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快捷巴士BRT藍線]由西向東走一趟

cyt7241208 wrote:
原本的BRT就是一個系統,一種營運模式
憂化後呢??
變成和台鐵一樣短程,長程各種公車都來了


認真回,答案是不一樣,哪裡不一樣,最根本的就不一樣;路權。

台鐵,在同一軌道上,路權的優先順序:自強號 >> 區間車 >> 貨運列車

台北公車專用道:市區公車 = 快速公車 = 長程客運

台中公車專用道:市區公車 = 雙節公車 = 長程客運

原先的BRT系統:雙節公車 only

由以上的詳細列舉,就可以看到,原先的BRT系統,雙節公車當然跑得很愉快,但是對整體的交通呢,看不出有幫助,以及必要性

所以,還是回到原先的祈望,到底BRT有多必要,一定要存在,不允許其他公車也使用,所以路權要完全讓給BRT

cyt7241208 wrote:
把自強號, 太魯閣號都丟進去跑會是怎樣??
(當然軌道系統沒那麼簡單)
您覺得台北捷運的效率是更高?還是更低?


你提到的是,將台鐵的長途列車,丟到台北捷運去跑。

一樣認真回答,分為二部分。

首先,還是認為BRT與Bus-only lane並沒有這個問題,不管是BRT或者公車專用道,都是同樣路權。

第二點,進一步的,就實際舉例,我們來討論一個更具體的。

為了讓自強號、太魯閣號的效率提升,因此禁止其他使用,包括區間車、貨運列車,都不許使用。

那麼,直接回答,是的,自強號、太魯閣的效率一定會提升,甚至因為都會結構,系統效率還會高過高鐵。

甚至什麼建設都不必做,只要封鎖區間車、貨運列車就好,這真的是太好了,不是嗎,但是,這麼做,太霸道了!

這就是BRT的困境!

除非,BRT真的可以提升整體效率,否則自己好,整體不好,當然難以獲得支持。

HelloTaiwanTaiwan wrote:
如果你說的是真,那麼不也就另外證實把快巴搞死得就是現在的團隊,做實了先射箭後劃靶把快巴搞爛
有臉皮搞爛,沒臉皮搞好,顧假龍的臉皮比台中市大眾運輸進步更重要


把台中快捷公司搞倒的
就是現在林佳龍團隊


BRT時台中快捷公司是賺錢的
交通王局長表示2015.1~10月盈餘1千2萬
怎會後來虧錢了呢?
就是他自己搞的

憂化後呢?
台中快捷公司根本就是停駛沒收入的
路上的雙截公車都是民營業者的
台中快捷公司的人和車都是閒置的

台北公車專用道:市區公車 + 快速公車 + 長程客運
台中公車專用道:幹線公車 + 雙節公車
台中慢車道:市區公車 + 長程客運 + 快速公車
所以01網友維勒煩有一句名言是台中的市區公車和客運都被公車專用道擠到慢車道上
台北的公車優於台中的公車
不優,所以是憂化
台北公車專用道 > 無公車專用道 > 台中憂化公車專用道 > 台中BRT


不過回到差別的程度,台北公車專用道、嘉義公車專用道、台中公車專用道、台中BRT本質上是三種不同路權程度的實踐
誰有本事做出增一利而無增一害的制度,請報名諾貝爾界的交通運輸獎
父子騎驢的典故是常態,有利有弊是常態,利弊並存是世間真理
但也不排除有害無利的狀況存在,就當作是以理性建構的框架下不存在吧
acer wrote:
認真回,答案是不一樣,哪裡不一樣,最根本的就不一樣;路權。
台鐵,在同一軌道上,路權的優先順序:自強號 >> 區間車 >> 貨運列車
台北公車專用道:市區公車 = 快速公車 = 長程客運
台中公車專用道:市區公車 = 雙節公車 = 長程客運


您要從A-->B
BRT的規劃就是查好路線(後續路網完成的話)
通常在兩次轉乘後就後到達

公車呢??
有不同的路線
部份重復部份不同
得查好路線公車和時間

acer wrote:
由以上的詳細列舉,就可以看到,原先的BRT系統,雙節公車當然跑得很愉快,但是對整體的交通呢,看不出有幫助,以及必要性
所以,還是回到原先的祈望,到底BRT有多必要,一定要存在,不允許其他公車也使用,所以路權要完全讓給BRT

在BRT的路線中只有一種就夠了
多加反而破壞了穩定度,降低了效率
利用BRT跑這段路
其他的公車都頭尾兩段去轉乘

我講得你好像就是不想聽
一直在和我玩文字遊戲

422班次就做得到的事
用1000班次去做
就外行人來看
不錯哦!!!
道路上都有公車耶
實際上是效率低落
成本又高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之終於結束了)

cyt7241208 wrote:
我講得你好像就是不想聽
一直在和我玩文字遊戲


都有認真看回文,但是看不到全面的,只看到模模糊糊的呀。

當然BRT留著,特定使用,只允許特定路線,這一定有更好的效率,但是那僅限於特定路線的效率提升。就像是台鐵改成只有自強號,那連建設都不必,立刻就可以讓自強號在台北、台中區段的系統效率超越高鐵。但是,其他路線就一定被犧牲,利小幣大,所以不會發生,這樣說明好理解。

回到台中,台中市有必要為了BRT而去降低其他的路線的路權,真的有必要嗎,有多必要,因為BRT的特定使用,所以台中市的整體大眾運輸效率提高50%?台灣大道的運輸量可以提升50%?

