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9859 wrote:台中BRT變成台灣之...(恕刪) 還好意思說高捷一個天大的錢坑阿錢坑就算了,搭乘人數還很少..............果然還是台中務實台中以前公車難等的要死,現在公車多多阿以前也沒啥在搭公車,現在大家都搭車去一中逛下個月去台中玩的時候再來特地去搭一下免停車,又方便!
前日搭過BRT就搭公車數年經驗來說有幾點不同,整體來說感覺不錯。1.不需站到慢車道冒險看車號等招手,可低頭刷手機。2.下車前不用按鈴。3.人多上下車免刷卡省時間,不用聽跳針「全票下車」「悠遊上車」。4.尖峰搭車省時,原中港路83/88/168/..尖峰車多不均,慢車道塞一排,前方頭車等人多站站上又擠又刷卡,後車等人少站站看前車人擠人。5.搭車要過慢車道比較麻煩。
sjh12345 wrote:支持的說BRT都是接...(恕刪) 所以搭MRT去IKEA就有辦法搬傢俱回家?所以搭MRT去COSTCO就有辦法買四罐鮮奶二塊大披薩跟一包烤雞?別鬧了~你要去買一堆東西還會搭MRT/BRT??
starboy_9999 wrote:台北市第一條捷運木柵...(恕刪) 您好,我是台北人,在台中求學的時候住過台中10年..我想您引用台北木柵線的範例實在很不妥,當年時空背景並不相同,黃大洲當時是最後一任官派直轄市長,而是議員監督非民選出的市長,本來就有其意義...事實也證明當時的監督是對的.的確,台北市捷運跟公車專用路網是在黃大洲當市長時期投入初期規劃的,可是木柵線發包到最後營運其實都出了很多的狀況,其一,負責土建的中華工程公司因施工不良,一直延宕工程,造成負責車行儀控的馬特拉公司最後與市府打官司(因為未如期上線營運,而造成違約), 其二,馬特拉公司營運後發現其儀控系統與機電系統衝突,因此常常當機停止,最後放棄合約不營運了,市政府接管, 其三,中華工程土建因為橋墩設計不良,應力不平均,部分橋墩出現裂痕, 後來重新發包補強後才解除危機...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在陳水扁市長任內的時候解決的,而陳水扁任內完成的重大建設花費都少於原本編列的預算,且建設完成後的工程品質都是有目共睹..木柵線當時的問題是非常多的,其中有多少人謀不臧就算了..身為台北市民,我只能說還好當時陳水扁接手,不然台北市的各項工程建設是否能有現在的品質,就很難講了...只能跟你說,批評沒甚麼不好,市民監督市政也沒甚麼不對...如果沒有批評,哪來的進步跟找到問題? 大家都拍拍手說政府你好棒,政府就會把事情做好了嗎?我在台中住的10年, 剛剛好是老胡當市長的這段時間(也投過兩次票), 老胡他當初選上市長時對於台中的遠大夢想, 幾乎沒幾個實現, 雖然如此,對於一些初期的細部整頓,仍然要給予肯定...但我的評價是,他真的是江郎才盡了..回到BRT, 我覺得是很好的建設, 雖然B type的BRT做在台灣大道上是絕對有很大的問題(我在逢甲工作的時候參與過部分市政討論,舉辦論壇時跟交通局專門委員以及一些專家交換過意見), 但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 這的確是不得不的建設...畢竟這條BRT是整個台中公共運輸路網最重要的一段(就像台北市的板南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