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可能的結果是...BRT車道上非常暢通...其他車道全堵死

造成堵車車輛移往同方向的次要幹道...例如公益路 青海路 五權西路

然後全台中的東西向道路都堵死...只剩下BRT還在移動
Generation Kill
在網路上google一下就要把台中公車捷運拿來當白老鼠嗎?

廣州是原有車道數多少?公車捷運占用幾個車道?

台中是原有車道數多少?公車捷運占用幾個車道?

廣州道路的總寬度是多少?公車捷運占用多少寬度?

台中道路的總寬度是多少?公車捷運占用多少寬度?

廣州公車捷運的車道上方是否還有供汽車行駛的高架道路?



必須考慮清楚公車捷運占用原有的車道對原本的交通流量造成影響的百分比

podman wrote:
有人可以解釋大雅路的...(恕刪)

這個之前台中市政府有說,設置BRT的幹道會取消路邊停車,因此車道數維持一樣。
左轉車道一樣在內側,BRT專用道在路口就跟鐵路平交道一樣,沒巴士經過時可以自由通行。
當有巴士經過,路口號智慧自動讓巴士先通過,感覺其實也就跟現在等路口時向號誌一樣。

lightlife wrote:
廣州道路的總寬度是多...(恕刪)

中山大道原本是單向就有四線道加上路邊停車,BRT設置後剩下單向三線無路邊停車。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這個之前台中市政府有...(恕刪)

取消路邊停車就可以解決車道不足的問題...這是官員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辦法

智慧型號誌瞬間把紅燈變綠燈...等BRT通過立刻變回紅燈...只有神才辦的到

BRT的優先路權會直接影響其他車輛通行...這種衝擊無法靠"智慧號誌"解決

左轉車待轉區又直接和BRT車道重疊...不是靠嘴巴講就不會發生問題

台中市的道路規劃本來就很不利大眾運輸系統...放射狀路線 環狀路線 ..等

大概除了高架或地下化...其他"簡易型捷運"都免不了挑戰大家的智慧

如果台中市的街道沒有全盤性檢討改善...想簡單的解決大眾運輸問題

不是三句二句話就辦的到...BRT也救不了台中市的交通問題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取消路邊停車就可以解決車道不足的問題...
這是官員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辦法...(恕刪)

是嗎?
台北縣市不知道有多少道路,沿線路邊都是紅線禁止停車
當道路上車輛增加到一定程度,台中市需要這樣作,也是很自然的事

重點是市民的守法素養能不能跟上市政建設的進步與規劃
現在在台中,還是很常看到把機慢車道當作是併排停車車位的民眾
明明前面一點就有位置停,就一定要在店門口旁併排停車
很理所當然的排了一整排,就算路中央在挖洞,只剩下兩個車道也一樣
讓所有的車輛只能擠一個車道通過,一點公德心都沒有

還是那句話,還在細部規劃中的BRT,就留給專業的吧...
我們都不是交通管理專業人士,在這邊你一言我一語嘴砲,就像瞎子摸象。
何苦來哉?
podman wrote:
取消路邊停車就可以解...(恕刪)

這些問題同樣也只是您在電腦前面的想像。
取消路邊停車格這不過就是再平常不過也是必要的作法。
因為國內目前還沒有真正的BRT系統,所以不信任者就是認為會出問題。
智慧型號誌可以靠BRT專用道以及巴士上設置感應器來自動變換號誌就能解決,何來辦不到?
BRT本來就是要靠影響道路上其他車輛通行來取得優先同行權,這只是真正落實大眾運輸優先的一種作法而已。您的擔憂是擔心私人運具在台中市路上的優先等級會被"降級",但這就是設置公車專用用或BRT的目的。原本公車要跟汽機車在路上搶道,但是現在汽機車全部要透過號誌、專用道優先讓公車先行而已。
放射狀道路、環狀道路、棋盤狀道路跟適不適合設置簡易行捷運沒關係。
不管道路紋理怎麼設計,路口就是長那幾個樣,這純粹是用路人守法程度的問題。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如果用"懲罰自用車"來完成大眾運輸系統...不如直接立法禁止開放"自用車"

因為只有法律的強制性才能改變道路擁擠的問題...但是民主國家不能這麼做

道路面積不是只歸屬交通運輸...還必須兼顧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沿途的店家必須有臨時停車格才能生存...不必講些官話來塘塞事實

請問把大雅路的兩旁停車位都取消...要蓋多少停車場才能彌補需求

市民停車的需求本來就必須被顧慮到...不是嘴巴講取消就取消...還要有配套

如果不做配套也不蓋停車場...那就直接立法禁止市民買車

公眾事務沒有只按照單方面需求就能達到共識...否則民怨會排山倒海而來

Generation Kill
主要道路取消停車格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前提是公共交通要做好,包含公車、BRT、捷運等。還要提供大量便宜的公共停車場。

台北市做的很好。但違規的還是一大堆。

台中不能等交通都爛掉了才來推行。

中清路、中港路、文心路、崇德路都是必要推廣的路段。

我在台北(雙-北市)以開車為主,但是進市區由於開車停車不便,都盡量以公車及捷運替代。我不會因為不能開車而覺得受到懲罰,反而我也覺得更享受到了公共交通的便捷與空氣的改善、人行空間的改善、停車亂象的改善。得到的利多過於弊。
podman wrote:
如果用"懲罰自用車"...(恕刪)

讓大眾運輸優先最終目的不是要懲罰私人運具,而是要減少私人運具比例,並提高大眾運輸工具便利度及可靠度。會認為道路沿線店家需要臨時停車格才能生存是因為台灣人已經習慣了依靠私人運具來解決任何交通問題。但若設置BRT的路段沿線也配合規劃人行/自行車道系統,並跟BRT車站做連結,店家也能靠人行道上人潮生存。

增設一定公有停車場來解決停車問題是必要的,但這理論在私人運具密度較低的國家才適用,台灣的私人運具密度以及依賴度已經高到不管設多少停車場都無法完全解決停車問題,因此才有這麼多的路邊停車空間。

台灣目前的問題是私人運具密度過高,停車場不管怎麼設永遠不夠,而衍伸出大量違規停車的問題,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真正設置大量的停車空間但卻又會造成每個停車空間閒置時間卻大於使用時間,每個人都開車、騎車,但卻不是每個地方每天都去,因此常常會看到停車場在尖峰時刻一位難求,在其他時段卻停不滿一半,有些停車場蓋了不敷使用,有些停車場蓋了沒人停,這在都市中會造成過多土地資源浪費。讓店家自己規劃臨停裝卸貨區並跟規劃單位申請設計變更,公共建築以及大樓、集合住宅內要設置停車空間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我個人在市區內停車,不管騎車開車我一定會堅持停到停車格上不管距離有多遠或要不要付費。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