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存中街算台中最幽美或最有味道的街?





>…『需求量』與『薪資結構』來看,因為這些區對於大部份的人是買不起的,這幾個區是有錢人的世襲專有、收藏保值(多戶)與更換…



大大可能沒有看得很仔細


新北市人都想搬往台北市就近居住,尤其是在台北市工作者中收入相對高的人


但大大講世襲、收藏恐怕仍只是相對少的現象,不是全部


當然,如果你認同01上有人說:國立科大畢業還買不起台北市,這是罪該萬死,那小弟底下的論述,建議不用看了,因為大大把房地產,尤其是一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看得太輕鬆入手了…我只能說每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絕對都不是能輕鬆入手的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原本住在新北市的人向台北市搬遷(若有興趣,麻煩自己去查閱社會移動資料,或翻閱我以前曾留過的資料來源)


你該問的是,這些人為什麼可以,為什麼辦得到?


如果,你早在10年前,台北市房價仍相對貴時,不是天天期望房價崩盤,而是買在新北市,每天辛苦地通勤往返在台北市的工作地,並且努力省錢、賺錢,你今天很可能就已經搬到台北市了


早在10年前,2003年,SARS期間,人心惶惶,政府為了鼓勵民眾買房,撐起經濟,再次提撥2千億元做優惠房貸,政府補貼0.25%,優惠房貸的利率為2.8%,但許多人都認為房價還會再跌,根本不領情


也就是說,如果早在10年前,政府補貼你,鼓勵你買房,你卻不肯買,如今更貴了,你要怪誰呢?


如果你才剛出社會,收入才3萬,你也想買房,但買不起,又要怪誰?


在當時,就是有一群傻傻的年輕人,管他還會不會跌,挑了一個交通還算便利,生活機能還可以,但當初因為某些因素(例如汐止連續數年淹水),讓房價相對便宜的地區,例如汐止火車站附近


結果,員山仔分洪道完工後,每次有颱風來襲,基隆河上游的洪水,直接經由分洪道排向宜蘭方向的大海,根本沒有水可以再淹沒汐止


不管當時有注意或傻傻地買在汐止,幸運地在資產暴增很多(平均漲了50%,甚至還有數倍)


10年下,每年存個50萬,隨便也有500萬,再加上名下不動產增值至少500萬,隨便也能累積出1000萬的自備款


你說,就算台北市房價漲得很兇,但這樣還買不起台北市市中心的房子嗎?


每年存50萬不難吧


10年前,在汐止火車站周邊的3房電梯華廈大概才400萬左右,貸款8成,320萬,10年下來,早該有能力清償


10年前在汐止周邊的400萬房子漲到700萬,增值300萬很普遍,絕對不是神話


剛畢業、結婚的前10年,夫妻倆年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貸支出17萬(20年房貸),省點花,辛苦點,每天搭車上下班,絕對可以控制在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每年是可以存下約50萬


但,這裡面還沒考量到收入逐漸增加上來的因素喔! 因此,省一點的年輕夫妻,收入也不是特別高的,要在10年內存下500萬,絕對絕對不是難事


如果你在還沒很有錢時,就開始買新車、出國旅遊…等等奢侈開銷…現在就抱怨,房價太貴….嘿嘿…可能要怪你自己多一點喔


如今,當年的年輕夫妻,現在也差不多升到小主管,夫妻倆年薪很容易超過200萬,再加上自己存的500萬,名下房子淨值500萬(房子以700萬賣出,扣除房貸160萬),自備款1000萬


這樣的夫妻買不起2000萬台北市三房?


