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部分建議在台灣大道往民權路到火車站開設進中區專用道,於火車站轉台灣大道(原中正路)開設出中區專用道,並在BRT站點設ibike.實際待過中區的人就知道,民權路跟台灣大道不算遠,用ibike或走路剛剛好,符合中區原本小京都的規劃。getz9825 wrote:建議光明陸橋拆除,改...(恕刪)
11月去東京坐都電荒川,有專用軌道但會跟一般道路連在一起,有時隔壁的車太寬還會擋住電車,這時電車也只能乖乖在後面,某些路口會停紅綠燈,某些路口可以控制紅綠燈,乘坐感覺非常好跟BRT比起來感覺有軌道可靠度還是比較高...
民權路站點我建議,五權路口站,中華路口站,三民路口站,自由路口站,火車站。而台灣大道(原中正路)站點我建議,火車站,自由路口,現行仁愛醫院站,現行茄苳腳站。民權路跟台灣大道(原中正路)均只各佔用一個專用道,且進中區下車站點比出中區上車站點多,可方便提振中區。搭配前面提的拆光明陸橋,恢復此路段林蔭大道(快慢車道分流),台灣大道與黎明路口四向禁止左轉,避免左轉車流回堵,又能劃設專用道給BRT.台中藍線BRT將全線有專用道,又能改善朝馬附近交通壅塞及提振中區,一舉數得。getz9825 wrote:中區部分建議在台灣大...(恕刪)
getz9825 wrote:中區部分建議在台灣大...(恕刪) 專用道才是正確解法,我還是覺得應該民權中正改單行道,然後民權進中正出。有人說這樣繞時間太久,但是那是以現在中正路的運行時間來計算。就算沒有A級路權,光是專用道設置就可以縮短1/2的運行時間(當初歸劃就是專用道運行8分鐘,現在變15分鐘)
shunyu33 wrote:問題是現在BRT對通勤族又沒特別方便快速,帳面上搭乘數字不錯,但若是跟以公車族比對應該也差不多那還不如就維持之前公車系統就好,之前八公里內免費口碑也不錯啊,現在的BRT系統感覺是脫褲子放屁系統,多此一舉! 呵呵...您之前應該不是公車族吧??
naive888 wrote:BRT到底是三小 ...(恕刪) BRT 不是三小,是一大一小的柴油車連起來的,車道配合藍線塗成藍色作為識別專用道,從台中火車站出發到靜宜大學,站外刷卡,未來向西延伸到海線,向東配合新台中火車站高架延伸到太平。為配合 BRT,將台灣大道慢車道停車格塗掉,並減少大部分班次,讓慢車道車速加快。目前急需改善閘門問題與向西延伸海線問題,才可減少海線民眾轉乘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