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國圖館與台中綠美圖比一比

主旨:不要因為一個「國際」的光環,就放棄基本的成本與理性判斷

1. 時間與價格的反差太大

鋼鐵最貴時:蓋出 12 億的國圖館
鋼鐵最便宜時:蓋出 32 億的綠美圖

價格不只沒有下降,還變成原本的三倍,卻沒有三倍的空間感或完成度。

2. 建築「體量感」差異明顯

國圖館像是為「使用」所設計,尺度大、動線舒適。
綠美圖的室內反而像「展覽臨時館」,小、碎、低密度。

3. 細部品質的差距

國圖館的材料、收邊與整體完成度明顯比較成熟。
綠美圖很多地方給人「還沒裝潢好」的感覺。

4. 心理預期的落差

綠美圖宣傳太久+造價太高 → 期待自然拉得很高
實際看到卻偏像半成品 → 落差更明顯

很多人一聽到「國際建築」、「大師作品」
大腦就自動關機,開始把所有東西都往美學、理念、宏觀、願景那邊推。
但這些東西——
都是最容易灌水、最難驗證、最不必負責的部分。

如果把這些玄而又玄的詞全部拿掉,只問一個最單純的問題:

同樣的基地,同樣的土地條件:
複製一座綠美圖 vs 複製一座國資館,
造價會是多少?

答案在你心裡其實早已很清楚。
這不是審美,不是理念,更不是文化自信。
這是結構體量、動線尺度、建材成本、施工難度——
全部都可以用工程預算表一條一條拉出來的硬成本。
joeybaby2017
圖書館又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百貨商場,你還講坪效哦?
老頭閒聊 wrote:
有的人齁,就是喜歡找...(恕刪)


國美館今年1~8月
有120萬人次造訪
(同期故宮北院為140萬人次)

看展的人不少
老頭閒聊 wrote:
有的人齁,就是喜歡找...(恕刪)


綠美圖這些工程,從第一支鋼柱到最後一道收邊,
都是台灣人做的。真正讓人在意的,
不是好不好看,也不是能不能拍照,
而是:
這樣的造型,這樣的完成度,值不值?

如果身為市民連這句體感都不能問,
那只有一種可能:
有人太怕答案,
所以急著把”政治意圖“帽子扣到別人頭上。
扣得越快,越像心虛。

不過既已成木已成舟。若是能是把一樓的毛坯水泥地
修繕一下改成灰白色水洗石地面至少能對質感大大加分

不至於再讓人覺得像是
「展覽前一天還沒完工」。

有時候立場不需要很大聲,
靜一點、細一點,
城市就能少一分突兀,不用扣人帽子也多一分體面。
liuring20
綠美圖很值啊
老頭閒聊
看來你是真的以為,蓋房子就是比建材價格就可以了,沒有施工難度這種想法,那就這樣吧!尊重你的看法。
結構複雜性和施工難易度都會影響該建築物的造價成本,不是只看表面的材料成本那麼膚淺的。
就像一套西裝,批量製造和量身訂製的成本會一樣嗎?
鋼筋綁一綁、板模釘一釘、水泥一層一層澆灌上去,這樣國資圖就蓋完了,跟普通建商蓋大樓差不多,easy job。
但是你看綠美圖,八棟的造型、大小、高低、格局不一,相當於每一棟都是量身打造的,造價自然高昂。
每棟看似獨立卻又能串連在一起,這才是它巧妙的地方,請細細品味。
綠美圖開闊、明亮、通透、挑高的空間我非常喜歡。





joeybaby2017 wrote:
結構複雜性和施工難易...(恕刪)


國資圖的工法可不一般喔
問問身邊的建築人跟營建人就知道
絕對不是鋼筋綁一綁、水泥灌一灌就蓋好這種事



安卓拉貝貝
每一層的結構都不一樣,絕對不是CAD複製貼上,這麼簡單
安卓拉貝貝
蓋曲面,對工程及設計功力的考驗,絕對比蓋直線,還要來的富有挑戰性。或許你可以先跟專業背景的人聊聊看
說實在的,綠美圖的施工品質真的有待加強,許多小細節收尾的有點粗糙 。還有網板設計 ,後續的維護上成本應該不低(鏽、清潔),我看會展中心廣場區上方的網板已卡了一層黑黑的灰塵了。
怎麼這麼沒有sense 你拿國家資源 跟縣市資源來比較 也太好笑😆 台中市各局處跟中央機關pk資源?
alextsai1216
不是啊!一個是市立一個是國立本來就是不一樣啊!
老祝
以一個市民的角度!不管國立跟市立那是經營維護角度!有這兩座都不錯!比起來花大錢是事實!不因國立與市立就排他不屬於在台中!都是外縣市人民可以去的地方分區域就顯得對立了!
老祝 wrote:
2010~2012年是鋼鐵價格頂峰

2022~2025年是鋼鐵價格的谷底


去查查鋼鐵價格指數,就知道你説的是錯的。
況且還差了10多年,疫情后的工程價格更是飆漲。
老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FuEcDGroM [笑]聽聽這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