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axist wrote:
台灣 教改 與 高教 的 品質
…和經濟 一樣 …“難向”
社會氣氛 與 道德 的風向
…和 網路一樣 …“帶風向”
小弟稱亂世
把自己經濟顧好 與 找尋保守的 心靈慰藉
是選擇 教育 娛樂 的方向
…若本島繼續如此 ,能讓 下一代 有能力早點出外找出路 是我的責任
小孩的教育 選擇 …大概這樣子想
arrem5104 wrote:
我姪子是念私立小學念到高中,現在高二在英國拼醫學系,他高一學校安排開始就自己去國外參加各種比賽,搭由搭飛機到完成比賽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他還自己參加國際醫療團,非常獨立,小學時功課很多要跟家長一起完成,如果家長沒那個時間,小孩成績不好,會被迫轉班,那種學校拼的是國際知名大學認可的學分,包含比賽,作品,托福,才能,筆試,不參加國內科舉,其實我姊夫有算給我聽,如果目標是國際知名大學,給小孩念的學校如果是國立的,光那些大學推薦認可的項目,一項一項給小孩補習,補習費就不只十幾萬了,與其如此不如給他唸最好的一學期30萬,所有都包,他還交代小孩,如果順利取得醫學系畢業後,別回台灣當醫生
兩位大大所言極是
開樓樓主的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回答她了
小弟純粹看到兩位大大的文章發個感觸
20多年前小弟和家姐在念書的時候
國小是沒有英文課程的
那時候孔廟西邊有個中台神學院(就是現在一中商圈北面臨莒光新城那塊)
它有開辦給小學高年級的英文課程
記得是國小五六年級週末去那邊補習
學費印象中也很便宜
平均下來一個月不到一千的樣子(最多一千出頭)
國中補習就是找學校老師私下開的小班教學
一個月也是一千多/科
高中都是找名校中女中老師補習小班
這個學費比較貴,一個月3000/科
也許有人會說那時候錢比較有價值
實質購買力可能是現在的兩倍左右
但是現在的教育經費何止當時的兩倍?
小弟和家姐
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念公立的,一學期學費都幾千塊而已
就算到高中,高峰時補習三科,total也都在數千塊/月/人之譜
小學和初中也不是讀甚麼明星學校居仁之類的
但是我們仍然都應屆考上中一中/中女中,也都應屆考上醫學系
看到現在這種教育制度
想再用這種程度的資源達到這種標準
心裡都會想,有可能嗎?
有心也很難做得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