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 wrote:相對地,美國狂印鈔票刺激,並成功重新炒熱房地產,失業率已開始持續下降 其他地方小弟真的不知道可是美國加州矽谷灣區附近的房價飆得很厲害耶美國人真的很厲害狂印鈔票讓一些賺美鈔或是以美元為外匯存底的國家吃了很大的悶虧結果就是老百姓都被迫幫美國人揹房貸了
hlz wrote:老大澳門的房地產如何...(恕刪) 預售主教山一號不錯,一平方呎13000港幣上下,李瑋民設計,品質超水準價格比香港實在,但生活機能不能比⋯何況外國人買房子要多10%印花稅,不像話很少人會喜歡澳門,你總不能天天去賭場吧?店面價格驚人,幾乎都要上億台幣,好一點甚至三、四億,誇張!只能說,錢在澳門很小,很小⋯
歐美房價漲不動嚴重衝擊中產階級的消費力,更讓歐美經濟難以大幅度復甦…偏偏很多人卻痛批高房價…但大家都忘記房價上漲所帶來的財富效應!房價上漲後就算沒賣出,但在心理上會覺得反正房價上漲後資產又增加多少,多花點錢也無所謂…買房子要量力而為小弟是看便宜就撿,幾年後漲多了再看看,出貨標準很簡單,睡得好就抱,感覺壞就賣!
22f wrote:歐美房價漲不動嚴重衝...(恕刪) 今天聽科博植物園後面那邊低人說最近漲好多,因此也不是只漲草悟道,到處都是漲聲,不像幾年前只漲四塊金磚,其他地方不漲!而且似乎低單價、低總價的漲幅最高,說明了上帝普照世人,只不照不買房少數低人!
陶冬說歐美中產階級減少,頗具觀察力,摘錄一段給大家看但我更看重他讓我們知道:歐美印鈔錢進股市,造成M型社會更大,台灣則是棄股市進房市,比較像S大上面說的「均富」⋯所以不買房、不買股票的真會輸很大!美欧经济目前出现了一个明晰趋势,即中产阶层的减少。金融危机后,金融资产的反弹,远强过房地产的复苏。前者令收入最高的15%人群收入继续上涨,后者令接下来70%人 群的资产升值大幅落后,不少人甚至感受不到复苏。股市与房市之间的差异,导致财富效应远弱过危机前,拖累了消费信心,也拖累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某种程度上,财富总量的数据掩盖了财富分配和财富增长上的不平衡,对此央行可做的不多,但是这个趋势对复苏质量以至社会整体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以現在台中市既有的情形來看我實在不懂水湳到底有哪裡值得期待市政府....算了對表演藝術生態影響甚鉅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進入朝野協商,上週五仍未通過三讀,國民黨籍立委陳碧涵與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都深覺遺憾。最後未簽字的台聯黨團總召許忠信辦公室表示,對於藝術總監制的歧異看法可以找到共識,但對於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進入文化部的程序及問題仍有疑慮,最後黨團決定不簽,也讓該案胎死腹中。《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在這個會期未過,影響最大的不是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或是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而是高雄即將在2014年落成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台北國家兩廳院本身已有組織法得以依循,運作狀況正常,該法案延宕對於兩廳院沒有太多影響。反倒是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場館營運籌備、開幕後節目安排以及觀眾培養等運作,完全囿限於籌備處狀態,現在通過要來執行都已經嫌晚,更何況設置條例沒有過關,未來發展令人擔憂。各場館應走藝術總監制今年二月上任兩廳院董事長的朱宗慶信心滿滿,認為文化部積極介入,各界協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除了藝術總監制仍有條文上灰色地帶有疑慮之外,沒有大問題。朱宗慶說,他一直主張董事會與藝術總監應各司其職,而各場館的營運則應由藝術總監全權綜理。但這樣的精神在《行政法人法》並未明列,「《行政法人法》並未考量到各類型行政法人機構的需求,在組織設計方面的規定過於嚴密,有違組織藉由行政法人化來提升彈性原意。」母法訂成這樣,要修改談何容易,這也使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的條文擬訂,在《行政法人法》的母法框架下,不能將藝術總監的職權明訂於該法案中。