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2015紫爆年是現在市政團隊的蝴蝶效應? (Part 2)

道路粉塵的影響: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PM2.5 and PM10 at an urban background and a street location

對於外圍遠端的貢獻:
From the measured streeteurban deltas, it was concluded that PM2.5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treet canyon, while PM10 was increased by 50%. The former is related to the dominant regional background level of PM2.5, while the latter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re-suspension of road dust.

像是中港路這種兩側建築的street canyon隧道型態的都市道路,在車輛行徑之後的揚塵,主要會影響外圍區域的PM10以及PM2.5。

台中盆地各地的PM物質研究,的確看到「大里、南投、忠明」這幾個地方的物質比例是進似一致。
但,實際調查的PM distribution 就不知道?

對於近距離的道路:
假設,你走在中港路上,外面車輛奔跑產生塵土飛揚夾帶PM物質,我們不知道吸入什麼。
主要貢獻還是土壤飛揚夾帶PM10+的物質,PM物質到處飛竄於道路四周與隨上昇氣流改變途徑。
而PM10的物質,在道路旁與較遠之處,會有2~3倍的不同。

意味著:在中港路四周的粉塵再揚產生PM物質,影響近距離道路的人們生活。
所以才會期待道路粉塵盡量減少的基本要求。









但是PM物質會因地點不同換算的比例不同,(中港路跟霧峰的數據會一樣換算?)
按理,不可能固定比例計算,這表格固定換算是很奇怪的。

另外設備不同,清洗效率也不一樣。
高速公路跟台中市用那種不灑水直接刷地面的,粉塵用吸的,其實效率又跟水洗不一樣。
掃跟洗,兩個效率不同,這表格很怪!

In 1987, EPA replaced the earlier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air quality standard with a PM-10 standard. The new standard focuses on smaller particles that are likely responsible for adverse health effect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reach the lower region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EPA has made it clear that PM10 and PM2.5 are the only regulated form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addition, it is our understanding that even though TSP may be used as a surrogate for PM10 for NSPS standards, this does not make TSP a regulated pollutant. Most agricultural stationary sources emit PM that is characterized as large with TSP/PM10 ratios of 4 to 10. This illustrates that TSP is a poor surrogate for PM10 from these operations.


PM空氣/大氣污染是PM10, PM2.5的問題,不能單看PM2.5、要連PM10一起計算。
所以一直講PM2.5,不講PM10是另一種奇怪~


另一個問題看法:
像台中這種密集性的都市建築群聚,就是會髒、都市污染也比較...!
地面上升氣流居多,產生的都市污染氣體密度也比較濃,不易被吹散。

至於空氣污染品質,多數還是要靠儀器輔助檢測,才能知道PM/O3的指數。
路邊的車輛,玻璃沾滿土壤或是吹入建築物,也是因為道路土壤粉塵被夾帶...。

至於逆溫層有多少PM物質、成分PM比例、distribution? 還沒有找到答案...

各位不妨看看台中盆地的觀測數據,多半都是在PM10-2.5低於0.5,PM10就會呈現偏高, ...
研究中~




清洗道路揚塵,就是要降低道路二次污染的機率。

正確算清洗效率,應該含PM100以下的所有物質(TSP=道路粉塵總量)計算。
經查證後台南市、台北市都是算TSP。

新聞稿台北市,101年總計完成約31,442公里、台南市完成一萬多公里。
而台中市今年居然可以37萬公里?
台中市真的創紀錄了~

2015年新聞稿:


2014年報告書,



從報告書來看真的3.7萬洗街->變成37萬,突飛猛進阿!

這樣來看,一般清潔的竹掃把可以降低PM物質,真的神奇。
把掃跟洗混在一起,這算是... 台中奇蹟吧!


臺北市政府為了減少揚塵,有效維護街道的潔淨度,環保局針對營建工地推動「道路洗掃認養降低揚塵行動」,101年總計完成約31,442公里道路洗掃作業,合計減少了約433.9公噸總懸浮微粒排放。101年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分別為42.5 μg/m3及17.7 μg/m3,創下83年空品監測站建置以來的歷史新低,細懸浮微粒(PM2.5)的改善降幅甚至達到10.9%,最為亮眼。北市環保局表示,每噸水約可洗掃4,000平方公尺街道,上揭行動約耗掉16,000噸的水,如果能夠全部換成使用回收水的話,節省下來的水資源約可供應7萬2000名臺北市民一天的用水量(以每人每日耗水量220公升計之),成效驚人。


