計在車水馬龍的中港路上,他會把整個交通習慣打亂掉。台中很多跟中港路垂直交叉的路都很寬很大,其實BRT應該設計在這些垂直路上才對。看看人家巴西的Curitiba BRT,它的站體成圓柱型,簡單平實又具美感,台中的BRT站體我覺得太花俏,完全沒有屬於看到台灣生活影子的感覺(為什麼公共建設每次都搞得實在很不美觀?台灣很多很棒的年輕設計人才很多啊?我記得上次去一個地方,應該是高雄吧?有一個公車站體是小學時的課桌椅,上面還有鉛筆、橡皮擦的設計,有大家生活的記憶元素,真的很棒,如果每個BRT站體都是一個台中市民生活的記憶元素,應該非常棒!),天氣熱看到現在的站體真的很難安定下心,更不用說站在裡面等車了:
mizuno2008 wrote:之前這種高架燒起來很嚴重平面消防救不到 他們也沒有很即時救援 等救援到來 車都被燒成骨架不知道有沒有改善 地下化捷運燒起來難道消防車就能遁地平面化BRT不是不好但是搞個沒獨立路權只能是閹割版如果快捷優點沒顯現沒吸引出載運量減少個人汽車使用量台灣大道多塞一條專用道只會讓交通更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