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jma wrote:
話說營建署已經不再張教授作畫
其實這也算意料中事 其實光達不到計畫要求(我相信計畫需求之一一定有對房屋市場提供預測)就可以換人 營建署還算挺有耐心的 撐了這麼久才換 算是夠情義了
這期Money雜誌看了嗎?
刊出張金鶚痛罵營建署長說低利讓房市好十年
他企圖反駁,卻說不出個道理
他只講說股票門檻低,房地產門檻高,又說股票變現性高,房地產變現性低
從頭到尾都沒解釋為什麼他不認為低利讓房市好十年,答非所問
我很想知道我看多有無破綻,但他身為看空大師,始終無法提出有利的反駁,實在讓我失望
其實他真的低估手上有點錢的人的智慧,誰不知道歷史證明房市是報酬率偏低但最穩的投資?
在1990年,在前波房市股市高峰時買房與買股的人,到現在買股票的人依然慘賠,買房卻大賺
他企圖反駁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更暴露出他的論點毫無依據而已,不如不要講
文末講法更好笑,或許透露出他內心深處想法
他說:在長期空頭趨勢下,有需要的人,還是可以買,但應該要買市中心第二圈
我推測,他說的市中心第二圈應該就是他自己住的文山區
難怪,他老公寓還是不肯賣,反而要去都更
希望他可以從現值1000萬,變成2000萬
22f wrote:
這期Money雜誌看...(恕刪)
他們家那邊他推自辦都更建商已經跑了 現在不知如何
其實在台灣都更幾乎是條死路 和立法將都更法修的更嚴格關係不大
主要在於兩點因素:一是我說的稅制問題,二是建蔽率與容積率管制所致
進一步說,由於台灣稅制使持有成本非常低,有都更條件的老房子大多已無貸款,因此很容易和建商形成對耗之勢。老住戶耗下去根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下,建商當然只有撤退。
二是建蔽率和容積率管制,這注定分回的面積會比較少(指實際居住面積而言)或無法再住原來的地方,導致大家也不願意都更。
兩個因素加起來就斷了都更這條路
...........................
補充 其實我曾經提過他是都市計畫出身,不是經濟背景出身。回答這樣的問題其實他是力有未逮。
當然只能在自己的圈圈一直繞
22f wrote:
我很想知道我看多有無破綻...(恕刪)
終於有小弟的發言機會了
老大內功外功已臻化境..
也許只有
是非起於莫名
轉變發於無端
這種黑天鵝事件
可以傷您分毫了...

sheng5310 wrote:
可是你看現在融資融劵...(恕刪)
報告草悟王
賺錢.
也要錢喜歡你才行啊..

舉例小弟當初認同老大短打營建股-長虹續抱
(之前推薦)
觸擊成功站上一壘
隨即換上代跑(80元出轉房產先鋒金)
沒想到被自己的衝動觸殺在二壘之前..

本想快速回本壘..
卻連本都賠去了........

早知道就不要自作聰明盜壘
好好"呆"在壘包就好(現也回到78元

只能在等新局上場
小弟
缺少分辨高低的即時敏感
缺少輸小贏大的果斷行為
所以小弟能跟各哥哥談股票..
或錢關愛小弟..還早的很勒..

22f wrote:
看灣區房子...(恕刪)
小弟這蜉蝣來扶一下存中樓陽台的竹葉
最近對存中街景有點想念
街市不提供理論
只提供情景
情景大多比理論雄辯
像中港路街市間車水馬龍,車速那麼快,行人隨著不免行色匆匆(很趕..很趕..趕什麼??)
像市政路街市間名車競雄,車子那麼貴,行人隨著不免神情黯然(很貴..很貴..還更貴??)

存中街市
靠...車都停好了..爛車也可以停個一個月不發...

哈哈..腳步不慢..神情不滿足都不行...
太久沒主題發揮..
以上小弟都是來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