就算貸款8成,貸款1600萬,每月連本帶利攤還7萬,每年84萬,200萬年薪的雙薪家庭每年還剩下120萬可供生活開銷,每月10萬,綽綽有餘


手上的1000萬,扣除本金400萬,還剩600萬,還可以奢侈點,買台200多萬的雙B來享受人生


保守一點,繼續持有600萬現金,用來以防萬一,萬一夫妻倆收入都中斷,還可以繼續繳房貸與日常生活所需


如果你10年前選擇不買房,而想要用很低的代價(租房子)直接入住台北市,馬上買百萬級的車來享受人生,故事又不一樣的:


夫妻倆年同樣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租支出將近24萬(月租2萬多),百萬級的車貸每年36萬(5.5% 分60期)


平時也是控制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萬

在車貸還沒繳完的前5年,剛好是月光族,沒能力存錢,但過得很爽(自己覺得很爽而已?)


後面5年,每年可以存36萬,總共存了180萬,不想租房子,想買房了


但卻發現房價怎麼貴得離譜,連汐止都變得很貴,竟然要700萬


別說買在台北市了,連汐止都買不起







22f wrote:

當然,如果你認同01上有人說:國立科大畢業還買不起台北市,這是罪該萬死,那小弟底下的論述,建議不用看了,因為大大把房地產,尤其是一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看得太輕鬆入手了…我只能說每個國家最精華的地段,絕對都不是能輕鬆入手的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原本住在新北市的人向台北市搬遷(若有興趣,麻煩自己去查閱社會移動資料,或翻閱我以前曾留過的資料來源)


你該問的是,這些人為什麼可以,為什麼辦得到?


如果,你早在10年前,台北市房價仍相對貴時,不是天天期望房價崩盤,而是買在新北市,每天辛苦地通勤往返在台北市的工作地,並且努力省錢、賺錢,你今天很可能就已經搬到台北市了


早在10年前,2003年,SARS期間,人心惶惶,政府為了鼓勵民眾買房,撐起經濟,再次提撥2千億元做優惠房貸,政府補貼0.25%,優惠房貸的利率為2.8%,但許多人都認為房價還會再跌,根本不領情也就是說,如果早在10年前,政府補貼你,鼓勵你買房,你卻不肯買,如今更貴了,你要怪誰呢?





如果你才剛出社會,收入才3萬,你也想買房,但買不起,又要怪誰?


在當時,就是有一群傻傻的年輕人,管他還會不會跌,挑了一個交通還算便利,生活機能還可以,但當初因為某些因素(例如汐止連續數年淹水),讓房價相對便宜的地區,例如汐止火車站附近


結果,員山仔分洪道完工後,每次有颱風來襲,基隆河上游的洪水,直接經由分洪道排向宜蘭方向的大海,根本沒有水可以再淹沒汐止


不管當時有注意或傻傻地買在汐止,幸運地在資產暴增很多(平均漲了50%,甚至還有數倍)


10年下,每年存個50萬,隨便也有500萬,再加上名下不動產增值至少500萬,隨便也能累積出1000萬的自備款


你說,就算台北市房價漲得很兇,但這樣還買不起台北市市中心的房子嗎?


每年存50萬不難吧


10年前,在汐止火車站周邊的3房電梯華廈大概才400萬左右,貸款8成,320萬,10年下來,早該有能力清償


10年前在汐止周邊的400萬房子漲到700萬,增值300萬很普遍,絕對不是神話


剛畢業、結婚的前10年,夫妻倆年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貸支出17萬(20年房貸),省點花,辛苦點,每天搭車上下班,絕對可以控制在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每年是可以存下約50萬


但,這裡面還沒考量到收入逐漸增加上來的因素喔! 因此,省一點的年輕夫妻,收入也不是特別高的,要在10年內存下500萬,絕對絕對不是難事


如果你在還沒很有錢時,就開始買新車、出國旅遊…等等奢侈開銷…現在就抱怨,房價太貴….嘿嘿…可能要怪你自己多一點喔


如今,當年的年輕夫妻,現在也差不多升到小主管,夫妻倆年薪很容易超過200萬,再加上自己存的500萬,名下房子淨值500萬(房子以700萬賣出,扣除房貸160萬),自備款1000萬


這樣的夫妻買不起2000萬台北市三房?


