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為了有BRT而高興的老台中人

台中縣小弟是沒關注太多 (生活圈太遠了尤其是海線)沒辦法說什麼
但 大里 霧豐 豐原的熱鬧
倒是到比市中心好太多了
以前市中心上下班的車流量只能用塞到爆來形容
至從74號的完工後
市中心要看到塞到爆
可能只剩下大雨的天氣
全都開車接送小朋友上學才看得到
至於您說的縣市合併這四年
老胡作了什麼
光是之前林市長要求趕工而砸死人的高架鐵路
難道不是老胡的規畫???
連這麼大的工程您都無視了
那還有什麼是可以當老胡的規畫

之前客運會起死回生還不是老胡弄的倢運路線班車
依照未來要設置倢運的路線規畫班車
再用市政補胋給各大客運跑
那有現在的公車那麼發達早就收光了
當時地方的反對聲浪有小過嗎???
說什麼浪費錢 沒用的東西

但現在您說的 林市長把台灣大道公車用成很多班次 幾乎都有位子坐 這是進步的象徵
請問這不是市政補貼下才有的結果嗎???
如果市府不補貼
請問會有您說的班次很多幾乎而且都有位子坐的班車的這種事嗎???
我看各大客運早就縮編了
那還會有您認為是林市長的政績的機會
而且更大量的市政補貼
請問有反對聲浪嗎???
真的是顏色對了什麼都對了
難怪會有人說林市長在收割老胡的政績

那小弟還想問一下
林市長有什麼政績是您滿意的
liohcl wrote:
東京 我九月有去JR...(恕刪)


我還沒看過公車需要有站員幫忙推進去的

peterboulong wrote:
北捷現在還是常常沒...(恕刪)



北捷現在還是常常沒位置坐
^^^^^^^^^^^^^^^^^^^^^^^^^^^^^
比起以前的只有藍線的台北捷運 現在有綠紅藍一起分流東西向的 很好多了

看來是退步了

高捷常常空著有位置坐

真是進步

這就是大大您的邏輯是吧?

我她媽快笑死了

有個最退步的國家
叫日本
那火車根本是沙丁魚製造機
^^^^^^^^^^^^^^^^^^^^^^^^^^^^

台中做得比日本好 為什麼不好好珍惜為什麼不好好鼓勵

日本明治時代因為快速的現代化 導致侵略亞洲諸國 日本做得很對嗎

日本每件事情都做得對嗎??? 擠沙丁魚才是正常的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現象嗎??

現在的物價是 以豬排飯來說 中國大陸最貴 台灣次之 日本較便宜(450日圓就有了超好吃) 所以哪裡進步哪裡退步???

麥當勞 肯德基 必勝客 台灣大陸都有的品牌 大陸硬是比台灣貴的10%以上 日本沒有詳細比較

我們做得比日本好 這有問題嗎(至少我目前覺得) 日本地鐵發展很早 有些地方二戰前就有了 很多地方都沒有手扶梯

我們的台北 高雄 捷運路網 規劃的不輸日本 硬體設備更是超過

如果台灣大道上的公車數輛太多 每個人都有位子坐 各位版大不滿 認為是造成台灣大道壅塞與台中紫爆的元兇

投書媒體與1999 讓車班減少 或多於公車搬移去別的地方 讓公車班班爆滿 每班等10分鐘以上 20分鐘以上 還上不去公車

(就跟我在朝馬等161回高鐵一樣 等了二十分鐘 來了輛小巴士 全滿 前面還有十幾個沒有上車)

然後還在壅擠的台中商旅前面 好羨慕 前面秋虹谷的公車專用道

或是車班轉來台中高鐵 或是賣給彰化或是苗栗(新高鐵通車 很需要接駁公車吧)

台灣大道上的公車 不是私營的嗎 沒有合理利潤 客運公司第一個跳腳 3系列公車 原本的路線 車班距離有增加嗎

只是拉來公車專用道吧 原本他們是跑在慢車道 拉來公車專用道 對慢車道是有幫助的


台中縣小弟是沒關注太多 (生活圈太遠了尤其是海線)沒辦法說什麼
但 大里 霧豐 豐原的熱鬧
倒是到比市中心好太多了
以前市中心上下班的車流量只能用塞到爆來形容
至從74號的完工後
市中心要看到塞到爆
可能只剩下大雨的天氣
全都開車接送小朋友上學才看得到
至於您說的縣市合併這四年
老胡作了什麼
光是之前林市長要求趕工而砸死人的高架鐵路
^^^^^^^^^^^^^^^^^^^^^^^^^^^^^^^^^^^^^

