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cck wrote:
體會不到週末下中港交流道塞爆1小時多的感覺....現在連平日都會塞了.
講實話.依我的想法.中港路在 20年前就該學.建國高架這樣進去台中了.或15年前做五權西就要高架才對.弄到今天這樣的地步也是長期政府忽視台中的原因...
今天又要台中不要捷運.心態也是一樣的.預算有限.都要拿去台北建設才對...(恕刪)
台中升格也是這兩年的事,在此之前錢都少於北高兩市,沒錢怎麼辦事?
今天中港路已經拓寬成8線道了,再拓下去也是有限。高架只是讓塞車狀況高架化,人不會因為高架化後就不會塞在新光三越...
要解決兩個方式,一個就是要減少車流量,所以仰賴大眾運輸系統,這點有風險的是台灣人的個性問題,就是非得到關口了才想改變,以台北來說,如果交通順暢,停車位夠,他的大眾運輸系統推的起來才有鬼,就像高雄一樣,我騎車比較自由,且隨便停就好,捷運就這樣推廣不開。所以,得先讓住民習慣大眾運輸系統,大大推廣,等習慣了再導入捷運。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拆散hot zone,讓人不要過度集中在某點,不過,人為強制拆散的效果有限,且也只是延緩hot zone的生成,等到又發展起來還是會塞.....
不然學倫敦,弄個進城費,還是學北京禁止發行照?亦或者學英國之前的方式搞單雙號進城?
wrote:
親愛的市民朋友-先生,您好:
為您說明如下:
本府交通局刻正辦理中港路規劃公車捷運系統(BRT)之可行性研究,初步規劃中港路最外側快車道為BRT專用道,慢車道取消路邊停車格,改為兩個車道,故原本小客車行駛的車道數(雙向8車道)仍然維持不變,僅由3快車道+1慢車道調整為2快車道+2慢車道。中港路路邊停車格位取消後,即無小客車停靠、駛離時與直行車輛之交織情況,慢車道車流會順暢甚多;再則,BRT通車營運後,慢車道僅剩少許公車行駛、靠站,公車與機車及小客車的交織情況也會改善甚多,整體車流會更順暢,交通更安全。
請問...BRT進入中正路後會遁入地下或爬上天空嗎?
否則中正路哪來的"最外側快車道為BRT專用道+2快車道+2慢車道"
或是BRT只到五權路口?...中正路不行駛BRT?
火車站至五權路這一段要怎麼接駁?
火車站至中港路這段如果強行通過BRT...恐怕中區僅存的生活機能和商機都會被消滅掉
市府的官員回文只講好聽的話...真正問題避口不談
Generation Kill
創造新價值 wrote:
你想得多了啦!單行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阻力過大!也不該這樣執行
唯一辦法就是高架化或改成民權路!
就看政府怎麼解決了!
怎麼不可能?不然以前中正路單行道是幹假的?民權路單行道是幹假的?
況且中區改回雙向道的也只有三民路、中正路、民權路
再改回單行道有何不可?
現在中正路改成雙向也沒說多好,一樣會塞住,到不如改成單行道來的順暢。
就說會得罪路左邊的住戶,但還是得得罪,不然就真的高架化給它蓋個3年
交通黑暗期不說,附近的房價也會因為高架化後交通沒有高架前方便等的因素而降價
且中區沒有地蓋停車位這問題依然無解,那就讓他等死吧....
說不定,這是個更好的方式,等到中區的地價跌到一坪8~6萬,政府再來收購並剷平
然後重新設計對外交通,一來整個拓寬,二來因重新規劃成重劃區,
或許比現在用公車系統來補救來的省事許多。
另外,公車系統本來就是捷運的一環,捷運沒辦法像公車一樣機動性那麼高,深入的點那麼細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要去掉公車也OK,那就靠走路、腳踏車、計程車等替代工具
講白點,紐約地鐵很久了,但他的公車系統依然沒有廢止啊,又不是兩著只能擇一...
kaiend wrote:
把中正路改回單行道,...(恕刪)
中正路改單行道不是很好的作喇
以民權進 中正出 事比較好的作法
次作法來可迴避雙捷車身轉向問題
中港接民權 & 剛好也非90度角
BRT跟MRT最大的優點
大概就是連捷老市區跟 新都心 讓進市區跟 出市區的人不需靠開車
將車停延現各站再搭車快速方便免找車位
至於中區停車位的問題
其實日耀百貨 跟中趨衰退已經解決不少問題了
現在除了買太陽餅 吃小吃 補習 看病 搭火車很少回中區
中區要更衰敗也難畢竟他在火車站 又有補習班林立 小吃應該也會繼續留傳
只是不如當年的繁榮罷了
中區要繁榮 除了BRT MRT要做下去 也要等個五~十年才有機會慢慢回復人潮吧
而且其實中區很適合發展觀光老街 搭火車來台中的人可以先逛老街回去可以去老街帶伴手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