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per8557 wrote:
看到大家的留言也覺...(恕刪)
寫了很多,但也看到對核能工業和輻射傷害充滿了誤解.........
1.核四重啟到底會不會減少空汙?我不認為,一來是台灣的外來汙染其實還是相當的驚人,這個不是台灣自己可以解決的,二是台中火力或是興達火力冬天其實就都已經降載,因為台灣冬天其實相對來說用電比較少,且過兩年除硫跟一些抗汙染的設施完工之後,台中火力應該也會大幅度的減少汙染,且林口火力新型的燃煤電廠完工之後台中火力的壓力也會減輕,剩下的反而鼓勵舊車換新跟輔導舊工廠鍋爐反而會是更重要的。
回覆:
拿空汙當成使用核能的理由本來就不具備充要條件,真正的問題來自於用電平穩和能源的多元性,在廢核後受到立即性的傷害,而且這個傷害中期來看(對,不需要到長期)可是會動搖國本、傷筋動骨的!
我就不提火力發電的污染和核能發電的廢棄物哪個對人類和環境傷害較重了,任何一個智力沒問題的人,多查些資料都能推導出答案;問題在於,這個人到底喜歡聽信滿口謊言還是真的有努力查資料
2.核四到底能不能用?我是持懷疑態度,一是我不信任台灣最低價標做出來的核電廠,混凝土圍阻體去檢查都可以看到表面有裝滿尿液的寶特瓶了,這是表面,那裏面還有多少瓶不知道;二是台灣少數有噴發紀錄的活火山--龜山島就在核四外海,外加核一核二核四都面臨琉球海槽,也是大型地震的好發地,台灣史上有紀錄的一場海嘯,就發生在基隆,核一核二核四以地質條件來說安全嗎?絕對不安全。至於風光明媚的核三廠?他在恆春斷層上面,且當年居然還以為那不是活斷層...,還好2006年恆春地震沒出事,不然大家現在有沒有高物價的墾丁可以抱怨了。
回覆:核四很安全,這不是政府自己說的,而是全世界核工同業檢查過之後的結論
再者,知道核電廠都是蓋在岩盤上的嗎?知道蓋在岩盤是甚麼意思嗎?知道核電廠如何抗災嗎?知道核電廠是以多高極端的災害模擬來建廠的嗎?如果不知道,或許您該再多去讀點資料
4.核廢料要怎麼辦?現在這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核二目前沒有運轉,並不是因為他不能用,而是他的廢燃料棒的儲存池已經滿了,且還放得比其他國家都來得密,光是這點就很危險,台電還想著要乾式儲存,但是台灣並不是沙漠地區,看看海邊的欄杆,就已經可以想到那些儲存槽會發生什麼事了;台灣本島就地質條件來說,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放核廢料,無論是放在蘭嶼的低幅射性的或是像燃料那樣高輻射性的,因為到處都是斷層破碎帶,且人口密度高,沒有一個可以放處理後核廢料並且不太會被抗議的地方,更不要說台灣根本也沒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就以這點來說,我不願意把問題留給子孫處理。
回覆:乏燃料放在那邊是有甚麼危險?全世界有任何乏燃料出事的例子嗎?願聞其詳
就這樣說,現在最重要的事,並不是要討論重啟核四,而是到底要怎麼改善排汙,無論是電廠或是其他會排汙的設施,還有要怎麼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多不太會汙染的綠色能源,目前做離岸風電是一時的,應該可以先在短期之類補足一部分電力,真正更需要的是開發一些可以真正做為基載電力的永續能源,無論是地熱、黑潮、潮汐都應該要先加速開發,像是地熱國外都早有成功案例,但是台灣過去卻只有用力擁抱核電跟火力發電,完全忽略綠色能源的開發,且台灣有個永不停歇的黑潮,依照之前的試驗機台的成果也相當得好,我認為應該是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成功。
回覆:不要說應該有機會成功,能成功早就成功了,您不僅該多讀些有關核能的資料,
也應該多讀些綠能在台灣發展的現況,您就會知道為什麼綠能無法作為基載,
對!綠能無法作為基載,而且永遠不可能!!!!
雖然我自己最近也過敏到眼睛快要張不開,但是我想現在最重要的是先稍微忍耐,畢竟空汙改善絕對不太可能可以很快地達到成效,也需要時間裝改善設備;至於中國飄來的就只能看他們何時會良心發現而已了,不過好像很難。
回覆:稍微忍耐?這個稍微,有可能是您的一輩子、您的兒子的一輩子、您的孫子的一輩子,花三輩子的時間您都不一定有機會盼到綠能成為基載的那天;但碳排問題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比起核能出事的或然率,和核廢料需要被處置的時間臨界點,火力發電的傷害就像一個已經被診斷出的癌症,你要嘛現在就立即接受治療(啟動核電),不保證會好,要嘛就是不管它,然後期待一個遙遠的未來(綠能)看能不能發明特效藥,請問您怎麼選?世界各國幾乎都是以核養綠哦,請問孤島電網又90%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又何德何能可以貿然廢核?
太陽能板製造是高污染不說,
太陽能板20年後要換新,這些太陽能板往哪裡去,也是頭痛問題。
好像只有風力發電的污染是最少的,
可是發電能力真的不足,
水力發電也有限,
潮汐發電還沒成功,
火力發電的廢氣處理不好,
好像又規劃1500億要來試著改善...
核能發電,我是不懂,不過相信全台灣也沒幾人懂,所以風險發生像日本福島一樣的機率有多高?我也不知道
不過沒有穩定的電,製造業就不敢設廠,甚至現有的也要關廠,
那就不是吹不吹冷氣這種小問題,
是連工作都沒了。
台灣真的有可能都不要製造業嗎?
沒有外銷,一直貿易逆差,台灣是撐不久的,國內經濟就像一個湖,進口就像流出去的水,出口就是流進來的水。
當水一直流出去比流進來多時,
會怎樣?
天下雜誌介紹的最新核電技術 請參考看看
傳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