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藍線花40億,計劃蓋六條花300億 林佳龍嗆拆 「BRT是騙局」


sqr0930 wrote:
而且 初期僅行駛 台中火車站至靜宜大學
完全是依照舊台中市為主的思維來規劃
更是完全忽視了海線民眾往來舊台中市市區的需求

使得海線民眾搭乘到靜宜大學後
還得等因為BRT開通後所減班的公車
所花的時間更多
(其實延駛到沙鹿區中山路與中棲路交叉口即可方便轉乘南北向的公車)


藍線BRT有海線的延伸線,不久後就會動工(如果林沒有廢除BRT的話)。

所以,並沒有「忽視了海線民眾往來舊台中市市區的需求」.....

ansonhsu wrote:
請問你一年後BRT的運量八到十萬的數據哪裡來的?
台中市交通局預估的運量到民國120年才能到8.3萬!

一天到晚在這邊說謊假造運量,運量真能代表一切,怎麼不說台北307公車還不需專用道,不用雙節車體,不需要站外收費,不需要專用的候車亭站體,不需要捷運等級的機電設施,日運量可達八萬!

只會說BRT坐滿滿的都是人,只會讓本人想到印度的火車,真是進步的象徵啊!


當初的預估應該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個人覺得,只要行控中心與延伸線完成,日運量破8萬不是夢.....

另外,維基的資料是307日運量7萬人:Wiki 307公車

還有,307行駛在南京東路時,是有走公車專用道的.....
各位龍友晚安

美好的一天又過去了, 明天又將來到, 不要忘記96天之後我們就會有一個有感的台中囉! 各位晚安
Tom_Deng wrote:
這真的是顏色對了就甚麼都對的典型範例

高雄捷運叫作眼光放遠!?

告訴你甚麼叫作眼光放遠

台北捷運八線齊發

各種各樣的強迫措施才叫作眼光放遠

我就先不說高雄捷運賠錢賠到連日常維運都無法負荷

只說,高雄捷運之前運量拉不起來的措施是甚麼?

裁末班車,裁接駁公車,拉大班次間距

反正只要能噁心到你讓你不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措施

高捷都是全國第一實施的

拿這種東西來跟BRT比,我真的不知道該說啥


不好意思,從我文中怎麼看出顏色對就對?
我是說高雄設計高運量沒錯,但有說BRT錯了嗎?
公共設施原本就不是營利機構,
高捷所作的一切提高運量的作法,
你覺得台中BRT有沒有仿效呢?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不適合拿MRT救援不是嗎?
你最後一句不也說了?

angel0414 wrote:
是嗎?

因為我買房要一次到位不要換房所以我首購應該買在七期100坪?

什麼玩意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舉債這麼多少子化怎麼還


住七期是私欲
公共建設 是大眾的事,
當然欠債很不好,
只是拿來類比我真服了你,
我對政府負債的影響不知道,
因為我很外行,我猜會影響公共建設?
或是為了公共建設舉債???
所以台中如果像高雄這樣蓋了MRT 不會舉債?
所以寧願舉小債蓋歌劇院 或 台灣塔 或媽祖園區
而不舉大債蓋公共建設?

先謝謝大家指教!

ShangLai wrote:
基本上,拿中山高與高捷比,個人覺得不太適當,兩者的運量/通行量差距太大.....

中山高一天到晚塞車,但高捷......某一年我冬天去搭,竟然車站沒開冷氣.....雖然是冬天,但那年暖冬,天氣熱的很,這樣也要省冷氣錢.....(恕刪)


我完全同意你
我只是要比喻眼光淺遠而已

ansonhsu wrote:
那台北的307公車不就要飛天了?


台北的307並沒有飛天,因為它的運量到頂了.....

但BRT的運量倒是一直成長,我想不久後應該可超過307。

Dior0331 wrote:
看一看01挺BRT的也承認現在的台中BRT就是台兩截公車而已

大笑大笑大笑

老胡選前就說這是台兩節公車不就好了,現在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議拉

一開始把台中BRT說的這麼屌,好像台中道路救世主一樣

現在被批成這樣只能說活該不是嗎?


並沒有這麼單純.....

別忘了車外收票、專用道單一車種專用造成的時間上的節省與穩定......有了這兩點,其行車時間穩定性就高於公車。

胖喜 wrote:
不好意思,從我文中怎麼看出顏色對就對?
我是說高雄設計高運量沒錯,但有說BRT錯了嗎?
公共設施原本就不是營利機構,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不適合拿MRT救援不是嗎?
你最後一句不也說了?

