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BRT,好像真的成功了!

轉換成搭BRT這是遲早的問題~高捷一開始也是,免費的時後一堆人搭,開始收費後人數遞減,直到市長開始把捷運周遭停車格刪減.收費加上拖吊頻繁,才讓捷運的運量有起色

過期的礦泉水 wrote:
現在文心路的捷運都還沒蓋好, 中港路的捷運屆時不是走平面, 就只能搭更高
而且這條線要爬過大肚山的... 現在BRT有幾個站, 到時候也是要停幾個站
我是比較好奇... 世界上有蓋在斜坡上的捷運站嗎?XD
反正不可能採用土遁了... 北捷就有坍塌過的案例, 而高捷還差點吞了座公園


要MRT不要BRT的人都沒想到這些基本的工程問題,而那些只會努力用力幹醮BRT的人更不用說了...
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交通建設是完美的,但是台中BRT竟然被某些人批到完全沒有優點、只有缺點,這也算是世界奇譚了
我是台中人,住在東海商圈

因為家裡沒汽車 我騎車技術又很爛 所以我出門都要仰賴大眾運輸工具

BRT對我來說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上學時每天都要搭來回兩小時的146路公車往返學校與家裡(經台灣大道)

昨天出門時搭了BRT

去程時等了3分鐘車就來了,回程時等了2分鐘,

回程下車時看到要上車的兩個女生表情興奮,

也看到兩名比我早下車的老外面帶微笑回望BRT不知道在聊些什麼,

還看到有大約4個人開心拿著手機拍BRT車頭,

連帶的我的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

昨天的試乘整體而言個人覺得還不錯。



看到有人批評車站內太悶熱的問題

我是覺得3~6分鐘一班的BRT 沒必要為了那不到6分鐘的等車時間裝冷氣

我平常30分鐘一班的146都在等了 照這道理是不是公車站更應該裝冷氣?


另外前面看到有人說 台灣大道上的公車應該要減少 也應該要擬定一個路網

我想大概是政府資訊宣導做得不夠

所以有非常多人還不知道以下這些政策

BRT啟用前公車路線大部分走台灣大道的公車:

台中客運: 57.88.106.146 在BRT啟用後只剩下57號

88號改為藍7 路線變成 弘光科技大學-五權路-港區藝術中心
106號改為藍9 路線變成 僑光科技大學-臺中區監理所
146號改為10 路線變成 大慶火車站-臺中都會公園 (我以後到文心森林公園不用轉車了XD)

統聯客運:83.86.87 在BRT啟用後只剩下86號

83號改為藍12 路線變成 弘光科技大學-鰲峰路-港區藝術中心
87號改為藍13 路線變成 文心森林公園-關連工業區

巨業客運:在BRT啟用後只剩下169路線

168改為藍6 路線變成 正英臺灣大道口-大甲


少了上面那些公車之後如很多人說的,機車走台灣大道時的確安全多了


至於曾經聽到一些人對BRT的質問 官網寫了有規劃BRT優先號誌讓BRT車輛可優先通過路口 所以那

些問題是不會發生的(這點好像也非常多人不知道)


再來是我對BRT的看法

雖然BRT施工時常因塞車害我遲到,某次回家甚至搭了將近兩小時的公車才到家

但是開學後我一個禮拜可因BRT省下$130的公車錢(包括讀同校的弟弟 我家一星期就省$260了)

而且目前估計單趟可省20~30分鐘的時間 (只是估計,因為還沒完全完工,個人很期待專用號誌完工)

所以我對BRT是樂觀其成的

缺點是還沒完工就通車真的是會造成困擾

7/28當天我看了台灣大道沒被更改的公車路線班次表(57.86.169)覺得實在是間隔有點長

當下我擔心無法搭BRT的上班族可能要等公車等很久(因為很多公車路線都變更了)

但是昨天(7/29)我出門後驚訝的發現83和88號公車竟然還在行駛 當下就覺得應該有好一點(?)


關於MRT

我本來超級期待台灣大道蓋MRT 所以之後聽聞要建BRT而不是MRT的時候我真的很失望

剛開始我對BRT抱持著非常多疑慮 那時候我對BRT的看法就跟現在滿多人的看法差不多:

"就是一個有專用車站的雙節公車,而且還有專用道"


不過去官網研究BRT的資訊之後我有稍微改觀 尤其是專用號誌這一點

BRT的運輸效率當然比不上MRT 但是成本與建造的時間卻大勝

如果當初蓋的是MRT而不是BRT 現在絕對還在施工中

我想可能10年後我還是搭不到MRT(想到我表姊家的那條台北捷運新莊線從她國小蓋到她27歲了才通車)

