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J1128 wrote:
這是一個賣祖產的政府...(恕刪)

因為在很多國家就是這樣,民營的效率比公營高。
這一點在高鐵、台鐵跟桃園機場也剛好有應證。
但不是每一個民間經營者都真的有本事,像是英法海底隧道就虧的很慘。
而之前台灣的阿里山林鐵從宏都還給林務局後也沒好轉,所以又轉交給台鐵。
因為台鐵正是在民營化之中的組織,而且改革至今的紀錄也比較良好。
所以政府的嚴格把關以及退場機制很重要,台灣就是這兩樣沒做好,完全是靠運氣。
高雄捷運其實是假民營,實際決策是以政治為考量,而非專業。
所以現在才會虧的這麼慘,現在的高捷公司只是負責揹黑鍋的倒楣鬼。
就跟現在台中捷運萬一完全以政治選票為考量,直接蓋高運量後果也一定很慘。


CCJ1128 wrote:
是憲法有寫說 國道不是交通基本建設嗎??
還是說 鐵路不算交通基本建設??

公投都說不買軍火了
現在有誰理七年前的公投結果???
賣吧~~

國道當然算交通基本建設,只是未來國道的定義會再修改。
國道會變免費,但是就是類似現在的省道等級。
因為高速公路嚴格來說是非必要建設,因此政府將不再負責高速公路營運。

至於鐵路,應該就是參考歐日國家,以民營化作為提昇服務效率的手段。
但實際上官方還是掌控很大的決策權。
因為鐵路業跟航空業其實很像,都是必須以服務至上的行業類別,這是公營單位做不到的。
所以明年開始鐵改局、高鐵局會整併為"鐵道局"直屬於"行政院-交通及建設部"。
台鐵變成跟高鐵、北高捷運一樣的獨立經營單位。
政策、規劃及監督方面是由鐵道局來做,但不負責營運管理。
經建會在上個月就有要求台鐵在3個月內還要再提出民營化分析報告。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因為在很多國家就是這樣,民營的效率比公營高。...(恕刪)


這問題是在效率 不是在公營或民營
再者 在很多地方 效率不是唯一的考量
中油很賺錢吧 為什麼不把中油民營化??
中央銀行也很賺錢 也可以把中央銀行民營化阿
軍隊呢?? 警察呢?? 最欠效率的法院呢??
榮民醫院 軍醫院 署立醫院 學校 教育系統....也通通民營如何??

很多國家有私人軍隊 台灣也要嗎??
我不反對部分機構民營化
但是BOT是政府沒錢建設下的產物
亂花錢花過頭的下場

很好玩嗎? wrote:
高雄捷運其實是假民營,實際決策是以政治為考量,而非專業。
所以現在才會虧的這麼慘,現在的高捷公司只是負責揹黑鍋的倒楣鬼。
就跟現在台中捷運萬一完全以政治選票為考量,直接蓋高運量後果也一定很慘。...(恕刪)


政治考量是一回事 虧不虧錢是另一件事
就算當初沒有政治考量 高捷虧錢 也是命中注定的
高捷要攤提設備折舊 跟高鐵一樣 沒把攤提提列完 要賺錢很拼
北捷不會賠錢 是因為北捷的設備成本在台北捷運公司的會計帳上是一塊錢

所有的政府公共建設 只有捷運系統被要求要賺錢 可以跟我說為什麼嗎????
中油可以賠錢貼油價 台電賠錢貼電費 水公司賠錢貼水費....
為什麼就只有捷運賠錢貼交通費會被罵?????
我真的不懂~~
CCJ1128 wrote:
這問題是在效率 不...(恕刪)

所以北捷是台北市政府的而不是台北捷運公司的,高雄捷運就真的是高雄捷運公司自己的。
其實就是因為政府沒錢了所以要這樣搞,高速公路、高鐵、台鐵、捷運都開始轉為被要求要維持損益平衡。
高雄捷運因為是BOT,所以要求賺錢是一定的。
台中捷運跟台北捷運一樣是公共建設,所以也不用負擔利息和折舊,但仍然要考量到初期燒錢的問題,因為政府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錢可以燒。
台北捷運蓋初期路網燒錢的時候台灣還在經濟成長期所以沒有這個問題,而現在的台北捷運已經過了那段時期,目前還有「捷運固定資產重置基金」作為保障,加上又是首都人口又多,拿的資源也比別人多。重點是台北捷運已經能靠附屬事業補貼,光是2002年台北捷運附屬事業營收就已經達到總營收的10%,而反觀高雄捷運連附屬事業都還在虧損中。
所以台中捷運才這麼重視聯合開發,就是因為要快速拓展附屬事業。
要是台中捷運的附屬事業進展順利,後續的阻力也就不會這麼大了。
至於為何油電水可以不問營收,只能說目前的台灣人能夠不搭捷運,但卻不能不用油電水。
當台灣的大眾運輸使用率超過50%,我想捷運也不會被強制要求一定要有營收。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中港路的需求
很大一部份是私家車還有一部份是客運
客運在新轉運站完成後可望減少

至於私家車
每一個人開一台車當然路再寬也是大塞車
馬路上擺滿車真正算人數卻沒多少
中港路看似龐大需求實際上卻要大打折扣

此外
開車的人在捷運完成後會棄車就捷運麼?
通常是不會的
機車族也不會
習慣方便、直達目的地的人不太會遷就捷運

捷運族大宗是公車族轉換來的
中港路的公車族有多到要高運量捷運才能負荷?

當然依以上標準
文心路同樣不該蓋捷運
否則文心路蓋中運量
似乎就成了中港路蓋高運量的最佳理由


CCJ1128 wrote:
我想大家對BRT的疑慮
很大一部分是 "為什麼要蓋在中港路上??"
中港路目前的需求 給一條捷運 不過分吧

那~~為什麼要在中港路上蓋BRT??

