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師 wrote:
,在工程經費方面,...(恕刪)
雖然存疑是公民美德,推理並且交叉求證更佳。新聞稿的算法沒有大問題。以1124.41億元總支出來講,其中320.24億是徵地費用原則上是地方支出,再來是工程費用是中央與地方分攤支出。工程費用當中地方負擔152.91億,中央負擔290.43億,其餘自償性經費360.83億。先不談自償性經費是什麼,來談中央補助的依據也就是自償率。自償率的定義是現金淨流對投資成本的百分比,自償率愈高非自償部分中央補助就愈高。所以非自償的工程費用合計443.34億在自償率30.54%的設定下可以補助443.34億的65.51%也就是290.43億。提高自償率的做法就是開源節流。節流就是降低投資成本,開源增加現金淨流就是增加不動產開發預期帶來的收益以及人頭票價的所得。自償性經費大體上反映開發土地預期帶來的收益,所以既不屬於地方也不屬於中央支出。
前朝的捷運藍線完整報告我找不到,只曉得總支出1069.60億,徵地費用不知道,工程費用不知道。其中中央負擔520.28億支出,地方負擔不知道多少支出。先說結論,在最少假設之下可以有兩種衝突的假定,一是徵收費用增加了,二是非自償部分中央補助比例下降了。原本的徵地費用為320.24-A億,工程費用為749.36+A億,地方負擔要273.92億起跳,這時候自償性經費不可能為負的。徵地費用愈低,自償性經費、地方負擔愈高。原本的非自償部分中央補助比例為65.51%+X,地方負擔最多273.92億,徵地費用加自償性經費275.4億起跳。非自償部分中央補助比例愈高,地方負擔愈低徵地費用、自償性經費愈高。
比較:原本中央負擔520.28億支出,降低為290.43億。原本自償性經費預期B億,增加為360.83億。原本的自償率30.54%+Y,降低為30.54%。
再根據推理要嘛徵收費用增加,或者非自償部分中央補助比例下降,也或者是兩者的混合。
------------------
看來針對經費維護的問題~ 林佳龍~不是沒有想過..
sunnight123 wrote:
看來針對經費維護的問題~ 林佳龍~不是沒有想過...(恕刪)
不好意思,恕在下駑鈍,看完你引述的整篇文章後
通篇有哪裡提到"經費維護"的部分嗎?
另外,離題討論一下文中高鐵南延屏東的議題
還虧他是六都交通局長之一
卻想用民粹淹沒學者專家示警的聲音
不要說學者專家,連一般民眾都覺得不妥,並且"可以提出更好的辦法"
有居住在屏東市20多年的網友提出建議,網友Wei Wei表示,目前最急迫的是時間問題,台鐵屏東段已經高架化,可以利用台鐵接駁,把台鐵變「高鐵化」,高鐵到新左營站,可以轉搭台鐵,由台鐵每10~15分鐘開一班直達屏東的區間快車,中間只要停屏東和潮州兩站,這是台鐵班表可以立即修改。
相較於花費數年和900億蓋高鐵以及恐要千元以上的票價,此建議一出,立刻吸引大批網友支持,被大讚「適合當交通部長」。不少同樣住在屏東的網友都大推方法超實際,「不然每次在高鐵站等火車,都等到天荒地老」,而且是短期就能實施的方式
---明明班表可以先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去討論到花幾百億的錢的事情呢?(歪頭
交通部是中央機關,把關著地方建設。台中捷運藍線是評估不佳的建設。地方預期藍線的自償率是35%+Z,按照規定申請最高的78.00%的中央補助,也就是520.28億。地方負擔146.75億,自償性經費和土地徵收合計402.03億。中央一看520.28億嚇一跳,一旦民眾搭了捷運沒有公車接駁導致捷運搭乘人數不如預期,景氣循環不動產看空百業蕭條導致土地開發不如預期,居民抗爭工程延宕遲遲不通車支出增加導致建設成本增加,冷氣暖氣電風扇電梯人事費用精算太差導致經常性支出被低估,上不能增加現金淨流下不能減少投資成本。這種血淋淋的自償率對中央而言CP值太低,超出預算而否決。
現在新變更的捷運藍線重新下調自償率,中央只要補助290.43億即可。一粒一休?物價上漲?或許浮動吧。而自償性經費從B億往上增加,出槌也是地方負擔這筆差額支出干中央的毛。土地徵收同理,從402.03-B億大幅上調原則上也是地方負擔的支出。即便自償率壓低,中央通過,後面還有好幾關要闖闖看。這一兩天公車班次大幅增加要留意事故危險,就如同自償率大幅下調要當心虧損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