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與『薪資結構』來看,因為這些區對於大部份的人是買不起的,這幾個區是有錢人的世襲專有、收藏保值(多戶)與更換…
大大可能沒有看得很仔細
新北市人都想搬往台北市就近居住,尤其是在台北市工作者中收入相對高的人
但大大講世襲、收藏恐怕仍只是相對少的現象,不是全部
當然,如果你認同01上有人說:國立科大畢業還買不起台北市,這是罪該萬死,那小弟底下的論述,建議不用看了,因為大大把房地產,尤其是一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看得太輕鬆入手了…我只能說每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絕對都不是能輕鬆入手的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原本住在新北市的人向台北市搬遷(若有興趣,麻煩自己去查閱社會移動資料,或翻閱我以前曾留過的資料來源)
你該問的是,這些人為什麼可以,為什麼辦得到?
如果,你早在10年前,台北市房價仍相對貴時,不是天天期望房價崩盤,而是買在新北市,每天辛苦地通勤往返在台北市的工作地,並且努力省錢、賺錢,你今天很可能就已經搬到台北市了
早在10年前,2003年,SARS期間,人心惶惶,政府為了鼓勵民眾買房,撐起經濟,再次提撥2千億元做優惠房貸,政府補貼0.25%,優惠房貸的利率為2.8%,但許多人都認為房價還會再跌,根本不領情
也就是說,如果早在10年前,政府補貼你,鼓勵你買房,你卻不肯買,如今更貴了,你要怪誰呢?
如果你才剛出社會,收入才3萬,你也想買房,但買不起,又要怪誰?
在當時,就是有一群傻傻的年輕人,管他還會不會跌,挑了一個交通還算便利,生活機能還可以,但當初因為某些因素(例如汐止連續數年淹水),讓房價相對便宜的地區,例如汐止火車站附近
結果,員山仔分洪道完工後,每次有颱風來襲,基隆河上游的洪水,直接經由分洪道排向宜蘭方向的大海,根本沒有水可以再淹沒汐止
不管當時有注意或傻傻地買在汐止,幸運地在資產暴增很多(平均漲了50%,甚至還有數倍)
10年下,每年存個50萬,隨便也有500萬,再加上名下不動產增值至少500萬,隨便也能累積出1000萬的自備款
你說,就算台北市房價漲得很兇,但這樣還買不起台北市市中心的房子嗎?
每年存50萬不難吧
10年前,在汐止火車站周邊的3房電梯華廈大概才400萬左右,貸款8成,320萬,10年下來,早該有能力清償
10年前在汐止周邊的400萬房子漲到700萬,增值300萬很普遍,絕對不是神話
剛畢業、結婚的前10年,夫妻倆年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貸支出17萬(20年房貸),省點花,辛苦點,每天搭車上下班,絕對可以控制在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每年是可以存下約50萬
但,這裡面還沒考量到收入逐漸增加上來的因素喔! 因此,省一點的年輕夫妻,收入也不是特別高的,要在10年內存下500萬,絕對絕對不是難事
如果你在還沒很有錢時,就開始買新車、出國旅遊…等等奢侈開銷…現在就抱怨,房價太貴….嘿嘿…可能要怪你自己多一點喔
如今,當年的年輕夫妻,現在也差不多升到小主管,夫妻倆年薪很容易超過200萬,再加上自己存的500萬,名下房子淨值500萬(房子以700萬賣出,扣除房貸160萬),自備款1000萬
這樣的夫妻買不起2000萬台北市三房?
就算貸款8成,貸款1600萬,每月連本帶利攤還7萬,每年84萬,200萬年薪的雙薪家庭每年還剩下120萬可供生活開銷,每月10萬,綽綽有餘
手上的1000萬,扣除本金400萬,還剩600萬,還可以奢侈點,買台200多萬的雙B來享受人生
保守一點,繼續持有600萬現金,用來以防萬一,萬一夫妻倆收入都中斷,還可以繼續繳房貸與日常生活所需
如果你10年前選擇不買房,而想要用很低的代價(租房子)直接入住台北市,馬上買百萬級的車來享受人生,故事又不一樣的:
夫妻倆年同樣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租支出將近24萬(月租2萬多),百萬級的車貸每年36萬(5.5% 分60期)
平時也是控制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萬
在車貸還沒繳完的前5年,剛好是月光族,沒能力存錢,但過得很爽(自己覺得很爽而已?)
後面5年,每年可以存36萬,總共存了180萬,不想租房子,想買房了
但卻發現房價怎麼貴得離譜,連汐止都變得很貴,竟然要700萬
別說買在台北市了,連汐止都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