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22f wrote:
實價登錄對房價真的沒什麼影響!

股市價格夠透明吧?請問有誰知道明天或下一分鐘股價絕對是漲還是跌?


確實沒有人能說的準明天或下一分鐘股價絕對是漲還是跌

但是大家確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上一分鐘或昨天在多少價位成交了多少單位

而這些累積的價量資訊對中長期走勢的判斷應該還是有幫助的吧!?




實價登錄與房價間沒什麼因果關係

長期而言 還可以讓這個市場更健康

但短期的效應還是會有

建設公司 代銷 房仲 投資客可能不適應

說白一點

一部份人心理可能幹的要死

因為以前購屋者一不小心可能會變成冤大頭





guh大,01看空者眾多,我指的是這個



>其實看到房價這樣
>小弟心臟不強 要小弟繼續壓上去還真的是怕怕



大家都怕,所以房地產交易量才會萎縮下來
但,房價繼續漲,這不代表還是有人咬牙硬買嗎?
或是很多人還是持續看屋,但不出手買


對建商或屋主來說,就不擔心了,也不會急著降價賣,因為至少還是有人有興趣買
只是價錢談不攏,需要急售,隨時都能處理掉


相反地,如果很多人都不看屋,也沒人討論房地產「即將」跌多少,這才會造成建商或屋主的實質壓力
萬一突然缺錢,需要急售,就沒辦法馬上找到人接手,這才恐怖吧?


不過,還是要以自住的角度去找房子,不能為了投資而投資
以免買到只有投資客才有興趣、自住客卻毫無興趣的房子,將來找不到住自客接棒,那就慘了



>今天股市又掛了
>營建股一片綠油油...
>短線上說要完全沒影響看起來好像有點難



商業週刊一個月前還說:台股將漲贏QE2 營建資產股最優 作者 / 吳美慧
結果,真相信這事的人,回頭一看買在最高點
其實主要是股票太容易受到消息面影響,常會出現超漲超跌,但過程中又很難熬(也許長期來看還會再漲)


相對地,買房子的話,純粹受到實體經濟影響,沒這麼複雜的因素干擾


偏偏,某些01鄉民們總認為自己藝高人膽大,以為股票容易玩
把準備買房自備款都投入股市中,企圖要靠股市獲利幫忙買房,一旦看到自己股票套牢賠錢
就很容易忌恨房價竟然不跌,如此而已


很多人看到建商或屋主(房仲)房子更難賣就很興奮,其實是錯的
因為房子難賣,並不是沒人要買,而是建商或屋主想賣很貴,當然難賣


建商或屋主為什麼敢賣這麼貴?
還不就是房市的前景(其實就是台灣經濟前景)其實沒有像媒體講到這麼可怕


很多人想直接套用股市來看房市,當然看不懂怎麼回事!
看到股市與房市嚴重脫鉤,自然會覺得莫名奇妙


很多人問:股市不是經濟櫥窗嗎?股市大跌,不就代表經濟轉差嗎?
唉,自從各國政府狂印了一堆鈔票後,股市就已經不再是經濟櫥窗,而是超級大賭場


你想美國經濟已經復甦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嗎?
那為什麼道瓊工業指數已經很接近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事實上,只要實體經濟依然穩健,房地產真正的主力--自住客沒拋售房子
房價就不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下跌修正


試想,只要自己有工作、有收入,誰會因為消息面講得很可怕,就趕快把房子賣了?
若只是消息面影響相對少數投資客,讓投資客趕快隨便賣,也影響不了整個房市


這就是為什麼消息面講得很恐怖,房價卻沒有下修的跡象,反而默默地繼續漲給你看!
悲慘的是,歐美股市受到資金行情推升時,台股卻受到證所稅壓抑,漲不動,漲幅明顯落後
現在,歐美股市漲過頭下修時,台股卻跟著下修
也就是股市才會受到消息面衝擊,波動性向來大很多


