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隱於市,相對就是:小隱隱於野。
「隱」這個字,如果不講得那麼玄的話(譬如有人把它講成是「修煉」的意思),我認為指的就是:「自由自在平靜地過生活」。重點是,這年頭想要「自由自在平靜地過生活」也不簡單,不管在朝在野,在城市在鄉下都一樣,原因出在人的社會性很複雜。

當你裝賤的時候,一大堆自卑的人拼命想要抹黑你,踐踏你,想要證明你比他們差,以便凸顯他們的正義感,高貴感,尋找他們自己所以存在的理由。當你成就獲得普遍認同的時候,一大堆勢利的人又拼命想要結交你,拉攏你,想要證明他們其實也很有水準,某房親戚在當什麼什麼等等,搞得你心煩意亂,只想罵人。

陶淵明一輩子想要追求平靜的生活,畢竟還是被經濟所困,過得其實也沒那麼平靜。現代人只要結廬在人境,就算能心遠地自偏,還是會被其他人的社會性所困,每天都要應付不同的考驗。
命真好,還可以隱居。像我們這種命苦的人只能當宦官型總幹事,當保全,做雜工,當送貨員,做別人鬥爭的工具。

幸虧掌控一些機密,上頭不敢放我走,才保住了工作。

根據江湖傳言:岳不群是個正人君子,令狐沖是個卑鄙小人,風清揚劍術徒具花招,慕容復可以和喬峯相提並論…。

所謂傳言云云,其實都是先由陰謀家們提供錯誤資訊,然後由愚蠢大眾們自己加油添醋共同創造出來的。到頭來,欺騙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

九月八日,《蘋果日報》「每日一句」引18世紀英國政治家埃德蒙柏克的話說:「好人袖手旁觀,便足以讓壞人得逞勝利。」這句話不但是廢話,而且還是句會引人誤入歧途的話。

社會有正義感固然重要,但先決條件是要能分辨出「好人與壞人」、「真實與虛構」,否則人云亦云,適足以製造出更多的混亂。世間之事善惡未必易查,事理常有未明,有些人仗著學生身份,閒著沒事幹,整天反這反那,支持這支持那,自以為有正義感,其實那些行為剛好是自卑、膽怯、逃避的象徵,只會躲在集體正義的傘下,尋求自瀆式的慰藉而已,對自己本身的成長沒有太大的幫助。

等而下之,社會上老是存在有一些所謂的「正義之士」,秉持著老掉牙的價值觀念,整天跟隨著謠言走,一會兒唾棄這,一會兒辱罵那,毫無自知反省之明,事後才驚覺,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表面聽到的那麼一回事。實際資料顯示,那些所謂的「正義之士」,社會成就指數偏低,且因自卑關係,正義感特別強烈,常靠著表現正義感貶低別人,藉以撐起及延續自己生存的意義。

人世間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傳言,常是跟被傳之人的「身份地位及學經歷」結合在一起的。當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被認定是「路人甲」的時候,原來的傳言也許適合他,因為那些「傳言」本來就是由好事之徒根據自以為是的對方身份地位逐步製造出來的。當同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及學經歷突然由「路人甲」變成「路人乙」的時候,原來的傳言因為缺乏必然的因果關係,就變成不適用了,必須有勞好事之徒重新再去建構新的傳言,以滿足社會群眾新的需求。

仔細想想,咱們這個社會有「好事之徒」、「正義之士」並沒什麼不好,但總要有點長進,免得老是被野心家利用,害人害己。「辨別是非真偽」之道無它,除了知識及經驗的長期累積外,凡事務必經過:求證、求證再求證的歷程,絕不因別人如何如何說就自以為掌握了天下的是非真理,否則等真相大白之日,不但當不成正義之士,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無知及不自量力,成為真正的笑炳。



專心去做你能做的,別去在意你不能做的。
如果人沒有多餘的欲望,總是抱持平穩的平常心和聰慧的心,世上將會多麼容易居住啊----

CIVIC36 wrote:
九月八日,《蘋果日報...(恕刪)



正義之士加油!!
北宦官,南天將。

最近「宦官型總幹事」跟「天將型總幹事」紅得發紫,南北相互輝映。

真是少見的天才!!
中秋節快到了,北部的人在頂樓露台賞月,南部的人在空曠處賞月,不知道誰看到的月亮比較大?
露台賞月月較大,

空曠處賞月月較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