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照片告訴你,台灣大道塞車不是BRT造成的

oldchateau wrote: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我...(恕刪)

照你的說法, 乾脆把慢車道直接變成BRT專用道就好啦... 把機車全趕到快車道內
但是有些人還是會不厭其煩地跟你跳針死亡交叉的存在...
這樣一搞, 廣大機車族立馬變成了被迫害的對象, 然後又...blah blah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lordkikuko wrote:
政策性輔助有其必要...(恕刪)


被刪文了,自己全刪


sacist wrote:
為了你我特地登入回你這廢文,台灣大道塞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不是BRT不好,而是BRT根本設計不良你到底懂不懂?
人家國外都是做在馬路中央,以不影響原始車流與用路習慣為優先
胡狗為了BRT,不知哪根筋不對把機車道給縮掉一道拿去給BRT用,根本不把機車族放在眼裡

再來汽車要切外側慢車道
除了要注意機車以外,還要再注意BRT
這哪門子的蠢設計? 我呸!


做道路兩側的紐約就有,想知道更多我再補上。

話說做在中間的BRT也是會壓縮到既有車輛的路權就是

讓私家車不便向來是大眾運輸推廣的暗黑兵法;

至於慢車道縮減,其實車站多數是用分隔島+快車道均寛減少換來的

並沒有動到慢車道,有也是其中一段

在停車格取消的影響下,多數路段其實變得比原來還大才對

我們總不能把加大的裝作沒看到

卻老是盯着美村路口跟民權/五權路段的縮減直跳腳吧?

而且再偷偷跟你說一件事:現在專用道上的車可是遠多過去年七月之前,不曉得過去一年多你是怎麼過的呢?

winner_feng wrote:
為何會塞車,不就是...(恕刪)

只留原住民(現住台中人),就不會塞車了!

最近才搞懂車行箱涵
在重要路口弄地塹車道是一大考驗

政府在重要路口都有車流量統計的裝置
請去找出這個資料之後再來跟大家討論
否則兩張照片只能顯示兩個單一的時間,也不知道是否是假日、是否是上下班
這樣是不能比較的
原BRT或憂化,各有優點

兩相比較

BRT優點:站外刷卡,單一車種辨識及使用容易,站站停不必按鈴,沒有中正路那些小站使得全程縮短時間
BRT缺點:幾乎沒有(只要班次夠)

憂化的優缺點:有中正路那些小站方便少數人但也影響多數人,總班次有微增但班距不均使得這個好處又扣分,原行走台灣大道的公車改進入BRT專用道後,犧牲了原本差異性的公車上下車地點及減少一些站數,重要的是不方便不熟悉者使用


也就是,BRT較好,但只要熟悉使用方式,少去中正路那些小站的話,憂化後也還好用

也就是支持這兩者的仍是講道理的,可以算同一國,amigo

至於主張兩者都取消的,看來就是堅強的私車族,不分顏色,是不支持環保,不支持大眾運輸的另一國,

兩張照片比較可不必再討論了
BRT專用道=死亡交叉死亡交叉專用道
兩種思考方向:1.有20億的BRT丶也有200億的BRT。要用成本效益評估才能知道。2.南十三期烏日興建百貨商場丶把1/3的人分散到南邊。盡量南北均衡發展。
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 wrote:
因為有了BRT ,我從東海大學一路開到河南路, 要開40分鐘 ,你覺得哩?
現在不只中港會塞 , 虹揚橋我也塞過一個小時、福科路也塞!



所以重點是,現在還塞!還塞更多,還要塞多久呢?


closer0616 wrote:
但是BRT是甚麼 ? 就是一台比較長的公車
但是一般公車還是跟機車爭道
改成公車專用道
但是外面增加更多的汽車跟機車


所以越改越差?這點說的倒沒錯

sotaiwan wrote:

只是不懂加長型的公車優點在哪裡???



可以多載些乘客,大約就是主要優點!


小花豬大進擊 wrote:
至於有沒有BRT我個人認為無所謂
一樣塞車只是讓人多一總選擇而已



我覺得能多個選擇,不就是原本的目的?


菸斗小弟 wrote:
四年來台灣大道(舊名中港路)到了晚上幾乎都塞 有看他有作為嗎? 有解決交通問題嗎?
然後快選舉時才搞個BRT


很多事不是快什麼就能什麼的 咳咳 年紀大你就懂了 大約40歲


sacist wrote:
廢文到底懂不懂?
不知哪根筋不對 蠢設計? 我呸!


大大怨念很深呢 應該還年輕 不到40歲 我說真的 男人最怕40


Dennis929 wrote:
BRT專用道=死亡交叉死亡交叉專用道


優化公車後 專用道還在耶 該怎麼辦呢?





黑貓白貓
能夠讓市民不塞車 就是好貓



ps 可憐中秋 連上四天班 殺殺時間 看樓蓋這麼高 可見不少樓友也沒出遊
大家中秋愉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