但實體經濟狀況與前景其實沒那麼差,燈號不就變了嗎?沒像股市投資人看得那麼慘!
例如,先前大家十分擔憂歐債危機,其實已經解除大半,歐豬國家的公債殖利率都已經大幅下降

http://www.cnyes.com/eurodebt.htm


雖然全面復甦還要點時間,但只要歐債危機不惡化下去,拖累全球經濟,就算萬幸
實體經濟面其實已經沒什麼很大的危機了


美國狀況就好多了:此前陷入現代史上最嚴重衰退的住房領域也繼續復甦
過去12個月新屋銷量增長了28%﹐預計住房行業將六年來首次為美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消費者支出的增長似乎足以抵消美國製造行業放緩、企業投資減速的影響
後兩者也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美國經濟提速 但尚未進入快車道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21026/bus114716.asp


對台灣來說,美國市場遠比歐洲市場更重要
加上影響台灣最大的中國也出現築底現象,看上去應該不會再惡化下去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但出現企穩跡象

http://cn.wsj.com/big5/20121018/bch100552.asp


現在只是成長放慢,而不是嚴重衰退,實在不用過度悲觀
從這些觀點來看,台灣經濟前景再壞壞不到哪裡去!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nickkey wrote:
向上路美村路口這種二級地點


這個地點的確有些不優
總裁行館也是向上路上 草悟道旁 優多了 而且最近看行情好像也才22w

22f wrote:
若沒讓代銷期結束再做一次性登錄即可,實價登錄恐怕還有得吵,實施日遙遙無期!...
既然如此,立委如何讓背後的老闆難作生意?理想與現實總是有落差!


實價登錄先求有在求好吧

不過由此也可看出來建築業內"似乎"是不樂見實價登錄制度

有趣的是

在確定要上路後

許多大老闆"檯面"上又說這個制度好




22f wrote:
不是已經說了:這可能需要透過解釋函來合理化「交易日」就是預售日
舊價格就用舊的交易日;或是這種權利買賣,應登錄權利買賣的價格
若權利買賣的交易案件,自然該要求登錄權利買賣的價格,而不是讓買方拿著換約後的價格去實價登錄...
這不是實價登錄作業方式出了很大問題?那是什麼地方有問題?


所以小弟說這個制度對預售屋部份

仍有很多模糊之處 需要將制度修的更完備

就照樓主的意思修就很好

還有

完銷和代銷期結束是完全二回事

代銷期結束就完銷的案例應該不多吧

那是否把代銷期延長就可以拖延預售屋的價格登錄?




22f wrote:
老百姓真有辦法自己判斷?...
第一批實價登錄中,最高價是落在台北市信義區松勇路段...
去年,宏盛帝寶法拍案,被知名投資客劉媽媽以2億7120萬元奪下帝寶,每坪約196.42萬買下時,這是透過法院系統公佈出來的數字,難道會有假嗎?

在以往,只要花2000多元,你就能買到各家房仲提供的成交資訊
而且,在以往,不可能、也沒機會拿來被政府拿來用,因此沒必要做假
所以以往我們反而更容易掌握「實價」
現在,搞了個「實價登錄」後,看似具有法律強制性,但資訊反而更有理由造假了


實價登錄才剛上路嘛

松勇路段這個案子可能是"這一段時間"成交單價最高的案子

當然不代表沒有單坪價比他高的案子 如您提到的帝寶


其實

實價登錄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確保資訊的即時性和正確性

這些官員一堆留美博士 在國外也買過房子

去國外學一學 照抄就好

遊戲規則弄健全了

老百姓就得自己負責

總不能買房買股賠了就賴政府


但是

在制度完備前

我們就只有多做功課

把實價登錄和房仲及法拍屋的成交行情交插比對一下

對行情的掌握應能比實價登錄前靠譜一些吧!
guh168 wrote:
實價登錄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確保資訊的即時性和正確性
這些官員一堆留美博士
在國外也買過房子
去國外學一學 照抄就好
遊戲規則弄健全了
老百姓就得自己負責

總不能買房買股賠了就賴政府

但是
在制度完備前
我們就只有多做功課

把實價登錄和房仲及法拍屋的成交行情交插比對一下
對行情的掌握應能比實價登錄前靠譜一些吧!




