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塔林佳龍市長以親自證實要蓋了!


冰凝夜 wrote:
市府喊出「幹線公車123」口號,1是招手攔車好習慣,2是先上再刷進出快,3是下車按鈴並刷卡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07/624399/


這口號聽來很優雅

想到前陣子等公車時 為了搭一班冷門路線
在前後包夾的大型公車間 靠著華麗的肢體語言
讓開著小公車原想一路順暢不會有乘客的司機注意到有人想搭他的車
司機則是用華麗的轉身技術(咦) 在沒有停靠空間的情況下 硬著頭皮往前超越一台大型公車
成功的讓乘客小跑步上車...

希望市府的規劃有考慮到類似的情況 不然就杯具了
台灣大道是台中最重要的幹道應該要蓋地鐵

no more公車或是BRT

經費不足可接受分段施工 先把市區段做起來

整天喊經費不夠也不去向中央政府爭取當然沒錢

把藍線擺在旁邊擺爛或是增加什麼車什麼規劃都一樣根本沒有用 浪費錢而已

以台灣大道的車流量地面已經不適合再增加交通工具

我不懂藍線早已規劃多年也差不多了為什麼要停止實行

橘線也是 連接機場的中運量捷運改輕軌也就算了 竟然還打算把市區路段裁掉

不進市區的捷運誰要搭??

台中市的人口超過270萬而且每年是五都人口成長最快的都市 竟然在現在2015年一條地鐵都沒有

全歐洲都還沒幾個都市人口有270萬的 但城市建設完備狀況都比台中好的多

每次回國看到就令人發怒 這麼棒的一個城市無論誰執政都沒用心把最基本的交通處理好

有遠見的不做事 有做事的沒遠見

真的吐血
終於知道爹不疼,娘不愛,阿工阿罵不喜歡。
台中就是這樣。
比桃園還不如。
阿強哥10+年來,沒什麼經費還能有今天光景。
還是衷心謝謝你。

tslee502 wrote:
在此還是重申一下
本人長期以來都是支持BRT這種建設的
只是認為台灣大道不適合
像環中路或是文心路向下延伸至文心南路串聯至大里這種路線是很適合
順便能幫忙撐起綠線MRT的運量


我倒是認為台灣大道最適合,因為一來MRT無望,只能靠BRT;第二,有現成的安全島可用,建設經費最少.....

為了下一代著想,能省點錢是一點.....

tslee502 wrote:
放道路最旁邊或是雙向車道中間可有號誌做輔助(加上禮讓),擾流的頂多是同向的左轉或是右轉兩道

但現在放在同向車道中間,難有號誌做輔助(變換車道號誌?),只剩禮讓,
擾流的除了原本同向的左轉或是右轉兩道, 還多了等待向左或向右變換車道.共四道


其實有,有在走光明陸橋的人就會知道,快慢車道的號誌是可以分別綠燈的,或是有個時間差就可以補助.....
ShangLai wrote:
其實有,有在走光明...(恕刪)

當然有,但不是有就好用.可以看看之前的五權西路與環中路交叉口的精美多重紅綠燈造成的壅塞...
換回台灣大道為例子
設在同向車道中間:
當專用道車輛通過時,一般車輛無法左右變換車道,所以往左與往右的都堵住(一段時間)
加上等待左轉的車道,也就是同向直行的車道在某瞬間是三線道卡住

設在最旁邊:
當專用道車輛通過時,一般車輛無法右轉,所以右轉堵住(一段時間)
加上等待左轉的車道,也就是同向直行的車道在某瞬間是兩線道卡住
兩者相較是有差別的

另外你引的這篇還有個重點是輔以車站設在紅綠燈前方
如此可利用乘客上下車時間當作同向左右轉或是橫向車輛移動時間

PS簡單舉一下例子而已,因為這都是已經蓋好無法改變的了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今天的新聞,有針對「數位營運中心」(不是數位文化中心?)的內容做說明:

「數位營運中心」取代台灣塔 明確打造水湳智慧城

...
都發局代理局長王俊傑表示,台灣塔經過檢討後,目前擬訂替代方案預計改為「有實際功用的塔」,朝「數位營運中心」方向規劃,總樓地板面積約23,400坪,預估興建高度約200公尺,經費約76億元;全案預計在105年規劃設計,110年施工完竣,以綠建築的設計理念,打造水湳成為「低碳智慧城市」的示範區。

王代理局長指出,「數位營運中心」主體建築功能具備智慧營運中心、環境監測中心、互動式圖書中心、高速網路數位運算中心、台中智慧城市博物館、數位城市文化中心、觀景台、景觀餐廳,並導入文創產業進駐,更將具備台中市的文化特色
...

抹茶烏龍 wrote:
今天的新聞,有針對...(恕刪)


總樓地板面積約23,400坪,預估興建高度約"200公尺"的建築物

不敢用數位文化塔要用營運中心來代稱大概怕被幹到暴XDDDDDDD






抹茶烏龍 wrote:今天的新聞,有針對「數位營運中心」(不是...(恕刪)

爛到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