工安事故的不是高架鐵路 那是高架捷運 而且 這個綠線捷運 基本上都是在舊台中市

林市長的處理方式是讓人覺得很糟 應該立刻道歉認錯 不是推給北捷

大家都知道是林市長要趕工的

只有 烏日這一段是舊台中縣

高架鐵路 是豐原到大慶的 原本聽說今年年底要好 一多也拖到明年了




難道不是老胡的規畫???
連這麼大的工程您都無視了
那還有什麼是可以當老胡的規畫

之前客運會起死回生還不是老胡弄的倢運路線班車
依照未來要設置倢運的路線規畫班車
再用市政補胋給各大客運跑
那有現在的公車那麼發達早就收光了
當時地方的反對聲浪有小過嗎???
說什麼浪費錢 沒用的東西
^^^^^^^^^^^^^^^^^^^^^^^^^^^^^^^^^^^^^^^

台中 是台灣第三大城市 中部的樞紐 當初提出這個八公里免費 實在是一個不錯的政策

刺激了大量的人民去做公車 胡市長 這樣做是很對的

難道要像新竹 去台北的公車比市區公車還要多三到五倍

但現在您說的 林市長把台灣大道公車用成很多班次 幾乎都有位子坐 這是進步的象徵
請問這不是市政補貼下才有的結果嗎???
如果市府不補貼
請問會有您說的班次很多幾乎而且都有位子坐的班車的這種事嗎???
^^^^^^^^^^^^^^^^^^^^^^^^^^^^^^^^^^^^^^^^^^^^^^^

說的也是 我沒有住在台灣大道沿線 我只把我看到的 寫出來 看樣子我是反宣傳囉

台灣大道沿線的乘客 以後準備班班等10分鐘20分鐘跟擠沙丁魚


我看各大客運早就縮編了
那還會有您認為是林市長的政績的機會
而且更大量的市政補貼
請問有反對聲浪嗎???
真的是顏色對了什麼都對了
難怪會有人說林市長在收割老胡的政績

那小弟還想問一下
林市長有什麼政績是您滿意的
-----------------------------

開了616 617公車吧 托育一條龍

我對林沒有甚麼特別滿意與不滿意

只是他之前竟然跟 烏日高鐵區的建商站在一起(世界@@)

應該是要跟人民站在一起吧

我就事論事 我覺得目前的公車專用道 比 BRT好很多
liohcl wrote:
東京 我九月有去JR...(恕刪)


搭過半夜的JR山手線 ,新宿站依然旅客滿滿 ,好不容易擠上車 ,當然也沒位置坐 ,位置上都是一臉疲倦的濃妝女和領帶歪斜的白領

liohcl wrote:
北捷現在還是常常沒...(恕刪)


原來大眾捷運系統使用率常常有位置坐=進步?

這種異於常人的邏輯真是見識到了

我也就事論事

你這麼喜歡座位多,那就直接把本來的BRT的班次比照現在的優化班次多2倍就好

再加上保護安全的月台門也可以啟用+閘門刷卡快速上下車不用排隊

以及讓外國人都會看的懂的全英文站名標示和月台的票券販賣機

這才叫做進步好嗎?
您說工安事故的不是高架鐵路 那是高架捷運 而且 這個綠線捷運 基本上都是在舊台中市

工安事故的現場 算是舊台中市沒錯
但是當時的鐵路也早就建超過豐原了
難不成豐原也算舊台中市嗎
真不知您這麼說的用意到底是為何
有規劃有做事
做錯了 該罵的當然要罵
做對了該誇獎的也請不要吝嗇的誇獎
liohcl wrote:
而東京地鐵則還好 幾乎都有位子坐
地鐵是因為大部分都在市中心 而且有很多方式到達同一個地方
所以是比較舒適的 也就是人可以快速到達他要的地方 不會堆積在月台與車廂內