住七期是私欲
公共建設 是大眾的事,
當然欠債很不好,
只是拿來類比我真服了你,
我對政府負債的影響不知道,
因為我很外行,我猜會影響公共建設?
或是為了公共建設舉債???
所以台中如果像高雄這樣蓋了MRT 不會舉債?
所以寧願舉小債蓋歌劇院 或 台灣塔 或媽祖園區
而不舉大債蓋公共建設?

先謝謝大家指教!


會拿高捷來比,是因為高捷的運量起不來,當初的投資看來不太划算.....甚而造成台中藍線胎死腹中....

台中藍線會變成BRT,高捷的例子是首要原因。

另外,台中的建設並未造成舉債增加,目前台中的負債是來自前台中縣,舊台中市幾乎是零負債.....

還有,歌劇院、台灣塔、媽祖園區、台中環線、秋紅谷、草悟道等,都是公共建設.....就像雪梨的歌劇院、巴黎的鐵塔一樣,會成為一個城市的代表。尤其是巴黎的鐵塔,當初興建時反對者眾,誰知道現在變成巴黎的地標?
ShangLai wrote:
會拿高捷來比,是因為...(恕刪)


謝謝!
很想幫你按讚,可惜沒這功能!
只好引言謝你的說明了!

如果可以看到歷史記錄
應該可以發現之前我是肯定brt的!
只是看他未來的表現會如何了!


其實每個縣市背後的舉債都有原因的
前三高是
高雄市 苗栗縣 台北市

或許大家可以探討下舉債的原因
而不是每次都拿出來批評

晚安,
勝95天了~

期待!

馬可斯先生 wrote:
不要忘記96天之後我們就會有一個有感的台中囉! 各位晚安
台中BRT之後續發展,實為臺灣構建大眾運輸系統成敗關鍵因素之一,其相關內容釐清如下:
1.台中BRT預算分四年編列,其為20億、4億、14億、2.2億;101年之20億係用於目前於火車站至靜宜大學之優先路段、102年之4億及103年之14億共18億,其中17億預計用於藍線延伸線(東延太平、西延台中港)之細設與工程費,另1億係預計用於棕線(配合107年花博)的專管及細部設計;104年之2.2億係預計作為1.7億之延伸清泉崗機場細設及工程、0.5億預計做為橘線細設經費;

2.BRT通話系統,目前均在測試階段,司機一按鈕即可與中心通話、每輛BRT均有SIM卡,中心可以電話與司機聯繫,以上均免持聽筒;

3.BRT未建在臺灣大道中央分隔島的原因是因其存在若干未徵收土地,其徵收費用超過百億;另此中間帶亦預計未來可作為建設MRT 之使用;

4.BRT興中行控中心之供電,係因原建築物之契約容量不足,先前已申請台電增加 ,近期即可完成,但並不影響機電系統之整合測試;

5.BRT優先路段之所有路口,號誌已更新完畢,均可執行優先號誌系統;

6.肇事率因BRT增加17%,煩請公佈資料來源,據先前曾統計A1死亡事故降低100%,但A2、A3之增加為全國與全市均有上升趨勢,非僅台灣大道有此現象,且相關事故,BRT車輛均非肇事主因;

7.BRT各項整合介面,依合約再3個月內即可完成,並非2年,BRT系統分為車輛、土建、機電等,於車輛、土建安全無虞下,即可試營運,此為BRT之彈性,且試營運期間,尚整併2/3之公車路線,原超過1000輛之公車,僅保留300餘輛行駛於台灣大道,另停車格亦已塗銷,因此,慢車道由1車道變成2車道,更保障機車之運行安全,經調查,慢車道速率增加10~20%;其次,交通行為改變約須三個月,若9月中旬學生開學時,才予以調整路線,將會造成學生通學之混亂,因此,7月底開始試營運係恰當之作法;

8.配合BRT 而整併原有的公車路,除增加接駁路線外,所保留之公車路線、BRT 路線及接駁路線已形成更完整之大眾運輸路網。

為了下一代的幸福,我們一定要持續努力,有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才有幸福的城市!

以上來源前交通局長臉書
在這裡已將許多人的疑問做解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