在光學裡..
"透明"是允許光穿透的性質..

相反的屬性被稱為"不透明性"..

22f wrote:
如果你注意到,豪宅林立的仁愛路,實價登錄的物件少之又少
我看有可能是政府擔心實價登錄反而助漲房價,被批成拿石頭砸自己腳的政策


22f大

政府沒有您那麼聰明啦!

政府只要確定一點就好

那就是有交易就登錄

造假就罰 看看怎麼樣弄到不好造假 不敢造假

22f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我投資房地產,卻常常勸別人不要投資房地產,只勸年輕人買屋自住,用長期居住來對抗過程中的價格波動

未來肯定會出現200萬/p甚至更高,只是需要時間
房價上漲如同複利率一樣可怕;若以最輕微的每年上漲5%來算,「只要」20年就翻一倍
但在眾多政策打擊、壓抑房市下,一年過去了,台北市各地卻上漲了10%

若經濟復甦,大家購屋能力更強了,你說會發生什麼事情?


Sorry 隔了一週才有空靜下來寫


雖然有人說房市是經濟的火車頭, 但它只是整體經濟的一個面向但不是全部
除非各國政府有創新的措施, 否則短期內外在(歐、美、日、中)因素都不看好的情況下
九月的黃藍燈應該只是補庫存的短暫需求反應, 僅以此認定景氣已落底, 莽夫倒不敢如此篤定

至少在未來1~2年內, 莽夫並不看好台灣的整體房市能繼續維持好風景


所以雖然市場游資多, 利率寬鬆
但房市的價位只能看區域供需而定, 正如樓主說的幾個北市新重劃區一樣..


當初會去買那50萬/p房的起因不在於投資, 主要的考量在於
1.離老家不遠. 且等蓋好後老家已過20年, 陸續都會有些水電消防等老房子都有的問題
2.當時剛好附近已經很久沒有新推案, 且對周遭的生活機能都已熟悉
所以雖然是盤子價, 但也忍痛下訂..

等蓋到預定的樓層時, 實際爬到現場發現由於公設不低
雖然建坪比老家大但實際室內面積比老家還小
所以在不虧本的情況下, 還沒交屋就換約轉手

爾後遇到921與納莉, 發現有換手的價格都比莽夫交易的還低, 正在慶幸自己狗屎運 ..
沒想到時間拉更長, 去年該房有出現100/p以上的探水溫價
不過在未來的5年內會不會上200/p ?
莽夫個人認為機會不大, 除非地下室挖到金油鑽礦 .. 呵呵


22f wrote:

若你是得利的那群人,卻用被剝奪的那群人的觀點去看房市,你會一再錯過許多更好的機會!



工作的關係, 莽夫有機會實際面對面接觸社會各面向的族群

弱勢的悲與怨
官場的庸與惰
職場的煩與茫
權貴的狂與傲

莽夫都曾親身面對

早期愛拼才會贏, 肯拼就有出頭天, 造成往昔的經濟奇蹟
時至今日, M型的擴大, 社會制度因歷史共業累計到今日的不平衡, 演變成如今的對立
批評已經夠多, 莽夫無意再說 ..


莽夫常用瞎子摸象來比喻自身對經濟的摸索
早年摸到尾巴就覺得大象可以一手掌握
後來摸到鼻子覺得頂多如此
再後來摸到耳朵時覺得差不多了
等摸到象腿時莽夫講了個字...嗯
摸到象肚時莽夫沉默不語 ~


經濟始終來自於人性 , 是莽夫對經濟的感受

人們是經濟的組成要件(一個人還不行哩), 貨幣是計量的單位.
如果不去瞭解貨幣的本質, 不去區分出花錢消費時的心靈層次

到頭來都是場空 ~



莽夫只希望下一代不是成長在更對立的環境中
我們能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代 ? 多做少說從莽夫自己做起 ....



