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BRT是哪裡做得很糟?看看國外的BRT車站是甚麼水準...


zzzz000119 wrote:
我看到的未來是 藍線 台中港路 BRT 綠線 文心路 高架捷運

可以把我的話記錄下來,等這兩條建好之後,實際搭乘轉乘後,最終感覺如何?

胡自強有所謂的短程、中程、長程規劃?

我對他的認識很明確的,也是想蓋什麼就想蓋什麼...

想改台灣大道就改台灣大道,花多少億在改名,他覺得爽

他不是因為沒辦法蓋,只是覺得不需要

他覺得台中市民不需要捷運,所以不需要蓋

當然他也不知道台中市民需要什麼

他現在要政績,所以才蓋一些東西

BRT 趕著施工 剪綵是為啥? 選舉嘛

用政府的資源在自己造勢

真的有考慮到長遠的規劃,真讓台中的交通運輸做起來?

他一開始做了一個免費的公車來測試這個,之前有免費的公車線(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

我不會覺得這是壞事,我很理解他有再為這件事情做評估

但我相信他都是坐自家車長大的,顯少再坐交通運輸

如果可以直接告訴胡市長,台中市不用去讓民眾習慣大眾運輸

現在的公車就是不方便、價錢也昂貴、品質又差

學生族有車後就不會再搭乘的東西

這才是大眾交通運輸的問題


建議看一下BRT的路網圖,BRT不是只有藍線而已,但目前開始建的的確只有藍線。

我想,路網都出來了,說沒有規劃是不正確的,至於規劃的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

ShangLai wrote:
但是高架BRT的經費...(恕刪)


這就是 遠見問題!

我想以台中而言 經費不是問題 重點是規劃者的遠見到哪~

舉個例 如果中山高 當初是蓋雙層(上面大貨車 下面小客車) 外加全線8線道 ,然後早15年採用電子收費系統 是不是今天就不用在那邊 挖挖 補補 還要拓寬, 實際算下來 真的有比較省嗎?
你省下的只有帳面上的 金額 ,但是你忽略掉很多東西,對於一個有遠見的公共政策來說 最不需要去考慮的就是經費!
高架公車專用道跟高架捷運的經費不會差很多?!

公車專用道沿線並不用機電設機集運行號誌等,僅在站體需要機電
相反的高架捷運沿線都需要機電(如果是台北捷運的第三軌供電!! 更貴!!)
steve0608 wrote:
那高捷你認為如何!那...(恕刪)


天價的美麗島可以變成一個特色車站

吸引旅客及國外觀光客搭乘

和提升城市在國際的知名度

國外有很多這種車站

而台中的BRT車站800萬

8百萬都能蓋一棟房子了

有人會去台中欣賞BRT車站"?

-

輕軌發展何樂不為

公車需要依賴柴油造成空氣品質不佳

及馬路上有許多不抗力因素會導致誤點

有條輕軌既比蓋捷運便宜又可達到跟捷運一樣準時的到站時間

為何不蓋"?




真實幻境 wrote:
看好一陣子~~~把文...(恕刪)


BRT有
1. 專用車道或優先路權 fully dedicated right of way (busway)
確保由車站到車站之間, 不會受到其它車輛,機慢車,行人的干擾

2. BRT有對抗橫向車流移動的措施
相鄰車道,其它車輛會變換車道(左轉或右轉), 所造成直行BRT的車流擾動curb-side delays,BRT有對抗橫向車流移動的措施

3. 對抗乘客上車/下車時間的延誤boarding & alighting delay的措施

(1)BRT能快速停站/靠站,縮短乘客上車/下車時間, 有側邊的導軌, 或地面導軌, 或光學導引等等方式
不像公車是人工靠站, 耗時且很難定點
(2)BRT車體有很大的出入口, 車門多,而且雙倍大,乘客可以快速進出, 乘客的移動不會卡在車門口
(3)BRT能有準點資訊的車廂和車站,車班次顯示板, 讓乘客有明確的資訊, 上下車不會遲疑
(4)BRT有無障礙設施及與月台齊平的低地板車箱, 讓乘客很容易進出車箱,縮短進出的時間
(5)BRT在車體外/車站收費, 節省乘客上下車時間, 也節省停靠滯站的時間

4.有對抗十字路口燈號阻礙intersection signal delay,延誤BRT車速的措施

5.路口有左/右轉車輛,BRT有queue jump路口插隊車道,或比同方向隔壁車道,有提早亮起的綠燈,確保BRT能優先通行

先通過第一條藍線工程經費約二○億元,車輛只有二億四千多萬元, 剩下的17億6千萬? 單價為何?
台中BRT站體過於花俏,遮風避雨不足,造價高達800萬, 如果省下來,以實用為主, 就能有錢買更環保的車體
這樣的站體,乘客是否能快速上下車
1..站體是否過於狹小? 站體內部寬度僅夠兩人併肩通過,能設站的寬度已經不足了, 還用很寬的圓管佔據空間?
站體設了閘門管制進出,顯得更加狹小, 若過於狹窄,進出的動線不流暢, 會影響上下車,造成滯站時間過長
2.站體遷就外型的造型,圓筒簍空透明壓克力, 對於提供乘客遮風避雨,是不足夠的 ,
(1)大太陽下, 封閉的壓克力,會產生溫室效應, 沒有空調之下, 非常熱
(2)下大雨時, 公車靠站的上方, 是沒有雨遮的, 上車的旅客要收傘延誤發車時間? 還是淋溼?

上面所說 BRT 的特徵, 滿足了那些?

bugatti10013031 wrote:
1. 因為官員要拿錢 所以800萬的站體 大概含工成本100多萬吧
其他700萬被拿去炒房跟買車了 ( 台灣一年BMW 跟 Benz 可以賣 4.5萬台 )


我想,你是沒有自己蓋過房子,所以不知道價錢吧!

我老婆的姑姑,最近才在自己的地蓋了一個透天,花了一千多萬.....

所以一個車站800萬並不算太貴。

xxes112624 wrote:
高架公車專用道跟高架...(恕刪)


假設價差10倍好了
是要搞一次 能用100年
還是要搞個兩次 還是只能用100年?
但是搞兩次 好多了 ,多了一次可撈
這樣你懂 為啥很多公共工程 明明做好沒多久 又要拆掉重蓋 更好的
其實很多重大工程 如果一次到位 會得罪很多人的


曼谷這個站看來就比較複雜且候車區就是密閉有冷氣的....

ShangLai wrote:
我想,你是沒有自己蓋...(恕刪)

1000多萬算啥 3000多萬的也有
重點是看用啥建材吧,,,,,,,
蓋個透天 100多萬也能 上億也能阿~,,,,

三百弱狗 wrote:
您的說法也有道理,不過可能是太想做好了,反而變得有點站體太大、壓縮到車道的感覺,而且如果站體簡單一點,也可以縮短施工時間,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另外,有時候簡單的東西如果設計得好的話,也是有美感的呀!


為了達到車外收票(刷卡),站體勢必要設計成封閉式,封閉式的站體還想加個椅子進去,就註定不可能太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