就算貸款8成,貸款1600萬,每月連本帶利攤還7萬,每年84萬,200萬年薪的雙薪家庭每年還剩下120萬可供生活開銷,每月10萬,綽綽有餘


手上的1000萬,扣除本金400萬,還剩600萬,還可以奢侈點,買台200多萬的雙B來享受人生


保守一點,繼續持有600萬現金,用來以防萬一,萬一夫妻倆收入都中斷,還可以繼續繳房貸與日常生活所需


如果你10年前選擇不買房,而想要用很低的代價(租房子)直接入住台北市,馬上買百萬級的車來享受人生,故事又不一樣的:


夫妻倆年同樣收入100萬(每個人月薪4萬多的很普通的上班族),扣除每年房租支出將近24萬(月租2萬多),百萬級的車貸每年36萬(5.5% 分60期)


平時也是控制每月支出3萬以內,每年生活開銷36萬

在車貸還沒繳完的前5年,剛好是月光族,沒能力存錢,但過得很爽(自己覺得很爽而已?)後面5年,每年可以存36萬,總共存了180萬,不想租房子,想買房了


但卻發現房價怎麼貴得離譜,連汐止都變得很貴,竟然要700萬


別說買在台北市了,連汐止都買不起



...(恕刪)

偶沒象牙

樓主大 今次把偶一直認為的想法講出來 等好久了

結論
個人造業個人擔
當然啦 有樓主大富爸爸的 賓利也是小菜一碟
別炮偶

參考一下
月入多少才買的起and養的起進口車?
考慮了很久 覺得還是貼上來給大家看好了

設電影園區 議員互嗆

小弟覺得這大概又是一堆蚊子館和浪費錢的行為
中國的影視業規模早就已經是台灣的幾十倍大
市場 人才 資金 技術 土地...
樣樣都不缺
樣樣條件都比我們好
這幾年台灣的藝人 導演 還有其他演藝圈人士
對中國市場的看重早就遠超過台灣市場了

台灣拍電影 很強的卡司加上不錯的內容
票房上億就很不錯
超過三億就很了不起

但在中國
富春山居圖和之前一群中國大導拍的爛片
都可以輕鬆超越這些數字
而且是以人民幣計算

為家鄉的前途著想當然是很漂亮的話
但完全不顧現實 去搞這種東西....

不由得讓人想起詹宏志先生
在面對第三方支付問題時
對政府發出的慨嘆....



kevin5821 wrote:
個人一直認為
胡市長對於歌劇院的定位
其實跟之前的古根漢博物館一樣
是作為吸引國際目光的看板
不僅有益於觀光人數的增加,對於國際企業的進駐都有一定的助益(有點類似雪梨歌劇院的效果)
可以將區區一個區域型的都市,躍居為國際性的都市






大大,你真是想太多



大大以為只要找個大師蓋了一個地標性建築物,就能吸引國際目光?
就能讓觀光人數的增加? 對國際企業的進駐都有一定的助益? 躍居為國際性都市?



遠的不談,就看看高雄世大運主場館
前後大概砸了60億興建的世大運主場館,比台中歌劇院還貴



如今世大運主場館使用率偏低,連演唱會都很少在此舉辦



別說在高雄,就算是在台北,也很少會有這麼大型的演唱會要辦(世大運主場館可容納55,000人)
誰會笨到花相對多的錢去租用一個太大的場地?



結果,高雄世大運主場館使用率偏低,而每年得花四千萬元維護
這不是浪費是什麼?