實驗 測試 我是覺得都可以接受
可是 拿中港路來玩 會很痛~~
台中捷運蓋那個運量是其次
路線才是重點
直接蓋中港路的高運量
也不會比去蓋文心路的中運量慘
最需要蓋的路線去選了BRT
而把中運量給了一個只為了高鐵蓋的捷運
huron wrote:
中港路的需求很大一部...(恕刪)

所以捷運沿線才會需要取消路邊停車,這也是參考國外的作法。
越靠近車站,免費停車空間就越少,算是伴強迫式的要求民眾在這些區域少開車。
不過取消停車位的同時也該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的設置,才能讓民眾出捷運站行的方便。

dynamo wrote:
台中捷運蓋那個運量是...(恕刪)

因為台中捷運早期是高鐵局規劃的,所以是以高鐵聯外為主。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高雄捷運因為是BOT,所以要求賺錢是一定的。...(恕刪)


高捷BOT是民營的 當然會想賺錢
而公營 民營的最大差別就是
民營機構大多是營利機構
而公營機構應該以國家未來或人民需求為第一考慮 賺不賺錢根本不是公營機構該考慮的事

很好玩嗎? wrote:
至於為何油電水可以不問營收,只能說目前的台灣人能夠不搭捷運,但卻不能不用油電水。
當台灣的大眾運輸使用率超過50%,我想捷運也不會被強制要求一定要有營收。...(恕刪)


除了油電水之外 健勞農保 博物館 美術館 中研院 圖書館 市公車 國防 教育....
那一樣不是政府貼錢在玩 而且很高的比率是貼錢給特定族群
一堆人罵健保賠錢 怎麼沒人罵農保賠錢??
沒有博物館 美術館...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是會活得好好的

台灣大眾運輸使用率最高的大台北地區 有超過50%嗎??
全世界 又有多少先進國家 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率超過50%??而且 不能有捷運系統
因為期待捷運系統賺錢的人 一定希望看到使用率夠高之後再興建捷運 對吧??
這是一個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

huron wrote:
中港路的需求
很大一...(恕刪)


照huron大大的說法 中港路的交通問題是無解的
假如說私人載具 與 大眾系統的分野如此清楚 互相沒有取代性的話
所有先進國家 城市 應該一直拓寬道路 增加停車格 來滿足私家車的需求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高油價 高停車費 入城費...
很多城市在提高使用私人載具的成本 並增加大眾運輸的便利性
這才是一個城市進步的方向不是嗎??

huron wrote:
開車的人在捷運完成後會棄車就捷運麼?
通常是不會的
機車族也不會
習慣方便、直達目的地的人不太會遷就捷運...(恕刪)


這個問題可以去看看高雄捷運系統開通前後的大眾運輸使用率
如果說 高捷開通前後的使用率 是在自然增加的範圍內
那當然可以說 高捷的乘客 是來自於公車的乘客
如果說 增加的幅度 大於自然增加的範圍 那~~捷運系統就不只是公車族在坐了~~
CCJ1128 wrote:
高捷BOT是民營的 ...(恕刪)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六十年來,因為政府未能提供堪用的大眾運輸系統、忽視民眾行的基本權利,讓民眾被迫選擇騎乘機車,讓私人運具使用率暴增;再來告訴民眾因為你們縣市的大眾運輸使用率偏低、運量不足,中央不同意新建軌道運輸。就好像告訴首善之都以外的國民"你們這些賤民,你們不配搭捷運,請認命繼續騎機車!"

但我個人認為,與其沒憑沒據的去跟中央抗爭,還不如直接交出成績來的有機會,先做BRT就做BRT,先用各種建設、政策來衝高捷運路網涵蓋綠以及使用率,再來以實際數據來要求後續軌道建設才有憑有據。面對中央的傲慢,地方也只能這麼做,如果民眾現在連地方政府都不支持,那又要如何去跟中央要求更好的捷運系統?

現在台中市政府的目標已經不是要興建何種形式的捷運,而是在有限的經費下先把路網一次建構出來,因為以高雄捷運的經驗來說,捷運的量一次沒有到等於沒有做,大眾運輸需要運量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不論是用何種系統形式,路網涵蓋率高相對便利性就高,能夠吸引到搭乘捷運的族群就更多。

讓政府繼續舉債來支撐國內的建設,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CCJ1128 wrote:
高捷BOT是民營的 ...(恕刪)


為什麼公營機構就不能考慮賺錢?

都甚麼年代了,難不成政府所有的投資都必須血本無歸?
到時候某某立委又出來爆料說,某機構持續虧錢為什麼還要繼續投資?

自付盈虧,這樣的作法才比較具有現實效益。
很好玩嗎? wrote:
讓政府繼續舉債來支撐國內的建設,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恕刪)


這我認同...

從李登輝以來 政府的財政赤字就越來越嚴重
但政府不是沒錢 是因為錢都花在蚊子館 蚊子機場 大學...

squeezing wrote:
為什麼公營機構就不能考慮賺錢?
都甚麼年代了,難不成政府所有的投資都必須血本無歸?
到時候某某立委又出來爆料說,某機構持續虧錢為什麼還要繼續投資?
自付盈虧,這樣的作法才比較具有現實效益。...(恕刪)


這跟年代無關
教育 國防 研究機構 中央銀行 警察 消防 醫療體系 勞建農保...
這類的單位 你會要求他賺錢嗎??
要求自負盈虧???
別鬧了啦~~
立委 十個有九個是垃圾 你不知道嗎??
媒體 沒有腦殘的有幾個??
聽他們在講 回家睡覺比較實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