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BRT「不是」公車專用道

carloszhang wrote:
弄一些閘門、月台門,就能騙到人?
說穿了,還是公車專用道

brt 不停紅綠燈,代表走橫向道路的用路人(及公車!)等紅燈等到死


至少人家有拿出一些東西來說明不同處

您持反對好歹也拿出點料吧

而不是丟句 "xxx就能騙到人?"

這裡好像沒有人騙您吧?

BRT這名字也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

leentgle wrote:
BRT不會遇到紅燈....(恕刪)


話說得太早了唷
BRT 在其他城市也有停等紅綠燈的

BRT還沒蓋 也還沒施工 請不要說得太滿

leentgle wrote:
BRT不會遇到紅燈.因為所有的號誌會配合BRT!(恕刪)


  公車優先號誌的概念很好,但很多地方真的施行後,卻發現不少問題,所以我建議等台中BRT真正弄好後,再來評斷不遲。

haowei71 wrote:
就大眾捷運法第三條的定義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120001

本法所稱大眾捷運系統,係指利用地面、地下或高架設施,不受其他地面
交通干擾,採完全獨立專用路權或於路口部分採優先通行號誌處理之非完
全獨立專用路權,使用專用動力車輛行駛於專用路線,並以密集班次、大
量快速輸送都市及鄰近地區旅客之公共運輸系統。


其實,連公車專用道都能符合XDDDD...除了優先號誌以外...
尤其台北部分幹道公車專用道符合密集班次與大量運輸了...

它寫道"非完全獨立"也代表可以不受其他地面交通干擾~~
BRT正是符合這些要求呀~~非A級路權也可以

等紅燈不代表就是干擾,尤其是有號誌連鎖、號誌優先之後。


依大眾捷運法的定義:飆車族完全符合(好啦!欠個公共啦!飆公家的車就符合了吧!)
,應納入捷運系統.

既然連公車專用道都符合,那BRT也只能算是加強版的公車專用道.

別說國外能,台灣為何不能,國外也不是每一國都這樣定義,也不過是個"定義"
說到定義,只是自嗨罷了!要把腳踏車專用道納入捷運也行阿!

重點應該是;需求,效率,合理費用

"捷運"二字難道是 名牌,叫什麼很重要嗎?
稱它做"捷運"就會跑的比較快?
那不如叫它"法拉第系統".
JIN DER LAND OFFICE
等到時真的動工了、完成了才準
不然台中捷運...都喊幾年了
只一再淪為選舉與建商拉抬房價的戲碼
唔.很詳細的說明
看了這篇才策微有點概念

不過遇到闖紅燈的怎麼辦??
haowei71 wrote:
台中準備要蓋的BRT...(恕刪)


名稱不重要
中文名稱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說法
樓主自己不也說胡市長對於BRT有不一樣的中文翻譯嗎?
BRT的運作原理,有去國外的人或Google一下大概都知道

但了解之後,要問的是
這個系統是不是適合臺中市或台灣都會區
(包含台灣人對於交通法規的素養,人文、交通地理因素等)

又或者運量培養起來以後,真有辦法拆掉後再建造MRT?
(那以培養的運量放哪裡?拆除及新建成本之考量)

系統進入中正路後造成的衝擊
連結台鐵高架化車站的配套
(又如將來MRT走地下,何以將連結現行台鐵高架化未通盤考量)等等

才是決定BRT是否能成功的因素

不是光一句「台中BRT「不是」公車專用道」
便能肯定或代表BRT這個交通決策是正確的

silentcat wrote:
不過遇到闖紅燈的怎麼辦??


哈哈,我也很納悶,遇到橫向的救護車或消防車之類的,
是誰要讓誰啊?
其實就是不給錢跟給不給做的問題而已 不用想那麼多

不過要地下化台中中港路至少交通黑暗期五年以上 更別說台中放射狀的路線網

不過我認為蓋了BRT MRT 恐怕要再蓋就很難了 除非搭運人口破表 或者人口以及發展往中部跑

使政府重心放到中部那才有可能蓋 不過現在這個市長想蓋的台灣塔只能說是浪費

不如蓋個小巨蛋之類的讓台中可以辦更多室內演唱會或者國外劇團的室內表演場地

光是綠線只能高架使文心路更加窄 台中大路已經不多了還把唯二的大路給縮減...

只能說提出政見的官員不給做沒關係拿來增加公車路線 輔助客運業者更換更舒適的公車

把路鋪平點 連文心路都有不平了...

我倒是覺得台中紅線高架化還不會太差 省預算加上那條線的運量可以估計很少...

沿線路段連公車搭運人數都很少了... 但是能夠立刻緩解高鐵到市區的不方便

高架化更可以沿途觀賞城市風景 地下化只能面對黑暗的隧道...


雖不是公車專用道,卻也是接進平面電車專用道,個人認為首先必須把中港路沿線相關的道路號誌連線!

這因該也是大工程,要不然為何現在都無法連線!橫向號誌不連線,因該快不到哪?加上停靠站花費的時間,因該沒有想像中那麼快!道路使用人的心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