相對於台北小巨蛋,大小適中,場地使用上彈性很大,除了各類運動比賽
還可以用來做啦啦隊、樂儀隊比賽,也可以作為演唱會場地,使用率算蠻高的



台中歌劇院先天設計限制,只能讓觀眾坐著看表演比較「靜態」的表演
更不容易有觀眾或票房,注定是個賠錢貨



只能說老胡太好大喜功了


















TONY-17 wrote:
台北市平均人產值是455萬,平均人薪資是65萬
台北市平均人產值是274萬,平均人薪資是42萬



這裡一定有一個錯字


TONY-17 wrote:
願意來的時候,都沒場地



把錢省下來,補助市民到台北或香港聽歌劇或許都比較好


TONY-17 wrote:
但是,SNOOPY大大罵了媽,而樓主教訓他



我只是看不慣他一個大男生對一位媽媽和一位女生擺那種「偽知識分子」嘴臉
說不定經過這事件造就出一個經濟學家也未可知



TONY-17 wrote:
,樓主很快繼續出來蓋房子,就是OK的



西國無雙 wrote:
上次關樓大概撐了幾星期 這次不到一星期就出來了



多謝兩位,麥虧啦









TONY-17 wrote:
喀喀,樓主不用虧了那...(恕刪)


我想樓主指的是這個:

台北市平均人產值是455萬,平均人薪資是65萬
台北市平均人產值是274萬,平均人薪資是42萬


TONY-17 wrote:
小弟也期待有這種好事,但是到最後會不會變成補助國民......然後台北市民反對?




T大,看不懂這是一種反諷?



意思是,砸了很多錢蓋了一個國際級歌劇院,結果根本沒有國際級的藝文團體來表演,淪為大型蚊子館,還不如乾脆把錢省下來,用幾十億定存利息去補貼想看歌劇的人去台北或國外看就好



或是,只要台中人證明去看歌劇,憑票根每一人每年可減稅1000



忘了強調一下,高雄世運主場館也是伊東豊雄所設計的地標建築物,但如今成了個大型蚊子館









西國無雙 wrote:
不由得讓人想起詹宏志先生
在面對第三方支付問題時對政府發出的慨嘆....





關於第三方支付,我倒是有些不同觀點



大家在思考第三方支付議題時,似乎只想到台灣小島內互相競爭,卻忽略大陸的重量級競爭者的存在



以現況來看,已有非常多的台灣人從大陸的淘寶網購買商品



就算國際運費相對貴,付費很麻煩(還得透過朋友或代購/代付商家幫忙處理),還是比在台灣買便宜太多,許多人樂此不疲



運費部份,淘寶已經主動提供集運服務,收集一批要寄到台灣的商品後,一整批運到台灣後再分別寄送,大幅幫買家省下國際運費,而淘寶又能順便賺一點,瓜分國際物流公司的生意



付費的部份,淘寶已經提供VISA或MASTER信用卡付款,但還要再加總共4%的服務費(1%是買家;3%是賣家「要付」,但實際上都是買家付),再加上信用卡的海外消費還會額外加收1.5%的服務費



前前後後加起來,額外的手續費會增加許多,難怪很多人寧可讓代購/代付商家幫忙處理



因此,淘寶要跨足台灣的事情,付費仍是個大問題(成本太高)



但,如果開放第三方支付,最高興的肯定是淘寶了!



淘寶就可以在台灣成立公司,用台灣的銀行戶頭收取台灣買家所匯入的款項,然後再用他在大陸的公司匯錢給大陸賣家,省下上述4%的服務費(1%是買家;3%是賣家「要付」,但實際上都是買家付),以及信用卡的海外消費還會額外加收1.5%的服務費



如果有大陸銀行帳戶,匯錢給淘寶的支付寶是不用額外加收昂貴手續費



如此一來,台灣人在淘寶上買東西變得更便宜了,更方便了,我懷疑還剩幾個人會在PCHOME或露天上買東西?



