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走的路就是有騎樓和沿街店家
最好是還有很多其他行人
很好玩嗎? wrote:
在台灣,民眾不願意走路是因為行人空間不友善所致。像是經國園道以及現在的公益路,就算走完整段也不會讓人覺得累。只要人行道寬加上有大眾運輸做接駁,就會增加民眾走路逛街的慾望。
lightlife wrote:
空有學術理論沒有實務經驗搞出來的東西,下場可能會很慘,職場上不就是這樣
人的生活習性很難改變,一廂情願的以為人民會被迫改變
公車捷運系統到底能對台中市的交通改善多少?何況還要犧牲多少路邊停車格
如果搭公捷運快不了多少,再加上轉乘的不方便,
從甲地到乙地搭公車捷運等於是在自找麻煩時,你看會有多少人會願意去搭公車捷運?
高雄捷運目前不是就在想辦法解決轉乘的問題及提供票價上的優惠以吸引市民去搭乘捷運,
為什麼不等高雄捷運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再做打算,
如果高雄捷運有辦法解決目前的問題,台中為什麼不直接蓋高架的捷運
不想看看有沒有上上策的辦法,硬是要去選擇一個下下策的辦法
很好玩嗎? wrote:
只是後來個人覺得不需要講這麼多,反正意思都是一樣的,挑重點就可以了。原本第二段要講的跟第一段是一樣的。
個人習慣發文後如果有錯字、贅詞、語意不通順,還是覺得要增加什麼、刪減什麼等等都會修正,除非已經有人回應才會再特別另外發一篇修正,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可恥的?
這是個人習慣不針對誰,如果您對此感到不高興先跟您道個歉。
省略掉的部份就是以公益路增設人行道來舉例,取消了機車專用道以及部分路邊停車格來劃設人行道,不僅沒有讓讓沿線店家生意變的難以生存,反而讓交通秩序更好。
雖然還是會有違規停車的問題,不過已經比以前好很多,剩下的要靠治安單位執法以及民眾守法教育來下手。相對的在同一條路上,沒有設置人行道的部份因為路權邊界不明確,違規停車嚴重,行人還要跟違規停車、路霸甚至是走報車道上爭道。取相路邊停車格,要停車的人就會自動去找附近的停車場或其他能夠停車的街道,除了習慣稍微要改一下,負面影響根本不大。
交通分流若採交通工具屬性分流,像是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分流、行人及自行車與機動車分流並不會讓秩序更差,是車種分流比如說同屬私人機動運具的汽機車分流才會讓交通複雜化。
podman wrote:
台中市為何需要BRT...(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