歷年調查與物性分析後,
台中市的洗街效率,可以降低22~26%的路面PM10物質。
但是,從各項數據來看近10年來,PM物質增加26%,所以都市成長的PM物質成長速度很快,都市成長的污染更需要被重視。
現在PM2.5都是定點測試資料, 空汙法有將PM2.5納入工廠汽機車排氣嗎? 有中火及台GG廠PM2.5房排放資料嗎? 工廠排氣種類及排放量都要申請及檢測的, 連廠內有排放棄體及廢水的機台移動都必須事先申請, 沒納入怎麼找根源根治? 現在還有人大喊麥寮空氣比台中市好, 最好埔里爆紫也能怪台GG.
樓主你下面這一段話好怪

空污,PM物質是一種化學物質,他是一種與大氣自由基+生活剩餘物質相互化學變化。
跟hv、OH、H、N、O結合,然後變成不同性質的東西。

PM不就是懸浮微粒嗎?(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matter (PM), particulates)
空氣動力學直徑(就直徑啦)小於或等於10um的懸浮微粒就叫PM10;直徑小於或等於2.5um的懸浮微粒就叫PM2.5
hv是紫外光,應該不會結合吧,後面我就不詳述了

至於你目測混合層高度跟臭氧這部分,這我真的是無言以對了,這跟版上有人可以用鼻子判斷PM2.5濃度的等級不相上下,真的很強



上圖是引用你的回文

街道揚塵洗掃減量係數,應該是針對不同粒徑的去除效果推估的理論值
你覺得霧峰PM10的粒徑會跟中港路的不一樣嗎?

中部都會區PM10及PM2.5十幾年來的的取樣分析結果都是當PM10高污染出現,PM2.5佔PM10的比例幾乎都高於60%以上
顯示PM2.5升高是造成PM10高污染事件日的主因,這你查的文獻都有寫,你應該也很清楚
都會區PM2.5主要是氣狀污染物反應生成的衍生性污染物
所以你開版指出台中市PM2.5紫爆是因為洗街車沒有出動,洗街不力,營建工地管制不力,造成PM2.5紫爆,不覺得很怪嗎?

但如果是大陸沙塵暴的影響就不一樣了喔
今天沙塵暴剛好來了,如果是沙塵暴造成PM10升高,可以發現反而是PM2.5-10佔PM10的比例會大於50%




全台PM10都拉高,但PM2.5卻沒有全面拉高,台中以北都還是良好狀態
至於中南部PM2.5偏高應該就是沿海的固定污染源的影響了,台中PM2.5沒拉高,只是風向的問題



別太小看台中火力發電廠影響力

海風主導了紫爆所在的位置。如果海風發展出來而有一些北風分量,這時雲嘉南就會紫爆;如果是有南風的分量,這時北部濃度就會高,甚到達紫爆;如果沒有南風或北風的風量,這時中部就會紫爆。這些行為都可以看出海邊污染源的影響。
這是我的理解,

1.Energy of photon E = hν, ν = c/λ, h是普朗克常數
不是紫外線,指的是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合效應(photosynthesis) 本來就是hv (photons 產生的自然synthesis )



2.謝謝提示修改,我已經拿掉結合、東西字眼。
我用那個是通用解釋NOx/SOx/..等等的化學PM物質,hv是一種光電子能量。
可能有解釋上錯誤說法。
修正成「在大氣中結合光化(photosynthesis),然後演變成不同的(化學物質)漂浮於大氣與地表」
不應該是結合(joint) ,應該是激發(excited combination)?

3. [你目測混合層高度跟臭氧這部分,這我真的是無言以對了,這跟版上有人可以用鼻子判斷PM2.5濃度的等級不相上下,真的很強]
經過你的解說後,我已經修正觀念,所以上文也寫了「至於空氣污染品質,多數還是要靠儀器輔助檢測,才能知道PM/O3的指數。」

4. 每個地方的土壤粉塵的成分不見得一樣,就像重金屬Al、Zn、Ca... 都不一樣,而且各地的道路交通密度不同、氣候不同、養護方式不同、幹道主要交通工具不同... 會導致的PM物質不同.. 土壤揚塵的PM物質跟比例也不同。不知道這樣觀念是否有誤?



5. PM2.5/PM10 ~60%是台中盆地的均值,不用高污染也是在這範圍。

<50%, PM10 increased -> What's mean?
<25%, PM10 increased -> What's mean?



I think PM2.5/PM10 dominat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s.
假設大家都做PM2.5的分析,PM10跟PMcoarse無人想要研究。

為何大家都做PM2.5研究,不做PM10的研究? 搞不懂?
微觀的世界根本無法改變巨觀產生的問題 ,你覺得呢?


謝謝賜教與提醒錯誤用詞!

我知道火力發電廠有污染物質。
但,對於火力發電廠污染物質一直都存在一個疑惑:污染物質散佈區域與季節關係,到底為何?