ps.
將軍是車界的前輩
曾經看過他在一篇音響的訪談中說到, 世界上最放不下的是情 <== 直撼我心, 點頭如搗蒜

他為了紀念車狂趙輩, 在IGPC上設立一專欄的舉動另人感佩
早年中山北路Ds咖啡的年代, 當時還是駕照初哥的莽夫能在門口看到他的黑色911就很滿足哩 ..
現在知道Ds者幾希~

莽夫早先年也曾沉迷於此N年, 在髮齒漸崩後, 在5年前發表了一篇

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 ? ............... 一個老車友的感言


現在呢 ? 車隨意走,意隨心走, 也淡了, 只剩好奇心..
希望將來有錢有閒沒有對立有機會進輛288GTO來研究




莽人獻曝, 請海涵



>除非各國政府有創新的措施, 否則短期內外在(歐、美、日、中)因素都不看好的情況下
>九月的黃藍燈應該只是補庫存的短暫需求反應, 僅以此認定景氣已落底, 莽夫倒不敢如此篤定


其實今年出口沒有想像中那麼差,光只是看年增率,你只看到連續衰退,但如果只看如底下的絕對值的變化,你又會發現,其實只是沒有維持去年的成長動能,今年出口沒有明顯好轉,但遠遠優於金融海嘯時期


海關出口值
http://index.cepd.gov.tw/Result.aspx?lang=1&type=it03&p=1^1^2007,1,2012,9^^,,^SR0019,^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指數
http://index.cepd.gov.tw/Result.aspx?lang=1&type=it03&p=1^1^2007,1,2012,9^2,^,,^SR0017,^

製造業銷售值
http://index.cepd.gov.tw/Result.aspx?lang=1&type=it03&p=1^1^2007,1,2012,9^2,^,,^SR0016,^


依據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今年經濟狀況仍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雖然GDP等各項數據的『成長』率表現不佳,但許多人還是保有工作,能夠繼續繳交房貸,沒有出現房地產拋售潮,甚至在所謂景氣『不佳』之下,有些老闆還能趁機更壓榨勞工,讓他的收益更高.....

我就是冷靜客觀看著各項數據來推斷台灣實體經濟狀況來做投資決策,從來不依據媒體或感覺來做投資

這樣才能在比較對的時機買到便宜,而不是買到炸彈(如果實體經濟轉差,房市主力自住客肯定會慢慢撐不住,房價肯定不就之後就會開始跌)


希望有緣人能學會客觀冷靜判斷實體經濟狀況而作投資與消費決策!


還有,台灣今年物價還能上漲,更是反映出台灣今年經濟狀況其實沒有很糟,否則物價怎麼可能漲得起來?

若大家實質收入大幅減少,對各項商品服務的需求必定減少,廠商還敢說要『反映』成本而漲價;本來生意就差,一漲生意更差

這就是為什麼歐美政府對於物價上漲率看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今年為什麼『成長率』偏低,主要是因為2011年表現太好(宏達電也是在這年創下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價1300),墊高基期後,今年還想維持去年的成長動能,難度太高

然而,從去年9月起,歐債危機四起,人心惶惶,從那時就已經失去成長動能,基期變低,今年9月景氣亮出黃藍燈並不意外


明年,整年要維持在黃藍燈以上相對容易太多,因為今年基期偏低,明年只要稍微好點,那就是大成長了


歐債危機已經大致被解除(歐豬國家公債殖利率大降),原本威脅著全球經濟的因素已經被排除,明年肯定不會太糟。原本擔憂歐債危機而被推遲的投資計畫,明年也將陸續被推出的

同樣道理,2010年GDP年增率高達10%,但2010年景氣有好到嚇死人嗎?
其實沒有,只是2009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基期太低太低了

再者,市場預期今年下半年後,iphone5 、Windows8相關產品才開始出貨,導致今年上半年買氣轉弱(若有新產品要推出,你還會去買舊機種嗎?),這種情況,更是加劇上半年的衰退程度

然而,明年還有這種新機推出前的買氣壓抑情況嗎?