東京地鐵有位子坐!!!!!!!!!!!!
我雖沒去過東京,但一直計劃明年要去看看

很多人都建議搭地鐵要避開上下班的時間
如果有帶嬰兒推車的人更是要避開這時段
不要以為東京人會體諒你的小朋友

嬰兒推車在東京地鐵是被人討厭的

東京地鐵在尖峰不要說位置,每一個關門處都配有一個人
負責把人推進去,然後關門的,擠的程度是你難想像的

你只是看東京看看而已,你的 "有位子" 並不代表東京地點都是如此的

《東京擠壓》讓你見鐵「沙丁魚地獄」
liohcl wrote:
說的也是 我沒有住在台灣大道沿線 我只把我看到的 寫出來 看樣子我是反宣傳囉
台灣大道沿線的乘客 以後準備班班等10分鐘20分鐘跟擠沙丁魚
我看各大客運早就縮編了
那還會有您認為是林市長的政績的機會
而且更大量的市政補貼
請問有反對聲浪嗎???
真的是顏色對了什麼都對了
難怪會有人說林市長在收割老胡的政績
那小弟還想問一下
林市長有什麼政績是您滿意的
-----------------------------
開了616 617公車吧 托育一條龍
我對林沒有甚麼特別滿意與不滿意
只是他之前竟然跟 烏日高鐵區的建商站在一起(世界@@)
應該是要跟人民站在一起吧
我就事論事 我覺得目前的公車專用道 比 BRT好很多


原BRT 每日的422班是尖峰三分鐘,離峰五分鐘就有一個班次
憂化公車的每日800多班是全天十幾個小時都是2.5分鐘一個班次,不會太多嗎??????
(800/2兩向/16小時/=>每小時25班次 60分/25=>2.4分一個班次)
BRT在六月尖峰還被減班要製造BRT搭不上的假象

原BRT和現在的憂化公車,多一倍的公車,相同的甚至減少的搭乘人數
減少的人數轉回去開車,騎車
的確惡化台中空污的

托育一條龍更是扯!!!!!!!!!!!!!
2014/11月中胡市長在市政會議中指示2015/1/1 開始就要有育兒津貼
各部會也有同意沒問題,需要的18億預算都沒問題

2014/12/25 林市長一上任後就說沒錢那是 "前市長" 的承諾,不做說沒預算
過了幾個月又推出托育一條龍..也大概是十幾億的預算
但是很明顯的內容就是比前市長的差勁!!!!!!
差額的部份我覺得被拿去當老人假牙的補助
前市長的育兒津貼不是選舉場合講的
是在 "台中市政府市政會議"的會議場合中講的,裡面的紀錄都是官方的

托育一條龍只是政策的延續,但只是換個名稱就被收割了!!!!!
托育一條龍只是政策的延續,但只是換個名稱就被收割了!!!!!
托育一條龍只是政策的延續,但只是換個名稱就被收割了!!!!!





我最討厭的就是老人補助,很明顯就是拿政府的錢來買票的
因為老人就算沒錢還是有一票的
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我寧願把錢花在小孩身上
老人沒錢是他自己過去幾十年來的自做自受
小孩沒錢是他天生的環境不好

把錢花在小孩身上為的就是未來
一個對自己過去都隨便的老人,錢給他只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什麼貢獻都沒有


附件
第182次市政會議(2014年11月10日)
一、 教育局與社會局研議提出之「托育幼教津貼─強棒全壘打」政策,自明(104)年起,本市2-4歲的孩子,每月最高可享有3,000元幼教津貼,或每月2,500元育兒津貼,配合既有的0-2歲嬰幼兒平價托育補助每月最高3,000元、育兒津貼每月最高5,000元、與5歲幼兒免學費政策,市府的這項新政策將2-4歲的真空地帶填補起來,達成臺中市0-5歲托育幼教補助無縫接軌,預計將有12萬3,625名兒童受惠,確實減輕家長及青年成家育兒的負擔。謝謝教育局及社會局的用心和努力,這是一個真正能照顧到民眾的好政策,但是重要的政策其預算必定要落實且優先編列,讓政策能夠順利實施;另也請教育局及社會局在今天宣佈此項方案後,多多聆聽民眾的意見及反應,進一步修正及規劃調整,讓此政策成為一個更優質的托育政策。 (辦理機關:財政局、教育局、社會局、主計處、研考會)

cyt7241208 wrote:
托育一條龍只是政策的延續,但只是換個名稱就被收割了!!!!!


家裡有適齡兒童的都很清楚,先唱衰沒錢發,然後3000減到2500繼續爽發。割割割割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