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2015紫爆年是現在市政團隊的蝴蝶效應? (Part 2)


howard.huang wrote:
看到梧棲那邊整個灰色一片..什麼巫術丫= =
..(恕刪)


梧棲那邊就台中火力發電廠在那裏
台中雖然空汙很嚴重,但並不表示鄰近的縣市都沒有問題。




目前市府能做的,就是告知民眾該如何配合來度過這一次的危害,
例如減少外出、盡量不要開車騎車降低汙染源之類。



也有讓台電降載發電,中龍鋼鐵也在協調,也提出生煤管制,
但現在中央卻不通過,市府也無法處理啊,
畢竟牽扯到的問題不是中市府可以獨立解決的。
Selma wrote:
2015年改變了什麼? 我不知道,但是:
優化公車號稱要減少50噸,結果換算一年多排出1700~1200噸、
今年公車柴油車增加10%市區里程(污染增加7335噸)、
交通號誌管理問題導致塞車(污染增加33000噸)、
希望西屯水湳等等空地重劃區建設揚塵改善、強化道路粉塵清潔、取締燃燒稻田...
更何況,今年中科二、三次環評也是市政府可以說話的~
這些都是市政府要做的管理,沒看過有人出面談這個。
講事實,又被貼標籤! 真的我招誰惹誰~ 掩耳盜鈴



1. 優化公車政策 各家客運公司耗油量根本沒變 哪來增加碳排?

你那些神奇算式可以收起來了!!! 不要亂算!!! 碳排不會無中生有!!!

2. 加強發展大眾運輸是去年老胡就已經開始的政策,柴油增加10%代表其他有的沒的各類小車也減少了耗油 這是會抵消的!

你一邊抱怨塞車 又一邊抱怨公車增加汙染 自己都不覺得矛盾嗎?

3. 號誌問題又是33000噸,這又是哪裡信手捻來掐指一算?


做研究不是像你這樣胡搞瞎搞

數字來源自己要了透徹 不要東拿一個數字 西拿一個數字 自己亂湊亂算




2015紫爆年?

我一直往前追資料 2015已經算是最近幾年比較正常的一年

相信數字 不要只相信自己心理的錯覺


dj720c wrote:
我一直往前追資料 2015已經算是最近幾年比較正常的一年

相信數字 不要只相信自己心理的錯覺


只看一個數據不夠客觀

2013
中國霾害侵襲 全台紅色警戒

2014
中國霾害侵台 中南部空汙拉警報

2015

大陸霾害侵台 西半部空污紅色警戒

但今年的中興大學教授是這麼說的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今日上午於臉書貼文指出,清晨4點的空品監測圖顯示,「台灣中部及北京的空氣比上海及北京還差,真的不要再說是中國讓台灣的空氣變差了!」他認為,連中國都可以承認污染,力行減量,台灣人不要輸了,也應誠實面對問題。

莊秉潔同時指出,空污界的大家長認為,今年的秋天可能是從事30多年空污研究以來,最嚴峻的一場空氣污染,呼籲民眾減少騎車與開車,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戴口罩,少用電,以迫使火力發電廠降載。

神奇,居然被研究30年的教授認定今年最嚴重 到底是發生什麼問題了呢?

實際相減,就看到很多時間居民都很有感覺的理由!

那實際把2015減去2014,做相減比對,看到西屯的居民增加多少PM?


但是要是有人把兩個放在一起,叫混淆視聽



2014年11月,每天都有幾個小時PM 2.5 在10附近。
2015年11月呢?

去年,感覺就是一下子就沒了。
今年,感覺每天都可能會爆,一爆就好幾天,還不會消失。然後,隔幾天又再來一次惡夢的感覺不斷。

其實這樣比對圖表,我覺得真的比假的... (真不知道該怎樣說)


做平均只是假象,看不到紫爆!
2014年:平均26.45316456
2015年:平均37.60677083
-> 2015 跟2014都沒差很多!?
2015只是多了11 而已。
(因此,有人說2015是很正常的一年!! 我真的服了你)

在樓上的圖表上, 2014年11月的紫爆小時還比2015年11月多,真不知道怎樣來的???(感覺數據不同)

*我的資料來源:環保局

差異分析,就是「為民所苦、感同身受」
平均分析,就是「風平浪靜、粉飾太平」
民眾在意的是,不要每天都要擔心「呼吸的自由」,因為去年沒有紫爆成每天的惡夢。
這是一種恐懼感,市政府知道民眾的恐懼在哪裡了嗎?


在這個事件,綠燈,不會感謝政府,紅燈就會罵。
你我都一樣,罵塞車、不罵平順,因為平順是應該。
這就是人性,沒人希望活在害怕擔心的世界。

你身邊沒有COPD的老人、沒有照顧老人的關心,那你就盡量用平均看世界。
而我在意聽到空氣不好的咳嗽聲,難以照顧親人的焦慮。

要為民所苦,不是嘻嘻哈哈過日子。
不出國隨便都好,一出國就說國外多好,一回國就開始罵台灣有多爛。
然後忘記自己該去努力讓爛變好,只是嘴巴亂罵,這種人多的是!

其實這樣比對圖表,我覺得真的比假的... (真不知道該怎樣說)
為民所苦才是重點!
Selma wrote:
實際相減,就看到很多時間居民都很有感覺的理由!
那實際把2015減去2014,做相減比對,看到西屯的居民增加多少PM?

