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693605006 wrote:上次選舉臺中縣人已經...(恕刪) 烏日站跟新烏日站距離太近,就算未來烏日站東移到光日路還是不夠做爬升坡道,所以才會選在大慶站到烏日站之間做吧?還有捷運綠線在烏日到心烏日這一段應該也是採平面的。
政府如果只想以最簡易的方法來解決百大計年的問題...結果是把問題變成無解BRT看起來似乎是很省錢又容易建構的交通系統...其實是拖延解決的問題時間大家買東西時都知道...最省錢的方法就是...把該買的東西直接到位(F雖然最貴)最花錢方法就是...先買A把B換掉...再買C把A換掉...然後再不停的換D E看似A B C D E都不貴...但是A+D+C+D+E=可能是F成本的2~3倍好處是...政客們永遠都有編不完的預算...每年都有新的系統更新 添購我們的無線電話電信系統就是最好例子...先類比 再數位 2G 3G 3.5G新的系統不斷汰換舊的系統...硬體設備折舊非常快...永遠都在換系統BRT這種實驗性的運輸系統...在台灣還沒有成功的例子...台中市先建反正不成功也是台中市民花的錢...大不了再改成自行車道 計乘車道還好我家附近沒有BRT計劃道路...而我以後還是會繼續騎自行車外出
podman wrote:政府如果只想以最簡易...(恕刪) 大眾運輸建設到發展到達穩定程度之後不會只有F單一系統。而是A+B+C+D+D+E+F不斷加上去,最後也是A+B+C+D+D+E+F多元系統共存。跟電信系統的2G、3G、3.5G不一樣怎麼比?大眾運輸系統本來就不是要每個人都一定要使用,只要達到一定使用量就行了。BRT通車後也不會因為您一個人不搭就廢線拆除。
BRT不見得都不能使用在台中市...但不適合用來代替藍線這個超級路線住台中的人都認為藍線應該蓋地下捷運...而且絕對不必怕沒有乘客中港路幾十年前還沒開闢...西屯路就是台中市公車最密集的道路中港路替代西屯路...還是交通最頻繁的路線...乘客本來就不必培養BRT如果放在環中路 太原路 東光路 建成路 這些路況比較符合的路線對於培養大眾運輸的客源有很大幫助...先從郊區市民改變交通的習慣當郊區市民能方便的靠大眾運輸進入市區...必然可以增加捷運的乘客人數市區道路已經壅塞不堪...把車道完全讓給BRT只會加重交通的負荷最後市區的人不是換騎機車...就是搬到不塞車的地方住...放棄市區這塊土地
當決定台中第一條捷運要先蓋綠線就是錯到離譜的爛政策了大家都知道最需要捷運的是藍線,就連橘線都比綠線重要的多不過,現在講這些都沒用了一個政策的錯誤將影響台中發展延遲至少十年現在好了,藍線、橘線都要先做BRT就算BRT做好了,然後呢 ??接受度如果不高,捷運就胎死腹中其實,大概可以猜到台中的未來了還是一樣摩托車滿街跑
yasaci2004 wrote:當決定台中第一條捷運...(恕刪) 沒錯 決定先蓋綠線就是錯誤的其實更早的錯誤是台中高鐵站蓋錯地方了為了高鐵只好先蓋綠線如果當初高鐵站選在中港路附近蓋(高鐵站穿過中港路那邊是有地的 現在變自辦重劃區)那現在先蓋的捷運就是藍線了
高鐵一開始的規劃中部就只有設一站,所以不能只單獨考量台中市的便利性。現在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問題嚴重,後來增加要設的彰化站也必須無限期延後。烏日的設站點有台鐵、快速道路、高速公路、省道交會,從中部任何一個地方到那邊都很方便。而且是在通車初期就有便利的接駁系統。如果BRT真的有達到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所說"一步到位"的硬體規劃,加上跟綠線、台鐵的轉乘所增加涵蓋率,使用率不可能低。而且BRT現階段目的不是為了取代藍線,因為經費問題,藍線不可能跟綠線同時通車,BRT是為了暫時滿足台中捷運初期路網的需求。要是中港路運用成功,後面也會繼續用在延伸軌道捷運服務範圍上。只要部分使用台中車站到東海大學之間這個通勤路段的民眾使用BRT,一般車道流量就能相對降低。再說,如果只把BRT放到太原路、東光路、建成路,也會因為路線過短或缺乏與軌道系統之間的轉乘,讓使用率難以衝高。要選也是五權路、三民路、南屯路、忠明路、進化路這些交通流量較高的路段,並且必須跟綠線、台鐵有交會共站使用率才有可能高。大眾運輸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不同路線轉乘來增加便利性,而不是硬體種類。還是要說依據,未來的交通規劃本來就不應該再以私人交通工具為主。而從私人運具轉換至以大眾運輸為主原本就會有陣痛期。台灣的私人運具原本就佔據太多公共空間,現在收回部分做大眾運輸也是合情合理。
藍線採用BRT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不能只計算BRT的載客量相對因為BRT專用車道 專用號誌 被犧牲的其他用路人需付出多少塞車時間尤其和中港路交叉的許多路口...目前中港路交叉路口號誌轉換都超久的...中港/英才路口紅燈大約110-120秒綠燈只有短短40-50秒...等於2分鐘才能變換綠燈1次...上下班時間難以通行如果再加上BRT專用號誌時間...可能還要再加1分多鐘...恐怕會破200秒算算看有民權路 英才路 忠明路 大墩路 文心路 惠中路 河南路...這些沒有BRT可搭車的開車族...是不是都應該乾等BRT通過...再去搶短短的綠燈也許BRT能紓解中港路的車流...但是塞車情況擴大到周圍的交叉路或替代路等於是把成本轉嫁給其他方向的用路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糟糕
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用什麼系統~~路網與班次夠密集才能吸引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才能改變民眾的通勤習慣~~只有意思意思做一兩條~~根本沒什麼路用~~政府如果做公共建設都怕虧損~~還發展什麼大眾運輸~~
core693605006 wrote:不管黑貓白貓~~會抓...(恕刪) 話可不能這麼說,重大事務要有規劃,要想到後面很多很多步,興建好捷運十字路網,多少年可以損益兩平?(要虧多久?)如果要虧五年以上,財政撐得下去嗎?人口如何加速移入? 等等捷運也要防洪規劃等等。另外,大台中屬高頻地震帶(全台灣都是),附近還有大斷層,台中捷運如何加強地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