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
好走的路就是有騎樓和沿街店家
最好是還有很多其他行人

很好玩嗎? wrote:
在台灣,民眾不願意走路是因為行人空間不友善所致。像是經國園道以及現在的公益路,就算走完整段也不會讓人覺得累。只要人行道寬加上有大眾運輸做接駁,就會增加民眾走路逛街的慾望。
如果在台中騎車開車還是既便宜又便利
那不管是BRT MRT 高架地下
都一樣是只有養蚊子的份
只是財務缺口普通大或是超級大的差別

BRT的好處是花點小錢
將理論付諸實現作實驗
成功或失敗不論
成本至少是負擔得起
台灣已經不是當年的台灣錢淹腳目
而且考量時間因素
BRT可快速建成
而且總不能等三五年後高雄捷運改進方案有了結論
台中再決定

人性如此
想要偷懶想要省錢
Door to Door 只有私人運具才能辦到

要建立優勢吸引市民使用
那一定要建成路網
並作好各種轉乘、接駁、人行動線
一條單線的捷運是很難發揮的
並提供高服務水平(班次要密集)
另外
一定的推力逼市民放棄私有運具
坦白說也是不能免的
例如減少路邊停車格
非要雙管齊下
才比較有機會成功

lightlife wrote:
空有學術理論沒有實務經驗搞出來的東西,下場可能會很慘,職場上不就是這樣

人的生活習性很難改變,一廂情願的以為人民會被迫改變
公車捷運系統到底能對台中市的交通改善多少?何況還要犧牲多少路邊停車格

如果搭公捷運快不了多少,再加上轉乘的不方便,
從甲地到乙地搭公車捷運等於是在自找麻煩時,你看會有多少人會願意去搭公車捷運?
高雄捷運目前不是就在想辦法解決轉乘的問題及提供票價上的優惠以吸引市民去搭乘捷運,
為什麼不等高雄捷運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再做打算,
如果高雄捷運有辦法解決目前的問題,台中為什麼不直接蓋高架的捷運
不想看看有沒有上上策的辦法,硬是要去選擇一個下下策的辦法
在紙上作計畫可以塗塗改改...畫錯了再畫就好

做工程也想把馬路當實驗室的白老鼠...做錯再重做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嚴重...台灣還缺這種經驗嗎?

如果為了省預算恐怕因為捷運計畫拖垮財政...不如多開巴士就好了

重新規劃市區公車接駁的系統...把公車的路線更貼近市民的需求

縣市合併後外圍地區的民眾不斷要求公車網路再擴大...以增加搭車人口

BRT根本不是真正重點所在...太多地區連基本個公車都還未能涵蓋

何須觸犯眾怒去拿市民的權益當賭注...

有些人住在公車路線旁...老愛問別人為什麼愛騎機車出門

這是非常個人感受的問題...如果你必須走20分鐘路再等30分鐘的車

還會問這個問題嗎?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在紙上作計畫可以塗塗...(恕刪)

目前這兩者是同步進行的,TTJ在這個九月會再增加四條線,主要是服務大甲、神岡、后里、豐原、東勢一帶。
市區內的公車路線也不是沒修改過,但是目前市區內公車的問題就是誤點、班次密集度問題。
而BRT能夠根本解決以上問題。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只是後來個人覺得不需要講這麼多,反正意思都是一樣的,挑重點就可以了。原本第二段要講的跟第一段是一樣的。

個人習慣發文後如果有錯字、贅詞、語意不通順,還是覺得要增加什麼、刪減什麼等等都會修正,除非已經有人回應才會再特別另外發一篇修正,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可恥的?

這是個人習慣不針對誰,如果您對此感到不高興先跟您道個歉。

省略掉的部份就是以公益路增設人行道來舉例,取消了機車專用道以及部分路邊停車格來劃設人行道,不僅沒有讓讓沿線店家生意變的難以生存,反而讓交通秩序更好。

雖然還是會有違規停車的問題,不過已經比以前好很多,剩下的要靠治安單位執法以及民眾守法教育來下手。相對的在同一條路上,沒有設置人行道的部份因為路權邊界不明確,違規停車嚴重,行人還要跟違規停車、路霸甚至是走報車道上爭道。取相路邊停車格,要停車的人就會自動去找附近的停車場或其他能夠停車的街道,除了習慣稍微要改一下,負面影響根本不大。

交通分流若採交通工具屬性分流,像是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分流、行人及自行車與機動車分流並不會讓秩序更差,是車種分流比如說同屬私人機動運具的汽機車分流才會讓交通複雜化。




不是因為你的邏輯有漏洞嗎?你的這種發言習性降低了你個人發言的可信性,不得不讓人懷疑你是不是為了特定的立場在發言?而不是本著你的專業良知?

你還是沒有誠實面對被你修正掉的部份


詞不達意本應修正,個人也常常修改自己不順的句子,所以...應該沒那麼嚴重吧?
lightlife wrote:
不是因為你的邏輯有漏...(恕刪)

原文我又沒有留著,您不滿意也可以把您記得的內容打上來啊。
反正我修改絕對不會違背原本表達的意思,只是讓文句更通順而已。
您要繼續質疑也沒關係。
個人發言一定是有我自己的立場,我支持大眾運輸,但也一定是本著個人所學在說話。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lightlife wrote:
不是因為你的邏輯有漏...(恕刪)


修正會很奇怪嗎?
都不能改就對了?
要嘛就好好討論,不需要抓住這個猛K!
台中市為何需要BRT?...提供純屬臆測的觀點...請不要來告我

地下化高運量或中運量高架捷運...這類交通建設動輒千億的工程

從規模和投資在台灣都屬於"國家級"建設...地方政府無力負擔也無法主導

捷運對地方政治勢力和利益團體...反而是難以掌控的大案子

腦筋動很快的人...立刻想到BRT這種"陽春級"的案子

舉例說...如果蓋"國家級"的"歷史博物館需要100億的投資

對地方上的人而言...由國家主導規劃 發包 興建 ....其實利益有限

反而是...花100億蓋100間藝文中心 文化中心 文物中心 遊客中心

把100億拆成100個1億...這就符合經濟學上的"灑水理論"

就是把1桶水給1個人獨得...不如把水從空中往下灑...讓100人去搶

至於被風吹到地上因此浪費掉的水...就當成是必要的成本

如果100間XX中心50間變成蚊子 蟑螂 中心...就是所謂的必要成本

Generation Kill
podman wrote:
台中市為何需要BRT...(恕刪)

台中捷運用BRT好像是中央決定的.......
當初一陣子,一堆縣市捷運提出了一堆天馬行空的捷運計畫,很多縣市連鄉間都規劃輕軌捷運。
但捷運是用在都會區內的大眾運輸工具,今天如果是提出在鄉間規劃一條支線鐵路還比較可行。
因此之後交通部要求各縣市政府提出"較可行"的計畫。
而且BRT能夠快速佈建路網,減少初期燒錢的時間,也是個原因。
因為BRT當初發明的目的就是讓入門使用者(各城市的政府)以較低的價格來達到輕軌的效果。
其實這些問題不是只有台灣才有,很多城市都因為捷運財務狀況不佳而必須增稅。
因為高層政府不願再掏錢,地方政府只能自己想辦法籌措經費。
像溫哥華目前打算透過徵收道路費、車輛稅或增加物業稅的方式來補貼捷運的資金缺口。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