但是在上週五的協商版本第19條,已加入立委管碧玲「本中心各場館置藝術總監一人,由董事長提請董事會通過後聘任之;受董事會之督導,綜理各場館業務,並應列席董事會會議,對外代表所屬場館。」並明訂藝術總監的職掌,已獲得共識。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惹爭議沒想到台中市長胡志強會生不會養的大都會歌劇院,在此時執意要進入文化部,因不符合原先促參條例規定,引發外界爭議。台中市政府大都會歌劇院設立之時,採用「公辦民營(OT)」方式經營,經過10次流標,終於在第11次由緻圓公司取得優先議價權。然而,台中市政府卻未依規定完成議約與簽約,還在此時提出希望能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將場館未來營運的責任推給了中央。文化部只能無奈,沒想到這個不合程序的無理要求,也影響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的通過,也讓藝文界憤慨。台聯黨團則表示,這個會期應該不會處理,臨時會也難排進去。文化部則表示因台聯黨團尚未簽字,未能完成二讀,對這個結果尊重,後續也會持續積極協商。
再來一篇本來以為會被老胡偷渡成功現在被擋下來歌劇院大概還有得吵水湳那邊 看到七期這邊的慘狀應該沒有人會想拿幾百億給市政府鬧著玩吧2013-05-28 天下雜誌 523期 文/陳一姍五月二十二日,在不分朝野的中部立委護送下,台中市長胡志強將花了十一年、由伊東豊雄設計、造價四三.六億元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順利送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二讀通過的法條內。很快,這個流標十一次、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工程史上最波折的委外經營案(OT),與國家兩廳院一樣,最終回歸政府經營的老路。民間參與,空一場。根據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初估,每年,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需編列三億元預算,預估每年虧損八千萬到一億元,繼續由全民買單。「文化的投資與商業、公共建設不太一樣,不能只看虧損,」台中市文化局局長葉樹姍說。「這對國家是個好事情,一個表演團體可以規劃北、中、南三地各演一場,專業人才可以流通,」二十二日當晚六點,胡志強在另一個失敗BOT的工程遺址——秋紅谷國際會展中心,所改建而成的秋紅谷生態公園受訪。但這件「好事」,媒體的評價是「生得出,養不起」、「文化部無奈接管」。二○○四年,由鄉林建設得標的秋紅谷國際會展中心與交通轉運站兩大BOT案,在鄉林建設在地上挖了一個大洞、賣掉土石之後,遲遲無法履約,四年後以解約收場。至今鄉林仍與台中市政府纏訟中。胡志強以兩億元經費做簡易綠美化,將大洞變成公園,成為台中市第七期市地重劃區的熱門景點。台中的國際會展中心最終落腳水湳。胡志強打算以最大規模開發案,在佔地二五四公頃的水湳園區,以三分之一土地、BOT的方式,打造會展、轉運站、旅館、購物中心四合一的經貿園區(現改名泊嵐匯會展中心)。沒想到,去年第一次開標流標。最後,胡志強決定會展中心由市政府出錢蓋。歌劇院、秋紅谷、水湳國際會展中心,這三個台中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指標工程,相繼回到原點。期待的民間投資為什麼不來?人們能從台中得到什麼啟示?台中三個指標促參案,凸顯出無法賺錢、沒有縝密計算的公共工程,雖打著促進民間參與的名號,最終不但無法吸引民間投資,反而留下各類爭議。推歌劇院像賣預售屋以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為例,二○○三年六月,經建會審核通過大都會歌劇院的興建計劃,當時的附帶條件就是「必須交由民間營運」。且要求台中市政府必須「先引進可能的經營者參與規劃設計,以因應將來營運需要,使規劃、興建及營運合一,避免政府投資不符經營者需要,造成浪費及經營困難……。」問題是,這種創新招標法,沒房子、不知誰要來表演,就要找營運商。「這不就像賣預售屋嗎?預售屋起碼還有樣品屋,買預售屋都還會擔心有沒有辦法蓋起來。現在我拿一個圖就要人家來投標,誰要來?但你要我招標,我只好不斷改條件,乖乖照辦,」胡志強說。問他,怎麼會答應這樣的要求?「你不知道中央什麼都要BOT嗎?政府希望什麼都不要出錢,任何公共工程,他都要你優先考量BOT。歌劇院還算好的,還願意花錢蓋,」胡志強說,「中央是陳義過高,求好心切。」