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天開車走中港路(台灣大道)的開車族對BRT的疑問

幻紫瞳 wrote:
我有時候真的搞不懂大...(恕刪)


我也搞不懂啊,反正有沒有弊案是先說先贏,你說是吧!!

再來就是林市長把brt改成這樣,很OK啊

但當初BRT被幹的點,一樣都沒解決耶,切換車道還不是會被專用道的車擋住??

慢車道的公車目前看來也不會變少,雖然說要放30%到專用道去跑,

可是公車班次要增加500多班耶,還是增加的班次全都是跑專用道的??

可以麻煩您幫小弟我解答一下嗎??

還有您說更好的方式是什麼,該不會是MRT吧??
我不是台中人,但是來台中玩搭BRT快又方便,
(很多公車在市區繞來繞去的會浪費很多時間)
不知道為什麼蓋好了還要把他廢掉,
倉促上路不夠完美改善不就好了..
對外來遊客交通友不友善也是城市發展能不能吸引人的指標之一
好像也廢了一些國際標建設,
台中似乎是在走倒車了...


blackhades wrote:
我星期一到星期五上...(恕刪)


看到新聞只能說台中人保重

不論BRT好不好

但是之後改成公車道
新聞上有說只有部分公車會進入公車專用道
所以..還有一部分的公車會跟用路人一起使用一般道路

好不好現在說不準
做下去再來看看摟

想想之前的北捷文湖線

一開始的時候每天都來當機一下
照這邏輯應該也要拆掉

結果現在卻發現自動駕駛的小型車廂不夠大
想要中運量的列車
去比較一下中清交流道跟南屯交流道在有BRT前跟有BRT後有沒有差別?
走看看中清路跟向上路上下班時間塞不塞?
這些都是因為有BRT之後不走中港路,
一堆人跑來這兩條路擠的人所造成,
以前的中清交流道連假日都是不塞的,
現在星期六中午要上高速公路單單要過環中路口就得花上20分鐘!
台中市長上任到現在跟台北市長比
還真感覺不出台中有什麼變化

如果....
國道一號能跟74號快速道路做連結
不用下交流道在上快速道路...

如果....
台中從國道有專屬的公車道連接台中專屬的轉運站...
讓國道客運不跟其他市民擠已經不能擴大的中港路(台灣大道)
也許交流道附近的路況會更好

唉 在台灣除了政治鬥爭以外
民生的議題只有快到選舉才會關心
可憐的台灣人民

我上班是東區到工業區橫跨台中市
以前也是走中港路轉國一下五權交流道到工業區上班,因為中港路常有事故就塞車後來改走公益路(上班 早上8:00:~9:00 超好走,下班也比中港不塞,現在下班從黎明路就一直塞到底。)

但是自從BRT通車後,公益路塞翻了><。中港路的車流都分到公益路、向上路與74號了,難怪有些人說變順了
但說真的BRT 用意是不錯但是沒用心規劃造成很多危險狀況。才幾個月已經看見3起的事故跟BRT有關 + 1雙節巴士顧路。
市府多加加油!! 少批評多做事吧!! 批評是不會有政績的。




d1994830715 K大 wrote:
看到新聞只能說台中...(恕刪)


不能拿北捷來比較說嘴

北捷整體規劃是有的,文湖線完成時是它某一系統出問題,才造成整條路徑有問題
但也沒必要拆掉廢除,只是把出問題的系統弄好就行了

至於車箱運量那是當初規劃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台中BRT是否為長遠規劃,有無大藍圖設計,如果有那應該是逐步推行,慢慢修正,
而不是說廢就廢,如果要廢,也要提較先進計劃,而不是走傳統公車的老路。
我走的方向剛好跟樓主相反,也是每周一到周五

怎麼我明顯發現有BRT比沒BRT塞車嚴重許多,害我經常遲到

每次塞在中港路上看著BRT車道空著就是不能走,心裡就有一股氣

既然很多人說BRT一開始是政治考量,那改善這東西不是很好嗎?
不是台中人
但是去過幾次台中,幾乎都靠中港路旅遊
對BRT我自己有那麼一點私人看法

BRT我認為是胡市長有可能是在選舉之前的急就章,整體規劃我認為不夠完善
從最簡單的站點規劃 (看過幾個站點,民眾要穿過慢車道去車站?) 到整體公車路線的搭配,似乎沒有通盤考量
再者是,BRT是否真的有需要用所謂"捷運化",完全搭配路口交通號誌,是否有完整考量到整體運輸規劃,我也好奇
如果BRT真的要當整個中港路的運輸中樞,班次必定增長、間距必定縮短,相對難維持其路線暢通性,這部分似乎就公車化了