畢竟在台灣賣的東西中,很多根本就是從大陸運來賣的,乾脆向大陸買,可以少掉中間商的利潤



只要淘寶把介面設計得更便利於台灣人,變成跟在台灣網站買東西毫無差別 (大陸的物流速度非常快,雖做不到24hr到貨,但頂多3天),那就非常非常恐怖了…



例如水晶燈;在台灣根本沒人製造水晶燈,幾乎都是從大陸進口,但在台灣卻賣的貴很多



若淘寶進一步解決支付問題與介面問題,消費者直接從大陸買的代價更低,台灣電子商務不死一片才怪



誰都想打遍天下無敵手,不知是詹兄沒想過大陸來的競爭者,還是對自己能耐太有把握?
















瞧,台北市連這種「小事」都要祭出專案來處理



就如西國大所說,要不要做而已



難怪以往常常被貼廣告的電線杆,現在真的比較少看到被貼了



以前熱心的居民都會主動撕下廣告,但沒多久房仲又貼上去,真是沒完沒了



可以的話,環保局應該要提供高額獎金,讓熱心民眾,好心有好報



但據說房仲貼的廣告,上面留的電話一般都是用人頭戶登記的,不知道市政府如何抓到是哪個房仲貼廣告?



若要有效執行,必須逐一打電話套出是哪個房仲或假扮是買房子的人約見面,當場開出罰單



只要被罰一次,應該就沒有房仲敢再去貼,因為一張6萬,10張就60萬,要賺很久才賺得回來!







狙殺房仲小廣告 北市祭出「獵蜂計畫」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民眾若走在大街上,相信您一定時常看到路邊亂貼的賣房廣告單。對於房仲業者而言,在路邊四處貼傳單是例行事務,也是賣房的手段之一;但此舉卻大大扼殺城市市容、有礙觀瞻。因此台北市環保局將啟動「獵蜂計畫」,對違法亂貼賣房廣告單的房仲重罰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房屋仲介業者術語中的「貼小蜜蜂」,就是四處張貼賣房傳單,是破壞市容兇手之一。為有效遏止房仲業者隨處貼小廣告歪風,北市環保局全面啟動獵蜂行動計畫,派出專門的稽查小組,布下天羅地網,就是為了杜絕房仲這項錯誤的行為。

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該小組成員皆配有行車紀錄器及電動機車,藉由電動機車靈活機動性與行車紀錄器具超廣角視野、高畫質影像及可長時間連續錄影之特性,除可大為提昇取締證據力,讓違規者無所遁形,又可避免稽查人員因跟拍時發生行車安全之顧慮。

未來稽查小組成員將各行政區易遭張貼廣告之熱點區域,進行埋伏守候或來回巡邏,尤其是大安、信義及中山等重點區域執行取締工作。如違規張貼傳單的人具有不動產經紀業營業員身份,一律移送至地政局,並以違反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重罰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甚至要公佈違規業者名單。所以親愛的房仲們,還是當個守好的好市民,維護市容也兼顧荷包。


昨天在寫下水道的討論時
還沒注意到這件事

回家後越想越覺得奇怪
縣市合併前
原台中市的下水道接管率 42%
合併後
新台中市的下水道接管率剩 13%

這告訴我們
原台中縣的下水道接管率幾乎是零...

要是老胡會挨罵
那原台中縣更是令人無言

幾乎什麼都沒有 什麼都沒做
卻可以欠快六百億

沒有衛生下水道其實是件很糟糕的事
要不是有化糞池的發明
只怕台中縣早就因為傳染病全死光了
(是的 要分辨自己家是不是有接下水道
就是看有沒有裝化糞池)

今年夏天 台中市政府把關閉的大安海水浴場重薪開放了
這個海水浴場為什麼會關?

大腸桿菌超標....

這種菌通常存在人類的腸道裡
有這東西表示 應懷疑有被人類排洩物污染

這兩件事加在一起
就應該要知道
在下水道接管率低 人口又多的中南部河流出海口
其實是非常髒的....
完全不適合做任何的水上活動

然後原台中縣政府還在大安溪出海口蓋海水浴場....

想到兩千多年前的羅馬城就已經 100% 接管
身為原台中縣民的小弟只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