又加上,今年實在太差,而且遠差於預期,弄得政府緊張要命,拼了老命接連推出好幾個大型開發案

相關的投資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帶來效益

再來複習一次GDP的計算方式,你就明白,為什麼明年GDP成長表現不悲觀

GDP = 消費+ 投資+ 政府支出+ 出口- 進口

今年民間消費仍然維持在正成長,而在大陸觀光客效益越來越大(開放更多城市人可以來),明年民間消費還是能維持一定的成長性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大型開發案,民間投資有可能跳升起來

政府支出仍維持一定水準

今年出口雖然是衰退,但由於台灣仍屬於加工型產業,出口減少,進口品也會相對減少,不像美國幾乎沒有製造業,進口的東西都是消費品。由於今年出口仍大於進口,而且今年貿易出超程度比去年更大,因此今年出口衰退其實對GDP影響不大,甚至對GDP有正面幫助(看到出口衰退,大加減少消費昂貴的進口品,改用國產廉價品,導致今年貿易順差更大....很有趣吧?)

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
http://index.cepd.gov.tw/Result.aspx?lang=1&type=it03&p=1^1^2007,1,2012,9^2,^,,^SR0020,^

真正有影響的反而是消費與投資信心轉弱,前面已經講過好幾次,台灣人把出口看得太過重要了....

按照GDP的計算方式來看,若大家願意把儲蓄拿出來消費與投資,台灣的經濟仍可表現得很亮眼....


>不過在未來的5年內會不會上200/p ?


如果2年內就衝上200/p,肯定很快就會失去動能,像放煙火一樣,突然變得很亮,也會很快變暗

每年上漲5%來算,「只要」20年就翻一倍

小火慢慢『熬』,讓在職場上或事業上表現較好的人的收入增長能跟得上,反而房價累積漲幅很驚人

只有短線投機客才會希望短期內飆升,因為他們口袋不深,只想趕快撈一筆走人,因此政府推出奢侈稅,對我這種長線佈局的置產族其實非常有利

也就是說,很多人都以為奢侈稅可以打擊房價,其實反而是助長房價, 如果去年沒推奢侈稅,照去年下半年的狀況,房價早就下修了,哪有辦法像現在這樣緩緩上漲?


>早期愛拼才會贏, 肯拼就有出頭天, 造成往昔的經濟奇蹟
>時至今日, M型的擴大, 社會制度因歷史共業累計到今日的不平衡, 演變成如今的對立


我不是這樣看現在的社會

只是,台灣逐漸走向成熟型國家,成長與收入的機會變得不是『花時間』就能輕易獲得了,而是必須比其他更有智慧、更有眼光才行

也許社會中還是有人能輕易不勞而獲,但那只是極少數,而且,輕易不勞而獲,往往也賺不久

我常說一個人的財富格局早已決定他最終能擁有多少財富,就算他因為運氣好或投機而獲取大筆財富,但他缺乏相對的財富格局,很快就會消失了,最終變得更窮(例如最近爆紅的『法拉利小公主』,雖然繼承了上億遺產,但沒有老父管教下,盡情揮霍,沒能力創造財富,很快就會花完的),不需要去羨慕或忌妒他,如此而已

在過去,在科技業掃地的阿姨也能分得股票紅利,莫名其妙財富大爆發(當時掃地阿姨也有機會有上千萬身價)

現在,還有這種機會嗎?也許是大家已經習慣過去那種莫名奇妙財富大爆發,而認為過去那種才撐得上肯拼就有出頭天,但,過去幾年台灣難道沒有肯拼就有出頭天的例子?

例如7年級的東京著衣創辦人(東京著衣年營收上看20億)、王品集團的老闆與員工.....

