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grado wrote:20200106 紫爆這我有紀錄 中火降載 林口100%!! 北部污染,直接漩渦吹回台中高雄滯留(恕刪) 奇怪當初十幾二十年前..國民黨政府執政時火力發電廠怎麼會選址在台中.後來又追加了兩組燃煤機組...旁邊又有六輕...這個政黨真的沒把中部地區的人當作是人..
又成功轉移調降公告地價稅的話題了⋯⋯,市長應該去把農地工廠抓一抓啦⋯⋯一邊炒房一邊人口增加帶來更多移動污染源,然後都怪有在監控的固定污染源?以前進市區只要40分鐘現在要一個小時以上,對對對都是電車吃太多火力發電廠的電造成的污染!!!市長選你來炒房的嗎?
天涯遊子-MO wrote:臭積八的1450又來(恕刪) 「廣島」和「寡婦製造者」1961年7月4日,K-19號由扎特耶夫指揮下潛行到北大西洋接近南格陵蘭島的海域準備進行發射訓練。潛艇浮出水面後核反應爐主循環泵和輔循環泵發生卡死,反應爐反應區溫度急速升高。但與此同時更不幸的是當時無線電系統發生電器故障,他們無法聯絡本部尋求救援。反應爐溫度很快就超過了控制極限並達到了900攝氏度的高溫,這個高溫已經達到了反應棒的熔點並使得原來反應爐內的反應更加加劇。儘管當時自動停機的控制棒已經插入了反應爐,但一切都無濟於事。由於潛艇反應爐如果再不控制則很可能發生反應爐熔毀,同時艇上攜帶了三枚核飛彈以及飛彈的劇毒液體燃料,一旦發生爆炸,該海域將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和核污染,同時100公里以外的北約基地也將可能受損。艇長懼怕潛艇爆炸之後會給當時美國以藉口發動核戰爭,艇長和艇員一致決定組成一個7人小組,由艇上工程師和船員組成,潛入反應爐艙,切斷空氣調整閥門,重新焊接冷卻水供應管,從而安裝上備用冷卻系統。這7人不顧個人安危進入充滿核污染的反應爐艙內對反應爐搶修,從而使得潛艇反應爐逐漸得到控制,隨後K-19艇控制艇員轉移到在附近海域的S-270艇,再由S-270艇拖回。而這些進入反應爐艙的艇員們由於受到高劑量輻射曝照,有人當場就死亡,沒有當場死亡的也在返航途中即事件發生的一周內陸續死亡。由於管路漫布整個潛艇,核泄漏則造成了很多其他艇員受到輻射污染,第一批艇員中包括艦長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核污染,並且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年內就有至少20名艇員死於核污染導致的疾病。美國海軍在K-19附近的戰艦收到了由K-19備用無線電與S-270的無線電交流之後主動向K-19艇發出無線電說可以提供幫助,但當時艇長為防止蘇聯軍事機密泄露給北約而沒有理會。同時,當時艇長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兵變,收繳了除了六把親信軍官手中的手槍以外的所有輕武器並把它們扔到了海中。返回港後,K-19迅速開始進行修復工作,但不幸的是K-19殘餘的核污染造成了船廠船台的核污染,所有維修人員必須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才能進入封閉船廠內進行維修,這無疑增加了維修時間和難度。經過檢修,工程師們發現該潛艇這次災難是因為K-19主循環迴路中的一個焊點品質不合格,從而造成整個循環迴路的核泄漏以及循環泵的卡死。1965年,K-19艇修復返回北方艦隊,但這個時候他卻多了一個外號「廣島(Hiroshima)」,在美國電影《K-19》中則被戲謔為「寡婦製造者」(Widowmaker)。2006年2月1日,前任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向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提議將這次事件發生時所有K-19上船員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們在這次事故中成功避免了一場潛在核戰爭。同年6月,事故時任艇長的扎特耶夫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pen205 wrote:中火新建2部燃氣機組...(恕刪) 喜歡以核養x,那恆春核電機組遷到中火,綠到底的屏東就大開太陽能發電廠反正南部太陽很大閒置地也多。相信只要台中核電廠一開,房價馬上打五折,馬上就是一個人人買的起房又沒pm 2.5的宜居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