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的建設成本較低 蓋的速度也較快吧!?
★電腦狂◆jdli:時間多捐獻給自己的技術跟修養,網路上的名聲就跟packet依樣,傳過水無痕
很多公共工程 不是 單一朝代能完全 .. 更非單一人上台就能成功
大家與其寄望誰
不如去查下 發包進度 就知道 了 , 如果有動工 那就會有施工時間 至少 旁邊圍籬會寫 那年 ~那年

會吧,我同學在高捷的包商上班,他們Team早就移師台中駐鎮了,不會蓋他們也不會跑過去吧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不承擔任何責任。
fredyoung wrote:
所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恕刪)
枉顧事實,馬特拉跑了
黃大洲當時根本是擺濫胡搞,當時大家都認為黃大洲連任,北捷永遠通不了
到今天北捷的後續的一些問題如內湖線
還是跟當初規劃脫不了關係

請參考"捷運白皮書-4444億的教訓." 這本由深藍中國時報系統出版的書講的一清二楚
作者是劉寶傑
捷運很難收支平衡的,
就算是台北捷運也是在不列計興建成本的情況下才號稱有盈餘,
而且有盈餘是在板南線加入營運後的事.
除了北捷以外
其他縣市的捷運幾乎難逃虧損的命運
不過我還是認為儘早興建
因為越晚興建成本越高而且越不容易
希望能早日看到台中的捷運上路
也希望捷運工程不再被污名化用來當作鬥爭異己的工具
我都從國一到大學畢業五年了
每次都說要蓋要蓋的
我想等到我有個孩子後,也許還沒有出現
Candywayne wrote:
枉顧事實,馬特拉跑了...(恕刪)


台北捷運施工及通車那段時間我一直住在台北市捷運路線旁,由於黃大洲市長任內多條捷運的施工,造成台北市的交通黑暗期,那時人們怨聲載道,後來到了陳水扁市長時,捷運陸續通車,雖然有馬特拉車廂事件發生,但若不是最困難的土建工程與機電工程於黃市長任內施工完成,陳市長怎能歡呼收割,所以後來捷運通車之後,台北市交通獲得很好的改善,也成為陳市長最獲好評的政績,但沒有人歸功於黃市長,這不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嗎?我只是把經過事實講出來,雖然過程當中有一些弊端,但高雄捷運不也如此!
如果說不是陳市長上任,捷運就無法通車,我想也未必吧,執政的人都會想辦法通車的,因為那是很大的政績。
請參考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C%97%E6%8D%B7%E9%81%8B

我常想民主時代,批評他人最為容易,當家做主最為困難,因為批評的人不用負責任,而做事的人不管怎麼做,都會有人不滿意,尤其台灣當前的政治局勢,不管是誰執政,一定都會被罵到臭頭,但這也是民主可貴的地方,有人監督,執政者比較不會亂來,但我最怕的是,在一片謾罵聲中,執政者不敢魄力執行政策,妥協於現實,則國家一定會走向混亂衰敗,誠非百姓之福。
維基百科在不久前不是被一些媒體批得一文不值嗎?
記得某報還說人人都可編輯維基百科。

重大工程從規劃、施工、維修、一直到營運各階段都有其困難之處,
黃大洲對北捷當然是有功勞,
後面收尾的陳水扁也該記上一筆,
不能忘記黃的付出,
但像某些人某些媒體一樣說陳只是負責也不公允吧?

我覺得很遺憾的就是國內的重大工程往往會成為鬥爭的工具,
北捷、高鐵、高捷、雪隧、二高......
媒體可以為了收視率和政治目的對偵辦中的刑事案件推論、渲染,
地檢署也可以為了平息輿論而起訴沒有犯罪事證的公務員,
事件發生時媒體是照三餐的追打,
判無罪的新聞卻是擺在不顯眼的版面角落,
如果說這樣就是監督,
我不知道這樣的「監督」會澆熄多少公職人員為國家付出的熱忱。
「但像某些人某些媒體一樣說陳只是負責也不公允吧?」
---------------------------------------------------------------
不好意思,
修正為「但像某些人某些媒體一樣說陳只是負責剪綵也不公允吧?」
我在捷運局打過工...
我也認識捷運局很多的人...

北捷在黃手中建, 在陳中讓他上線是事實,
但是陳在北捷史上不值得一書...

當初為了讓黃連任, 北捷人已經花了很多心力彌補之前趕工所造成的不足,
陳上任根本就是接手批可
在北捷不愛提陳的另一個主因是...
陳在任四年擋下所有後續路網興建計劃,
造成北捷大批工程師轉戰高雄,
也讓北捷後續路網興建足足紙上談兵四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