你說「海風主導了紫爆所在的位置。如果海風發展出來而有一些北風分量,這時雲嘉南就會紫爆;如果是有南風的分量,這時北部濃度就會高,甚到達紫爆;如果沒有南風或北風的風量,這時中部就會紫爆。這些行為都可以看出海邊污染源的影響。」

然而,火力發電廠的污染物質,在大度山的保護、大甲溪縱谷秋冬季風白天吹向豐原、夜晚吹向大甲.. 的天然地形氣候之下。
請問,在秋冬的季節下,季風傳遞火力發電PM物質分化向量的PM比重是多少?PM物質主要散佈位置在哪裡?

就目前知道的部分,大度山西側、遠到彰化雲林的部分也有,台中市區的受到火力發電廠污染的比重是否已經有資料?
火力發電占了台中市區、大里等等地方的比例有多少?科研資料,我查不到!
為何減載之後,新聞稿內的台中盆地的PM污染物質並無影響? 這原因在哪?
你應該有資料,可以分享一下嗎? 我手上沒有。

中科的排放物質,本身的分布調查似乎在中科四周為主,請問一下中科的排放物質的污染分布,有無資料可尋?

季節性、地形性的氣候,本來就是問題,但無法解決。
只好,透過源頭管理,去盡力管理好每個污染物質並且減少污染物質產出,才是應該的。

台中市的污染物質跑到南投、埔里、台中市的外圍地區,這點你也應該知道吧!
台中市的污染物質,因地形與氣候,在秋冬季節到處亂竄,源頭就該好好管理,總不能叫外圍地區怪季風吧。
清洗道路、揚塵管理、交通排放污染... 每個都是URBAN污染的重點,跟火力發電廠一樣也該被重視。
你覺得該如何管理? 都市發展的污染物質源頭管理?

總覺得總量管理法規通過後,都市發展的污染物質就是沒人管!
如何管理與限制? 細部管理與限制,法規也沒說!?
有關「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七星農場部分)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撤銷環境影響評估(下稱環評)審查結論及開發許可行政訴訟案,經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120號判決認定環評作業仍有缺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接受判決指摘,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訴更一字第40號環評法事件中,與原告詹德健、廖明田、吳進貴、謝哲進、許金水、陳欽全等6人、共同被告科技部及參加人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下稱中科局)達成和解,承諾後續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三期發展區(后里基地─七星農場)開發計畫案(下稱中科三期開發計畫)環評作業程序將依上開判決意旨及和解協議辦理。............http://www.epa.gov.tw/ct.asp?xItem=35105&CtNode=34088&mp=epa
解問題找源頭: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意見信箱 http://forum.epa.gov.tw/EPASPS/SPSB/SPSB01001.aspx
1.台中盆地,地形風向因素,形成「地形的區域污染」。
*主要污染源在於台中盆地的都市發展居首、工業居次,影響區域「豐原、后里、大雅、西屯、大里、烏日、草屯、南投、埔里」。
2.大度山以西的污染,對於台中盆地的污染因子偏低。
*主要污染源在於火力發電、中龍,影響區域「大甲以南至彰化沿海」。

台中盆地的居住人口多,秋冬的地形季風會讓污染物質因著季風情況而改變盆地的污染物質。

至於盆地的污染物質有人提及 NOX、SOX的物質,以SOX居多。SOX會有兩個因素:交通燃料、傳統工業生產。因此,推判中科污染物質非主要產生者。要找SOX的污染源頭,要靠台中市,因為地方自治法把地方與中央切割,實質主導權在於當地稽核與管理。

中科增加火力發電廠的污染,主要影響範圍是沿海地區,彰化地區要抗議中科讓火力發電廠污染變多,這才對吧。

都市發展的產生60%的污染物質,主要還是需要台中市的平日控管主動清潔地面污染物質再揚。或是仰賴老天氣候能夠多幾次的小雨清潔地表的污染沈積。從11/21的下雨之後,把11月的連日地形污染紫爆減緩。今天12/10也開始一場雨,因此感謝老天給台中盆地好天氣。

至於雲嘉南的污染研究... 區域管理、落實地方稽核才是重點。





grifon wrote:
泛科學解釋撒水http...(恕刪)

Selma wrote:
1.台中盆地,地形風...(恕刪)


昨天跟早上的一場雨過後的能見度
中科中火都照常營業,車子還是一樣多
只是路面弄濕就差這麼多
還是有人要說揚塵不是禍首之一

為何 aqicn.org 跟環保署的指標不一樣???






我覺得怪怪的!?

dj720c wrote:
1. 優化公車政策...(恕刪)


按您的統計圖
2015年底 要破記錄了
今天起又要紫爆三天

明年呢??

會不會整個線圖都在高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