然而,現在的社會,卻將資本主義鼓勵人們努力工作與全力追求個人利潤,所造成的財富落差,完全推給社會制度與歷史共業?舉例來說,東京著衣創辦人、王品集團的老闆與員工等在本業上精彩,而有多餘的錢可以去投資,難道他們這些在本業上精彩的人,就只能老老實實地把賺來的錢花光光或存起來,不准投資?


讓大家只能把錢都投入其實利潤很微薄的房地產(一年漲5~10%,很多嗎? 股票漲起來時幾天就可超過了),是投資客的錯,還是大環境使然?


如果還有比房地產更高報酬又更安穩的投資,這些人會不去投嗎?這一切都是所謂的社會制度與歷史共業?


每當經濟轉弱時,整個社會就會傾向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


柏林圍牆被推倒,兩德統一後,西德的資本主義席捲東德企業,導致數百萬的東德人失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

這不就像現在的台灣社會嗎?

如今,前東德地區的失業率於2012年夏天達到兩德統一以來的最低水平

也就是,日益強大前西德提供了前東德更多的支持與協助,否則前東德地區恐怕只會更糟

回過頭來看台灣,如果政府沒辦法創造出一個讓富人更願意消費與投資的環境,反而是逼走富人,我不相信台灣的經濟會更好

富人多繳點稅去支持窮人有機會翻身是對的,但絕對不是想盡辦法剝奪富人財富,就能讓貧富差距拉近!

貧富差距不盡然是壞事,至少他讓人有動力拼鬥下去,而不是發現很難拼就放棄了

如果少了持續拼鬥下去能獲得的獎賞,誰還願意沒日沒夜的拼下去? 這社會還有進步的動力?

再者,按照基尼係數來看,台灣的水得分配已經相對很公平了,為什麼還是很多人痛罵不公平呢?


我想這是因為大家缺乏比較,你不知道其他國家更加不公平!


我國所得分配的現況與對策
www.cepd.gov.tw/dn.aspx?uid=10497



TONY-17 wrote:
我指的是: 信賴保護原則的肢解&法律可以回溯既往的可怕
當一個政府,不管是否明文,還是用宣告,還是用實際做法讓多數人民[以為]這些福利是被保障就不能用政府的行政力去破壞它
當一個資深事務官,司法人員,軍人時時要想下一步;處處要留後路
還能進步嗎? ,...(恕刪)


Mr.Chennai wrote:
寶島至今浮沉..
根本原因在"關鍵代理人"的"心"..
..(恕刪)


笨莽夫 wrote:
早期愛拼才會贏, 肯拼就有出頭天, 造成往昔的經濟奇蹟
時至今日, M型的擴大, 社會制度因歷史共業累計到今日的不平衡, 演變成如今的對立
批評已經夠多, 莽夫無意再說 ..

...(恕刪)


稍微整理了一下,貫穿各前輩英雄所有言論的邏輯,我深深體會到一個個對自己國家逐漸落後,不斷犯錯的良心知識份子「恨鐵不成鋼」的沮喪及失落。
雖然埋怨政府擔憂未來,但還深愛國家渴望進步;可越愛的人,往往想的越深,也往往比別人痛的越早..各位前輩辛苦了。

還欠tony哥一個考卷題,小弟只能說,如果格局是拉到那樣大的範圍(信賴保護原則的肢解&法律可以回溯既往的可怕),請原諒這屬戰略層次小弟無法回答,只就戰技上的經驗作答。

小弟與大大们不同世代,僅就小弟那個世代來說,小弟算屬7年級生(69),就我有記憶以來,政治人物總輕浮或無知地對待他們的表述,媒體歇斯底里的意識擁抱或對抗,在選舉及政黨輪替中,其中又以”社經大人”教養的瓦解最為深刻嚴重,可荒謬的是竟然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動頭腦思考原因時,往往覺得自己虛脫非常,有為理想政府彼岸漸漸的從我眼中消逝,而在這重病的社會,我能所表現出最率直反應,就是轉身逃走,所以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真正傷害的不是他們心中敵對的對象,他們真正傷害的是這片土地的新世代。