但是要是有人把兩個放在一起,叫混淆視聽

2014年11月,每天都有幾個小時PM 2.5 在10附近。
2015年11月呢?
去年,感覺就是一下子就沒了。
今年,感覺每天都可能會爆,一爆就好幾天,還不會消失。然後,隔幾天又再來一次惡夢的感覺不斷。
其實這樣比對圖表,我覺得真的比假的... (真不知道該怎樣說)
做平均只是假象,看不到紫爆!
2014年:平均26.45316456
2015年:平均37.60677083
-> 2015 跟2014都沒差很多!?
2015只是多了11 而已。
(因此,有人說2015是很正常的一年!! 我真的服了你)
在樓上的圖表上, 2014年11月的紫爆小時還比2015年11月多,真不知道怎樣來的???(感覺數據不同)
*我的資料來源:環保局



你刻意挑11/18以前 剛好是今年最糟糕的這一波 來跟去年同期比

11/18以後你怎麼不敢放?

有人這樣做資料的嗎?



你要不要乾脆挑今年最糟的一天跟去年同一天比?

這樣看起來今年會比較像世界末日!!!





去看看去年11月下旬

你就知道為什麼統計結果顯示去年的空氣確實比今年還糟!!!





今年不是那麼剛剛好

18,19兩天的資料都沒有到20日下午17:00 才有資料
注意那些都不是 ND 未偵測到,而是沒有資料 (NA) 或是 * 表示程式檢核為無效值; x 表示人工檢核為無效值;
可能是儀器故障之類的吧

再來,去年同期似乎沒有寒流過來,而20以後寒流來可清淨空氣帶走汙染物,應該會有幫助,但是回暖後的數字
我是還沒去比對去年
我猜測寒流走後 28,29 兩天數字應該與去年差不多,或是高些

編輯:

還是看了一下去年資料
http://i.imgur.com/GDPGzk6.png


順便查了一下去年新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4468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128/514575/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5053

去年第一波寒流是 12/1日報到

查新聞時也熊熊想起來去年是 11/29 投票,選前一週各項催票等大型選舉活動應該或增加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揚塵
差異分析,就是「為民所苦、感同身受」
平均分析,就是「風平浪靜、粉飾太平」
民眾在意的是,不要每天都要擔心「呼吸的自由」,因為去年沒有紫爆成每天的惡夢。
這是一種恐懼感,市政府知道民眾的恐懼在哪裡了嗎?


在這個事件,綠燈,不會感謝政府,紅燈就會罵。
你我都一樣,罵塞車、不罵平順,因為平順是應該。
這就是人性,沒人希望活在害怕擔心的世界。

你身邊沒有COPD的老人、沒有照顧老人的關心,那你就盡量用平均看世界。
而我在意聽到空氣不好的咳嗽聲,難以照顧親人的焦慮。

要為民所苦,不是嘻嘻哈哈過日子。
不出國隨便都好,一出國就說國外多好,一回國就開始罵台灣有多爛。
然後忘記自己該去努力讓爛變好,只是嘴巴亂罵,這種人多的是!

其實這樣比對圖表,我覺得真的比假的... (真不知道該怎樣說)
為民所苦才是重點!

麻煩,不要在這裡玩弄數據,議題結束。
怎麼比都對、也都錯,但是做圖的心態可以的檢視一個人如何看待紫爆兩字。

用平均或是過去,都是不當一回事,老想要粉飾太平!
這種人沒資格談!

因為「我的目標只是把污染源找到,免於感受呼吸的恐懼感」!
想粉飾太平的這幾個人,你們就閃遠一點吧!

記取教訓,才知道改變的目標是什麼。

就像很多人忘記921,我卻永遠記得一樣。
921不過幾秒鐘的地震,用平均法看也會如此。事實上,是嗎?

grifon wrote:
再來,去年同期似乎沒有寒流過來,而20以後寒流來可清淨空氣帶走汙染物,應該會有幫助,但是回暖後的數字
我是還沒去比對去年
我猜測寒流走後 28,29 兩天數字應該與去年差不多,或是高些
編輯:
還是看了一下去年資料
http://i.imgur.com/GDPGzk6.png
順便查了一下去年新聞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4468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128/514575/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35053
去年第一波寒流是 12/1日報到
查新聞時也熊熊想起來去年是 11/29 投票,選前一週各項催票等大型選舉活動應該或增加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揚塵



氣候本來就是影響這個地區空氣品質的最大變動因素

這個星期空氣好

是有人做了什麼正確決策造成好空氣嗎?

下個星期空氣變好

是有人做了什麼錯誤決策造成壞空氣嗎?

都不是啊!!!




即使整個11月數據累積 以巨觀來講 也只是一個單點的表現

今年統計數字11月的空氣品質比去年11月還好

可以說是政府做了什麼正確決策嗎? 不行啊!!!影響因素太多了!!!

有可能剛好是運氣好 接連幾波更乾淨的東北風把汙染物吹走

也有可能是背景值有改善 誰知道呢?

這些都是需要長期的數據累積 更詳盡的分析

怎麼可以看一個短周期的變動 找一些片面的數字 就下結論呢?!

樓主所犯的錯誤就是如此
氣候是因素之一,但不代表人為因子就可以排除
今天冷氣團來,也不過把東西帶到另一個地方去
換另一群人
故如能減少人為的就儘量減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