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新聞內文

「前交通局長林良泰曾到太平勘查,答應把快捷公車延長到太平,當時也知道太平路較小,
因此是設輕型快捷公車,車厢較小,沒有專用道,是混合車道


「王義川保證說,太平因路小,將改作幹線公車,類似輕型快捷公車,不會廢除太平的快捷公車,民眾鼓掌叫好。」

基本上前任與現任交通局長的構想是差不多的,只是名稱上的不同
都一樣混合車道,輕型BRT長度12M,幹線公車也差不多長度,確定的是不會讓18M的中港路BRT進太平
如果不是專用道,基本上就是較密集的公車而已
看資料大概就像中區的中正路,變成正常長度的公車行駛外車道,再蓋個簡易月台吧!

所以就看興建捷運以前,太平需不需要幹線公車
不然就等久一點,看有沒有立體化的捷運了

至於議員請市府評估很合理阿,如果不能發言選議員幹嘛呢?









幹線公車跟一般公車差在哪裡? 不就都公車
acerasus80 wrote:
幹線公車跟一般公車差在哪裡? 不就都公車


主動脈和一般血管差在那裡?不就都血管

一般公車班距長,運量較低,都可用比較小的公車如20人座
把人潮載到轉運站後再用流量大,班距小的BRT把載走

現在新台中市政府不用BRT,改推幹線公車
就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理念是相同的
林的心眼真的是很小,連BRT這名字都不用了,改用 "幹線公車"
看起來是林做的,但內容卻和之前的BRT差不多



轉乘才是王道
轉乘才是王道
轉乘才是王道
轉乘才是王道
轉乘才是王道



cyt7241208 wrote:
主動脈和一般血管差在...(恕刪)


只要能發揮功能名稱就不是重點,有人想找台階下的話避開BRT這三個字也無所謂。因為說穿了就是透過路線整併來提高效率,如此而已。現階段因為太平路小只能做混合式道路,但是反過來說一旦使用率連年上升的話,專用道跟車站蓋下去就是完整的BRT了。靈活是公車系統最大的特點,不會像軌道運輸,蓋下去就一拍兩瞪眼。
我也覺得 森林公園 跟 運動中心 趕快完工 ~
運動中心 如果還在找地 真的可以考慮城市農園那一塊 ~~
這裡啥都缺 就是不缺房子啦 ~

至於BRT 我已經沒辦法想像了
沒有地上或地下化的MRT或輕軌可以連結大里及台中市區的話
我都不覺得是個好的方案~
我是覺得他講幹線公車的意思是要引進雙節公車,不過是車上刷卡.
所以他沒用BRT這名稱.

至於車站刷卡當然有好處
不過前提是:
很多地方都不能路邊停車或是臨時停車
然後某些住家一開門就要被緊鄰騎樓的車站包圍

這是照之前網友說的法規:公車不能開左邊門(無法在中央)而來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acerasus80 wrote:
幹線公車跟一般公車差...(恕刪)


那你們家議員是在高興什麼? 這麼好唬弄
改善太平交通人人有責,推推推...
delsoul6104 wrote:
以前我有在太平那邊唸...(恕刪)
10年前的太平只有豐客11路及台中客運41路兩條主要客運路線,而且平均等車時間要1小時
現在光豐客跑太平的路線就有8種、中客4條、統聯3條,東南1條,又加上BRT,越來越多路線可選擇了
太平人多路窄又彎曲
大眾運輸的唯一選擇就是地下化捷運
什麼?
捷運被砍掉了?
那摩托車就是唯一選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