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從二○○五年起,一共招標十一次,一直到二○一○年第九標,才真正有人投標。這位唯一投標者是毫無經營歌劇院經驗、承包台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營運管理的緻圓公司。往後兩次,緻圓均是唯一投標者,最後也取得最優申請資格。由於不甘心取得最優申請資格卻政策丕變,投訴信寄到文化部、財政部促參司。促參司司長曾國基直言,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吸引不了民間投資,一再流標,最大的問題是產品屬性。歌劇院公益性質強,不容易損益兩平,一開始就不該走向民間參與,應該政府自己做。「台灣不能為了促參而促參,因為最後出面收爛攤子的還是政府,」曾國基直言,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一開例,位於新北市板橋的大台北新劇院也醞釀比照,要從BOT改成政府蓋。「在政治或選舉時,很多人把BOT當作萬靈丹。但BOT不是萬靈丹,必須評估可行,才真做得出來,」一位中央部會官員坦言,的確看到地方政治人物將爭取不到預算的公共工程,就說要用BOT辦理。「問題是,經建會覺得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資,民間也會算,為什麼要來?」這位官員反問。二○○四年起,台中市政府開始規劃水湳,這塊台中市區內最後一塊大面積土地。胡志強的概念是要有一個大公園,三分之一給大學、三分之一經貿用地來支持公園與文教區。他預估,這整個開發案可以讓台中賺進八百億元。經貿用地與住宅區土地是水湳開發案的金雞母。然而,經歷了八年的醞釀,還出國做了市場考察,可行性分析也通過了。去年九月,十六.五公頃的國際會展中心招商,依舊失敗。三百億的水湳 民間玩不起台中經濟發展局產業發展科長林敏棋分析,招商失敗的原因是開發的量體太大,企業要繳權利金五十億元,花二五○億元投資。因為擔心一再流標,會讓地價愈賣愈低,胡志強攔下第二次的招標公告,宣布會展中心要自己蓋。這個決策,前後只花了一個半月。此時,原本一路說BOT可行的台中市,說法又改成「以德國經驗來看,會展都是政府投資與支持」,所以應該由政府自己蓋。一位曾協助企業評估水湳案的律師說,水湳國際會展中心案之所以沒人投標,是因為開發案已經將最值錢的區位,南邊的逢甲商圈周遭土地賣掉。而邀請民間投資的經貿園區,位於整個基地的最北邊,且一次要蓋台灣最大—五千個攤位的會展場地,營運風險很高。胡志強不諱言,中央並不贊成台中蓋會展中心,擔心會影響台北世貿中心,與即將落成的高雄世貿展覽會議中心。「台北總有人說沒必要、裝不滿,外貿協會還做過一個評估。但我非常不能接受,因為我天天被人家(廠商)要會展中心,」胡志強信心滿滿,認為需求可以被創造。就像台中清泉崗機場一開始不被看好,但現在客流量快速成長。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的加入,能不能把全台會展市場做大,還是未定之天,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要拿這種「目前」看不見的想像來招商,民間投資不會來。不僅是台中,台灣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構想風行了約二十年。二十年來,民間投資百億以上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大案只有十件。除了單純的碼頭建設與轉運站工程,這些大案都走得非常辛苦。而基隆火車站與鄰近碼頭的都更案已招標三次;台北火車站前雙子星案已招標五次;一九九五年就登記列管的新北市大台北新劇院,依舊只是個計劃。這顯示,政府因為窮,無力進行大型公共建設與服務,期待以BOT推動,甚至認為民間投資能取代政府職能,根本是迷思與幻想。「民間參與公共工程最終一定要從財務去看,」促參司司長曾國基直陳,投資額很大的公共建設,很難獲利,政府公有土地也不可能讓廠商去買賣。財務配套:影子費率民間因此對大型案件始終卻步。譬如,費率。台灣公共服務的收費普遍偏低,單靠收費很難達到九%以上的資金投報率門檻。因此台灣的標案非常畸形,附屬事業收入金額往往比本業大。國外早已盛行多年的「影子費率」(shadow toll)概念,由政府貼補,擔保民間不虧損,但台灣遲遲不願引進。又譬如,若回收期太長,則必須由政府擔保,銀行才願意貸款的遊戲規則,也一直未定。在大都會歌劇院與水湳園區走了一圈,回到原點之後,如果諸多結構性問題不解,請別再輕言開口,要用BOT促進民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