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快捷巴士BRT藍線]由西向東走一趟

逛到一篇很中肯的文章,創作者為南極冰魚
台中BRT。快捷巴士藍線

特地與樓主和各位朋友分享
文章寫於2014年底~2015年初

另外還有一篇文章
台中市公車路網2005與2015十年間的比較回顧

讓後人更清楚明瞭的看到
這"黃金10年"期間,台中市公車的巨大進步

huron wrote:
台北市公車的進步真...(恕刪)

+1
當初BRT 確實有令人小驚艷的效果
看到搭車程序簡化, 不用盯著看班車號碼
不用招手就能上車, 加上中港路上公車減少, 刪了很多路公車路線
全部收歸市有, 剩下的也預定慢慢的汰除掉
感覺簡潔, 有成為台中另一特色亮點的態勢,
但也很多沒弄好的, 如讓人詬病的行車系統
進出站系統等等的, 真的讓人無言
但還是有期望, 這些能慢慢到位的

現在一切歸零,變成全民賠錢的假弊案
公車路線越來越多, 回歸台北一樣的架構
台北一樣的公車專用道, 塞入更多的公車, 服務不同的路線
台北一樣的問題, 台中一個也都沒少

我想最大問題, 應該是當初得罪不少公車業者
強把中港路路線收回, 斷了許多人金流, 才這樣吧

只是現在市府預算也有限, 這些業者不知道又會怎麼想
至於不搭公車, 只騎車或開車的, 這些應該都是反對的吧
近期規劃搭乘大眾運輸通勤的請做好心理準備,接下來是十年的汽機車黃金時期。

一、有關當局研議延長大客車使用年限。目前台中是十年加上兩年緩衝。

二、有關當局研議取消低底盤大客車額外補貼。目前補貼後低底盤大客車和直樑車大客車相同。

三、偏遠地區客運路線虧損補貼,中央公路總局將分級砍金額。目前沒有分級。

四、大屯區機汽車停車格將隨著人口和工商活動大幅成長。目前無人管理的私停也與日俱增。

五、電動大客車補貼的預算在市議會上再度被否決。目前動輒上千萬元造價補貼有限。

六、禁止大客車整車自中國大陸進口。目前修改在台組裝百分比規範,給予業者過渡時期。

七、有關當局推動友善人行道計畫,廣設反向式候車亭讓上下公車更困難。目前新型候車亭居多。

八、修改公共運輸市占率定義。目前包含廣義大眾運輸,如計程車和共乘車等。

九、編輯預留空間。
HelloTaiwanTaiwan wrote:
很多對BRT的批評都...(恕刪)


您的例子真的舉得太好了!

看看林佳龍在專訪中對主持人的質疑很輕蔑的說:他那都是亂湊的!

非常符合我一貫對他的觀察就是一個心胸狹窄的政客

林佳龍的山手線才是硬湊的,日本山手線經過那些站?東京、新宿、秋葉原⋯都是人口綢密區,拾人牙慧的台中山手線都經過海線的人口稀疏區,我百思不解為何硬湊出山手線這個名字!
而且海線最需要的不是環線,反而是直入市區的捷運藍線,或之前的BRT啊。
我只能說,這車跑到高美還真是浪費


運量大的車就該跑運量高的路線就好


現在租給民營客運,妥善率就不是重點了
怎麼總是會看到,為了想要有BRT,就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的想法。

道路就是這樣子,是有限的資源,光只允許BRT行駛,現況來說,對BRT當然是好事。

但是,一人爽,其他人累,實在有夠給她自私的啦。

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沒人在詬病-多路線共用專用道的這件事。

這麼做沒造成困擾,倒是帶來許多方便,要換車、轉乘、習慣、用台都在一起...等等,好處多多。

但是到了台中,這反而是一件事了。

喜歡BRT,很好,但是,請不要去打擊其他公車路線,既然是『公車』,就是一個路網的概念,是『面』的概念,不能光只有想到『線』。

在都會區更是如此,需要的是一個"網",需要的"面",到處都可以有公車,光光只獨厚特定路線,那直接蓋捷運,比較實際,不需要BRT了。

喜歡BRT,真的很好,但是,不要去打擊其他路線,那不會對推廣BRT有幫助的。

要BRT好,就要允許也給其他路線,也同樣的有該有的路權,這樣子大家互相幫忙,點線面都到位,才是公車族之福。




acer wrote:
怎麼總是會看到,為...(恕刪)