這一點,一直都沒有看到答案。
acer wrote:
第二點,進一步的,就實際舉例,我們來討論一個更具體的。
為了讓自強號、太魯閣號的效率提升,因此禁止其他使用,包括區間車、貨運列車,都不許使用。
那麼,直接回答,是的,自強號、太魯閣的效率一定會提升,甚至因為都會結構,系統效率還會高過高鐵。
甚至什麼建設都不必做,只要封鎖區間車、貨運列車就好,這真的是太好了,不是嗎,但是,這麼做,太霸道了!
這就是BRT的困境!
除非,BRT真的可以提升整體效率,否則自己好,整體不好,當然難以獲得支持。


區間車(BRT)每5分鐘一台已經滿足運量了
再丟長程車自強號, 太魯閣號進去是怎樣?

結果弄得區間車,無法每5公鐘一台車
常常要等著自強號和太魯閣號的人上下車
變成有車就太魯閣, 自強號,區間車一起來
沒車就要等更久

效率是用更少的成本去做更多的事
不是把整條公車道都塞滿車

422班次的BRT就可以做 1000班次憂化公車的
運量了
你說誰的效率好??

原本的BRT有更穩定的班距
憂化後全部打亂
要嗎沒車
要嗎一條龍

當然若是你認為讓上面都有車在跑就算沒人也無所謂
才叫 "效率" 那就算了

acer wrote:
都有認真看回文,但是看不到全面的,只看到模模糊糊的呀。
當然BRT留著,特定使用,只允許特定路線,這一定有更好的效率,但是那僅限於特定路線的效率提升。就像是台鐵改成只有自強號,那連建設都不必,立刻就可以讓自強號在台北、台中區段的系統效率超越高鐵。但是,其他路線就一定被犧牲,利小幣大,所以不會發生,這樣說明好理解。


BRT是區間的不是長程的好嗎?
你要從台北到台中會搭台北捷運嗎?

acer wrote:
回到台中,台中市有必要為了BRT而去降低其他的路線的路權,真的有必要嗎,有多必要,因為BRT的特定使用,所以台中市的整體大眾運輸效率提高50%?台灣大道的運輸量可以提升50%?
這一點,一直都沒有看到答案。


立論是利大於弊,故廢除專用道
回應是路權本質上是用路者(行人、小客、大客)上位價值間的衝撞
上位,通俗來說高層次
當上位價值確立,好比說私車,那盱衡利弊效益,專用道是零,廢除專用道(或大客特區不得駛出)
當上位價值為大眾運輸,反過來一樣,(行人、自小客)擅闖者死,專用道是壹,維持專用道

高架化的國際標準BRT、地下/高架捷運某種程度是私車至上的上位價值的投影


labbat wrote:
台北公車專用道:市...(恕刪)


台北聯營公車,太成熟了,相對的穩定,這幾年,要說進步,實在有限。

最近有一項進步,還是跟台中公車學的,那就是前後門都有收票機。

台北公車都只有前門才有收票機(刷卡機),再加上對乘客的不信任-防止逃票,長久以來,它就是如此。

不管多擠,要刷卡下車,就是要拼命擠到前面,因此被迫多坐一站,在以前很常發生。(最近台北沒落了,比較不擠了)

您看,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也是最近才改善,才做到前後門都可以收票。

但是,台北公車的收票,還是採分段式,有的是二段、有的一段,還有分段點要去記,

然後有時候是上車收,有時候是下車收,就算是同一路線,收票方式都不一定。

那麼台中呢,多簡單呀,上車刷一次、下車再刷一次,多少錢,電腦自己計算,真的很棒。

想一想,台北聯營公車,要到哪時候才能進步到跟台中一樣。講個實際的,要是照著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等到台中捷運全面蓋好,台北聯營公車還是一樣,還是沒有辦法改善。

台中公車在這幾年,還有哪些進步,各位台中人一定是更清楚了。

不想談政治,但是,前一任政府的貢獻,是從零到壹,確實是打下了好的基礎!

回到BRT,暫時的、過度的,那就沿用公車系統就好,做半套,卻還要獨占路權的,難以獲得支持。

acer wrote:
台北聯營公車,太成熟...(恕刪)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