而且MRT施工所造成的不方便也可能會延續10年以上...(蓋多久就會不方便多久)

若在那之前先有BRT或許可以減少未來因MRT施工造成的不便


關於是否有了BRT之後放棄MRT

官方的回答是以下這些(截自BRT官網):

快捷巴士系統(BRT)具有低成本、建設期短等優勢,適用於培養大眾運輸旅次,俟大眾運輸人口到達建設捷運系統的運量時,該系統即完成其階段性任務,進而推動軌道捷運系統。屆時BRT可與軌道捷運系統聯合營運或補強軌道系統特定廊帶與端點延伸等服務模式,皆視日 後民眾使用習慣以及運量進行調整。由於捷運系統經費龐大,動則上百億、千億元,中央審核捷運建設計畫均甚嚴謹,且核定時程非常冗長,預估計畫核定時程較晚約需10年以上,先提供BRT服務市民乃本局的規劃方向,本局並不是要用BRT取代MRT,而是以BRT為MRT的先期建設。國外亦有由BRT進階改建為MRT的案例(如加拿大渥太華等),本局未來亦將朝此方向努力。



四周很多台中人不曉得BRT的通車情形和其他資訊 其實那些官網都有

我會主動去查是因為BRT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出門9成會搭到BRT)

但是政府的宣導的確是做得不夠 (負面宣傳倒是超級足夠)

或是用手機、平板載個台中公車app 那上面的資訊都滿齊全的


我會上來打這篇是因為看到誤導人的新聞 看得怒火旺盛

而且昨天跟朋友聊到我搭BRT過去 她竟然問說:"聽說BRT要等很久?"

我就拿手機打開公車app指給她看:"沒有一站要等超過6分鐘。"


還有我這個受到BRT施工影響超級大的人都沒說話了 但我竟然看到住在外地的朋友罵BRT罵得好像BRT是他

的殺父仇人一樣 真的看得我超級無言......



施工時的不便是短暫的,通車後的便利是永久的

總而言之 8/17後建議親自去體驗看看BRT 比聽別人轉述好多了
現在還蠻多人都很自私
只求自己放便就好了
甚至還有連票價
都還沒有公佈就說貴
還說什麼加一次油來回比坐BRT來回還便宜等....
高捷就是想法的人很多
而且轉乘不方便才會虧錢

可是有沒有想過汽油一定還會在漲~~
還記得幾年前的腳踏車潮嗎
當時油才多少錢(雖然也沒多便宜)
要把眼光放遠不要只看眼前
現在的種種不變也會改善

而且請想想那些需要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騎車開車
如年長者 上課的小朋友
外地旅行和出差的人
他們是需要的

所以期許大眾交通工具一天比一天方便
接軌轉乘各個地區可以很方便
這樣才可以減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自然資源才有可能節約
而不是每人一台機車或汽車
快速的消耗這些自然的資源
lordkikuko wrote:




兩線道喔..明明車最多的朝馬到忠明路一直都維持3線道,

還這麼多人只看到兩線道,看來應該是鬼門開被遮眼了。 ...(恕刪)


是三線道,不過整體路寬縮小,搞的像天龍國一樣。
本來應該是MRT,現在變成BRT......看到這種論述都笑了,台灣該不會每個縣市過陣子都來吵一下要MRT吧?終於了解為什麼那種帶隊去鬧怎麼捷運站不蓋在我家前面的里長會甚麼在台灣會有市場了,因為有這種選民啊!哈哈哈哈哈

pugman wrote:
是三線道,不過整體路...(恕刪)


每車道少0.4m
但就一般小客車來說也夠大了
所以一堆人說中港路蓋了BRT變超塞根本扯蛋
在公車跟長途客運退散前要一路到底是別想了
何況還有號誌不連鎖的問題,但是在車道維持
不變的路段是會多過以前塞?

LAISTEVEN1106 wrote:
都已經強迫不能走專用道了,再強迫用悠遊卡又有何差?

高速公路還不是強迫用電子收費了


但高速公路並沒有強迫貼E-tag。

同樣的,現在是強迫所有的公車讓開台灣大道(只保留三線),只走BRT,但並沒有限制民眾買票的方式。

我個人認為,也不適合強迫大家只能刷悠遊卡,南部縣市在用的卡(一卡通?),也應該開放可以使用。當然若有人臨時想投零,也該給他這個自由。
紅斑馬都可以買BMW了
BRT為什麼不能買BENZ或VOLVO



圓的方的都有~


買那什麼大陸山寨車........

政府官員搭的是進口名車,卻買大陸車給市民...... 無言哪
14700K 4070 / Redmi Note 14 5G
我住高雄可是我怎麼覺得台中交通比較差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