你怎麼會有"BRT是為了打擊其他公車路線"的想法?
建議你先看看這篇文章

台灣大道/中港路長期以來每天都有大量的客運和公車經過
整併重新規劃,是為了運輸效率和資源配置(道路和公車車輛)

如果可以用幹線化的公車路網,取代多數重複的公車路線
不但交通壅塞可以紓解,也可以把公車路線延伸服務到更廣的區域

這也是台北柯P正在做的事
可惜他不是台中市長
mz3sp23 wrote:
你怎麼會有'BRT...(恕刪)


請爬文,批評BRT專用路權被收回的討論,層出不窮,這一頁就有。


acer wrote:
請爬文,批評BRT...(恕刪)

我的意思是,你講的這就跟政府把2G頻譜收回,
把2G原占用的頻寬,改分給更快的4G使用是一樣的。

道路和無線頻譜一樣,是公共所有,是有限資源,
要怎麼分配,應該是以最有效率,可以在相同時間內讓最多的人流車流經過,為優先考量。

怎麼會有"獨厚特定路線"的想法呢?
我想請教一下,您是不是不喜歡"轉乘",比較喜歡上下車"一車到站"?
mz3sp23 wrote:
柯P...(恕刪)


喜歡柯P嗎?拜託,把他帶走。

柯P的名氣大過實質。

以生活在台北地區來說,這是實際的感受。

看看大巨蛋吧,還有之前喊最大聲的307路線,結果呢,柯P這個人,總是說的比做的好聽。

很會說,真的是柯P的強項,海量什麼的一大堆名詞,洋洋灑灑,但是真的有感的,就二件事:

(1) 北門圓環改造

(2) 1280吃到飽...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這個政策是在做什麼,什麼時候不推,等到選舉了就來這招。

平心而論,他並沒有在[公車]這件事情上,投入很多的關心跟資源。其實,只要他不關心的,不入他眼的,能得到的就這樣。

台北市公車,真的該跟台中市多學學,先把上下車的收費方式學起來吧。

以下柯P施政進度來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一、利用悠遊卡資料進行海量分析,重新規劃調整路線,合併重複的公車路線。
一、利用悠遊卡資料進行海量分析辦理情形:臺北市聯營公車悠遊卡刷卡資料起迄旅次分析第2期系統,已提供公車業者與本市公運處辦理站位與路線調整分析參考。
二、西區門戶公車路線調整
(一)配合西區門戶計畫,調整路線包括:
1.配合忠孝橋引道拆除,調整忠孝橋下迴轉路線:15、22、220、247、257、276、287及605等8條。
2.配合忠孝西路永久路型,調整原有行經延平北路、博愛路及北平西路路線:9、42、206、220(含直、夜)、223、255、300(原重慶幹線)、601、639、667、704、756、757、785、798、892、893、1209等19條。
(二)交六公車候車亭委請本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代辦施工,於104年12月完成初步設計、105年12月完成臺北西站A、B棟拆除事宜,整體工程於106年4月29日啟用。
三、公車路線結構檢討
(一)公車路網整合為一持續性工作,持續與新北市依據協調溝通機制,辦理路線調整事宜。
(二)105年9月30日完成「105年大臺北公車服務升級行銷宣傳服務計畫」民眾意見網路問卷訪調。
(三)105年9月1日起辦理「臺北市公車路網結構調整執行計畫」,105年9至12月透過公車業者協商平臺召開7次會議,選定幹線公車路廊及協調公車業者經營意願。
(四)106年3月2日評選由敦化、內湖、民生、松江新生及仁愛幹線由既有之285、287、518、642及263路公車轉型,訂於106年7月5日上路。
(五)106年1月至6月辦理幹線公車與公車間雙向轉乘優惠法規修正、營運規則及驗票機修改事宜,訂於106年7月5日上路。

當初柯P剛選上,很認真呀,做了一個『施政進度』的電子看板。

結果呢,選上沒多久,就放冷了,不過,應該很快會熱起來,選舉又到了。

看一下,這是最新的柯P施政進度,其中交通建設的部分,是所有項目中,排名倒數第二的,更不用說[公車]。

資料最後更新是2017.05.25,也就是相對於剛選上半年,有在拚,然後就.... 放著了,唉~~



事實上,這個進度表,公車相關的進度就是0%,完全沒有進度。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kpmeter/

最後想說,喜歡柯P,請趕快把他帶走。這種只會選舉的,至少在[公車]這個議題,進度是0,沒有進度,不交作業,就是0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