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身邊的人,有多少人搭BRT吧!

之前都騎機車,現在公車或 BRT可到的地方我都去搭乘
省錢、安全、在車上可以休息。BRT跟公車有什麼差別
BRT路線單純,快速,簡單,每個站都是大站點


機車跟公車在同一線道很可怕
8公里內免費…優…想出這方法的人真是厲害
現在推10公里…更是優…但我不會覺得他是厲害角色

沒有創新沒前進沒關系,不要倒退就好

Enadle wrote:
我立的題目 確實偏...(恕刪)


別的地方先不談,如果要去草悟道,你覺得開車去好嗎?

如果開車去,你覺得須要花多少時間找車位?

就算騎車去,找車位也不容易,

那——搭大眾運輸工具會不會比較好?

台中市如果越來越熱鬧繁榮,停車問題必然越來越嚴重,

大眾運輸勢在必行,台中巿民必須要面對這種問題。

Enadle wrote:
我立的題目 確實偏...(恕刪)

Enadle wrote:
而我也有請支持BRT的人舉例
有BRT 和沒BRT之前 你到同一點的習慣有無改變


像你這樣想法的人, 即便證據擺在眼前也是視而不見, 何必多此一舉?

hopper1223 wrote:
之前都騎機車,現在公...(恕刪)


十公里免費會是繼BRT廢除後的另一場悲劇
想一想為什麼多跑兩公里補貼卻越少的原因跟後果吧
毀掉十年的耕耘半年就夠了
CarrotMyFavorite wrote:
十公里免費會是繼BRT...(恕刪)


林佳龍調整補貼公車業者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forpeople/posts/770413346349885

現行台中的八公里免費政策,補貼公車業者的方式為依刷卡數領取補貼的款項,導致刷卡數越多,業者領的補貼就越多,制度設計也容易產生弊端。佳龍未來將調整現行依刷卡數領取補貼的方式,針對「黃金路線」(每日班次超過50班)、「一般路線」(每日班次超過8班)及「政策性路線」(每日班次8班以下)進行差別性補貼,以「每車公里」方式補貼業者。公車業者合理營運成本為每車公里38.8元,佳龍未來將改變補貼方式,初步規劃為對「黃金路線」每車公里補貼業者25元、「一般路線」每車公里補貼39元、「政策性路線」每車公里補貼45元。依此原則,並延長補貼到十公里免費,依照王義川教授的精算,市政府一年僅需補貼客運業者16億5,878萬3,928元,對照起胡志強編列明年的23億7000萬的免費公車預算,不僅擴大免費里程,每年還可以省下7億1000萬元,花費低,效益高,也能有效防止盜刷等弊端。


分析:
以前的8公里免費,是載愈多客人,公車業者就能賺愈多補貼,所以業者會努力去增加服務品質,讓更多人願意來搭公車。

現在改成10公里免費,是按行駛里程補貼,不管載的人數多或少,公車行駛得到的補貼都是一樣的,這根本是共產制度吧?

業者只能賺最基本的里程補貼,公車營運的獲利空間嚴重被壓縮,市府每年可省下7億元,等於是公車業者少賺7億元啊!

羊毛出在羊身上,少賺7億元的公車業者,會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營運? 砍司機薪水,車上設備壞了不修理,公車舊了不替換

司機心情不好,公車設備品質下降,市民愈來愈不想搭公車,空車行駛愈來愈多(反正都拿一樣的補貼)變成惡性循環結構

hgw0321 wrote:
羊毛出在羊身上,少賺7億元的公車業者,會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營運?..(恕刪)


應該會比較喜歡過站不停.

如果這班車的間距追上前車, 那就盡量咬住在他後面, 搭乘的乘客就會很少

熱門時段減少發車班次, 冷門時段發車班次增加
crab69 wrote:
應該會比較喜歡過站不停...(恕刪)


極有可能公車路線會重新規劃,會故意繞路拉長行駛距離,來增加補貼費用收入

比方說,舊制是原路線A起點到B終點,直線行駛是8公里,乘車時間約30分鐘

改為新制之後,新路線就故意在A點與B點之間,多繞許多路,增加到14公里

公車就能額外多收到費用,最慘的是乘客權益,想從A點到B點得花50分鐘時間

民眾搭車時間拉長,感到更為不便利,回頭改為騎車開車,公共運輸整個崩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