林市長對於BRT,我認為或多或少有藍綠互相否定的味道在
過往的中港路大家都知道,就是令人崩潰 XD
BRT的出現,或許會非常非常像高雄捷運、或是台北市當初的文山線類似的概念
台北捷運的成功,我認為可以歸咎在當初規劃的完整性與稠密性
最初的雙十共構路線,成功銜接台北各區主要人潮的流動方向,再輔以早已成熟的公車路線系統,奠定整個台北捷運成功的基礎
台北捷運建設之初,其實也不乏弊案與拆除的聲浪,而今應該能算得上是,先人有遠見吧 XD
台北捷運的成功並不是單單依賴一個所謂的"捷運",是當初路線規畫相對縝密、以及公車路線的發展成熟度所造成

BRT最終的存與廢,我不認為是依照現在的民調就應該被決定
當市長的人要更能夠綜觀大局
為都市、為市民的長遠未來座安排與規劃
當初信義線興建的時候,我最恨就是信義路。而今天信義線完工的時候,的確對車潮有非常顯著的改善
台中、甚至高雄的交通,都不是擺上BRT或輕軌就能夠一飛沖天
需要的是完整的路網與運輸規劃,並協調相關客運、公車業者做搭配與輔助
同時也需要市民能夠忍受建設時期的交通黑暗期,期間更有可能要擬定必要的配合措施

我個人認為,高雄引進輕軌,只要與捷運搭配得宜,長久以來,將能逐步改善高雄人民對私人交通工具的依賴性
只是高雄比起台北,地理環境與人民分布又更廣大了些,如何解決大面積的運輸問題,是決定高雄主要大眾運輸工具興衰的關鍵之一
顯見高雄市過往的市長,到現任的阿菊姐,對高雄都有或多或少很真實的付出

台中的BRT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一個公眾交通建設的存亡,是要依賴短期產生的民調來做存廢
這樣的決策有失施政者的專業,也不足以作為存廢與否的依據
民調若是施政的依據,我想市府團隊就可以廢掉了,請工讀生去開google問卷給大家填就好了
市府團隊若無法拿出適當的憑據來做決策,民調不過就是政客互相鬥爭的障眼法而已
lovecold wrote:
我也搞不懂啊,反正...(恕刪)
有兩位都有提到龍井交流道,有時天氣不錯加上有空的話,我會提早去台中,走龍井交流道,五權西路,左轉向上路,因為小朋友的保母在向上路大墩路那附近,接完小朋友跟家人之後再從sogo那邊走到忠明南路,然後走中港上中港交流道回家。如果天氣不好,或是比較忙無法早點出門,我會走中港交流道先到sogo那邊接家人之後再去接小朋友,然後走公益路轉五權西路,然後上高速公路回家。

對於向上路我覺得很奇妙,如果我夠早出門,不到晚上六點就在向上路上的話,其實不怎麼塞,但是過了六點之後,那邊就塞到不行,向上路在五權西路跟河南路之間,常常有車要左轉轉不過去,因為對向車子也很多,又沒有左轉燈號,造成左轉車堵住內線道,加上路邊偶爾會有違規停車或是停不夠路邊的,占用外線,所以很亂。

我在開的感覺是晚上六點前跟六點後的向上路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向上路/龍井交流道這邊我是有小朋友之後才有在走這裡,比較有規律地走這邊大概也才一年多一點吧,我實在無法說明BRT之前跟之後到底有甚麼差別。

早上送小朋友過去保母家走這邊的時候也不覺得有特別塞,如果我30幾分快40分下龍井交流道的話,到保母家之後再到sogo那邊大約會是五十幾分。

但是,討厭BRT的不是說BRT讓中港有多塞嗎? 另一個討論串不是在討論中港塞車BRT還占用一個車道?

至於其他人說的澄清醫院那段,我雖然偶爾會到榮總,偶爾會到澄清醫院在中科附近的分院,但不是每天開,所以我無法說BRT對於那段造成的影響。

但不管如何,我想BRT對中港,或是其他替代道路的影響,有BRT前後,交通流量的改變總是可以統計出數據吧? 為什麼不是以數據來決定?

之前有一位念交通運輸相關科系的大大不也貼了有關BRT的分析文? 為什麼市長不是請交通局長或是專家寫出類似這種有數據的分析來決定BRT的未來,而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讓這些不知道是否有天天走這些路線能夠觀察到變化,更很有可能對於交通運輸管理更是一竅不通的人來決定BRT的未來?

前面有一位大大貼出了BRT前後中港路平均速度的改變,像這樣的數據也不錯啊,但是要是能夠詳細統計各路口在BRT前後的平均速度的變化更好,中港路太長了,平均速度有點籠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