我當然不能代表全世代,但我跟同學们都對政治超級冷感也無任何期待,也許是在社會的極大轉變中(政治、經濟開始走下坡),看不到未來產生的結果是專注現在行動,同學很多都選擇投身軍旅去簽個3年5年,也沒有考慮後來,另進入民營的也沒有存著終身的想法,走一步是一步,最後證明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這一代無力改變什麼,連薪水都停滯不前(剛好這10年),小弟要不是結了婚生了小孩,有經濟規劃置產需求,才慢慢開始關注國家未來,不然我才不管妳媽媽要嫁給誰!因為說真的又有誰關心我们這一代??

為什麼社會那麼多有能力的菁英前輩,對社會上不對勁的人事物都不發聲?這算不算一種漠不關心,或算是一種無聲縱容,更何況我們才剛出社會,勢力、能力及薪水有辦法改變什麼嗎?..

慢慢慢慢…..「與我無關」的思考模式我輩從前一輩身上學習,那空虛感及面對未來的冷感,也將如實反映轉移在新一代年輕人;政策隨便騙、政治隨便亂、媒體隨便報、教育隨便改、司法隨便辦,青菜啦!宅男女神是誰卡重要啦!...

Tony哥您說的信賴保護原則的肢解&法律可以回溯既往的可怕,只停留在您這菁英及已在職受影響的人身上,大部份的人是無感的--「與我無關」,況且政府一直以來可以信賴嗎?(蔣經國時代小弟沒印象)

所以我猜只要國防部開高價,年輕人會單純為錢去的!
但我後來想想,依這個政府的效能跟做事方式,鐵定會開倒車,所以,還是哥哥的贏面大。..

最後跟各位大大報告,說實話,我最近觀念有些改變,也對前輩们刮目相看!

每每樓主都發表十分凝練,並且架構明確的文章,也讓進來的人有自我學習的安心感和期待感,因為任何一個發問或發言都會得到樓主的接納和響應。
(小弟真感動莫名,那要花多少時間?)

有些事,重點不在說什麼,而在怎麼說?
(像上次看到黑喬大的長輩唸他,小弟羨慕那言外滿滿關心之情)

樓主、清寬大、g大、tony大、guh大、清奈大、j大、s大、hlz大、西國大等等發表文章,雖然文章立場不同,但都是傾己之力提供意見(pm等等),幫助後輩,且不求回報,事實上,這些問題也都不關他們的事不是嗎?

雖然有些只是隻字片語,卻對小弟是無尚激勵。
既珍惜也學習,心裡也告訴自己,以後也要這樣對待別人!!
萬望這些前輩能繼續表現風範讓後輩學習!

最後想替樓主喊個累…………
因為開樓,所以即使是外行的,
都能針對內容說出自己的意見,
開樓者對於諸多意見也只能莫可奈何地接受,
但樓主對攻擊和批判是毫無防備的,
而觀摩者卻處於類似的審判地位,
其實這是一種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舉例來說,大家都說皇居不好,可有多少人進去看過?(小弟也犯這個錯)
再來研討的方向,也不應放在樓主如何發表哪方向或語氣的言論,
應聚焦研討經驗、市場及現象,並透過彼此心得來相互學習,
構築信賴與協力的關係,才能藉思想破撞,雕琢自己的見識層次。

透過與事物的相遇與對話—構築世界
與他人的相遇與對話—構築同伴
與自己的相遇對話—構築自我
關係與意義不斷編織的永續過程 by 佐藤學


希望這裡像存中街老房子永遠散發濃濃眷村味...
(大人們搖著扇子、各自操著各省家鄉話天南地北的聊著,經常還得比手劃腳一番,孩子們不是偎著聽,就是家家戶戶到處串著玩,感情好得不得了,彼此沒有門戶、貧賤、階級之別,更沒有省籍情結,無比的和樂融融,患難相助、疾病也相扶持)

希望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