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r0930 wrote:
而且 初期僅行駛 台中火車站至靜宜大學
完全是依照舊台中市為主的思維來規劃
更是完全忽視了海線民眾往來舊台中市市區的需求
使得海線民眾搭乘到靜宜大學後
還得等因為BRT開通後所減班的公車
所花的時間更多
(其實延駛到沙鹿區中山路與中棲路交叉口即可方便轉乘南北向的公車)
藍線BRT有海線的延伸線,不久後就會動工(如果林沒有廢除BRT的話)。
所以,並沒有「忽視了海線民眾往來舊台中市市區的需求」.....
ansonhsu wrote:
請問你一年後BRT的運量八到十萬的數據哪裡來的?
台中市交通局預估的運量到民國120年才能到8.3萬!
一天到晚在這邊說謊假造運量,運量真能代表一切,怎麼不說台北307公車還不需專用道,不用雙節車體,不需要站外收費,不需要專用的候車亭站體,不需要捷運等級的機電設施,日運量可達八萬!
只會說BRT坐滿滿的都是人,只會讓本人想到印度的火車,真是進步的象徵啊!
Tom_Deng wrote:
這真的是顏色對了就甚麼都對的典型範例
高雄捷運叫作眼光放遠!?
告訴你甚麼叫作眼光放遠
台北捷運八線齊發
各種各樣的強迫措施才叫作眼光放遠
我就先不說高雄捷運賠錢賠到連日常維運都無法負荷
只說,高雄捷運之前運量拉不起來的措施是甚麼?
裁末班車,裁接駁公車,拉大班次間距
反正只要能噁心到你讓你不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措施
高捷都是全國第一實施的
拿這種東西來跟BRT比,我真的不知道該說啥
angel0414 wrote:
是嗎?
因為我買房要一次到位不要換房所以我首購應該買在七期100坪?
什麼玩意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舉債這麼多少子化怎麼還
ShangLai wrote:
基本上,拿中山高與高捷比,個人覺得不太適當,兩者的運量/通行量差距太大.....
中山高一天到晚塞車,但高捷......某一年我冬天去搭,竟然車站沒開冷氣.....雖然是冬天,但那年暖冬,天氣熱的很,這樣也要省冷氣錢.....(恕刪)
胖喜 wrote:
不好意思,從我文中怎麼看出顏色對就對?
我是說高雄設計高運量沒錯,但有說BRT錯了嗎?
公共設施原本就不是營利機構,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不適合拿MRT救援不是嗎?
你最後一句不也說了?
住七期是私欲
公共建設 是大眾的事,
當然欠債很不好,
只是拿來類比我真服了你,
我對政府負債的影響不知道,
因為我很外行,我猜會影響公共建設?
或是為了公共建設舉債???
所以台中如果像高雄這樣蓋了MRT 不會舉債?
所以寧願舉小債蓋歌劇院 或 台灣塔 或媽祖園區
而不舉大債蓋公共建設?
先謝謝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