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車捷運 中港線「站」定位


很好玩嗎? wrote:
就是因為台北先蓋了。...個人從來沒有反對過MRT,但是我也認為中港BRT是一定要做的建設。
個人是支持多元化大眾運輸系統取代目前以私人交通工具,尤其是以汽車為主的交通模式。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不管MRT先蓋後蓋BRT都一定要蓋,因為這是台灣路權的革命。
MRT因經費問題延宕只是一個契機而已。(恕刪)


我個人不會因為您有什麼身分或使命,就推翻您的論述內容
但是,這個目前[定案]的市長政策,您能不能花點力氣去:
規劃垂直交叉路面的問題---塞塞塞
行車面積縮小的衝擊---其他車輛呢?
場站的規畫---捷運公車站?舊站牌?新站牌?

說完您的理念,該上正菜了!
1.你有看過台北車站地下化後!在台北車站的平面道路沒有再塞車過嗎?
所以以都會大眾運輸建設的案例來說,台北捷運不是成功的案例。

2.台北捷運啟動後~公車仍然繼續營運!高雄一樣也是!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3.在日本買車跟在台灣買車不一樣!
所以請勿以日本來舉例!
(光一台車以10年計!單單要繳的稅金你知道會比台灣貴多少嗎?買車還要附停車證明勒!)
汽機車總量管制也是台灣政策的大方向,在未來大眾運輸系統漸趨完整後,終究必須制定一套類似的線條件來線縮汽機車氾濫的程度。

5.BRT蓋了以後! 我敢說MRT應該是胎死腹中了!
以下是台中市政府有關捷運藍線部分的進度說明節錄
辦理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
本局於99年8月23日奉交通部同意補助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部分經費800萬元,併同臺中市政府400萬元經費辦理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勞務採購案招標作業,並於99年12月23日與得標廠商簽約,本案簽約金額為1,160萬元,已於100年1月26日召開期初審查會議,並於100年7月20日召開期中審查會議,預計完成日為100年12月31日。目前已辦理「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藍線可行性研究說明會及公聽會」共五場:100年11月1日於中區勞委會職業訓局召開說明會、100年11月2日於太平區公所召開說明會、100年11月15日於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召開公聽會、100年12月6日於沙鹿區公所辦理說明會,100年12月7日臺中市政府新市政中心辦理公聽會。委外廠商將於100年12月17日提送期末報告書,本局將儘速辦理期末報告審查會議,預計於101年1月下旬完成。

6.以短期來說!以長遠來看!我都認為應該蓋的是MRT! 而非這種BRT!
以現實面的短期來說MRT工時無法與綠線以及台鐵紅線同時通車,無反滿足初期路網完整性以及縮短初期燒錢時間的條件。
再說,未來就算有MRT路網,還是會有許多MRT到不了的死角,終究必須靠這些彈性較大的平面捷運系統來彌補涵蓋率不足的問題。
長期來說藍線MRT的規劃建設仍然是推動目標,但以短期十年內來說仍必須以中港BRT作為過渡方案才能提早改變台中的交通結構。

TONY-17 wrote:
規劃垂直交叉路面的問題---塞塞塞
行車面積縮小的衝擊---其他車輛呢?
場站的規畫---捷運公車站?舊站牌?新站牌?

這個問題就有趣了。
雖然台中市政府目前是說的部分平面部分高架的規劃方向,但是就細部設計公布之前,都還是會有人質疑。
中港路主要的車流量是來自國道1號中港交流道,目前台中市政府的規劃將下交流道往市區方向的車流強制引導到環中路以及74號環狀快速道路。中港BRT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中港路沿線從台中火車站道東海大學間的人潮,這也能夠轉移部分汽機車族,所以BRT通車後中港路上的實際擁塞度跟目前是差不多。
造型的部份因為美感端看個人主觀就不在這多說,目前確定的BRT的車站是封閉式月台、月台高度與車門齊高,加上有VAL定位系統,所以基本上是跟軌道捷運一樣月台車門無落差以及階梯。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1.你有看過台北車站...(恕刪)


您這位仁兄可以去當政治圈的儲備幹部了!
我要的問題~你都跑題了! 你自己也不自覺~
還洋洋灑灑的打一堆~貼一堆~
做點功課嘛! 不要跟電視滴政見發表會一樣!
問的跟答的都不一樣! 那又何必當同意代表!
要能端的上菜!那我不介意你當同意代表~
但是~ 您這樣太叫人失望了!

1.如果台北捷運不是成功的案例!
那為何台北捷運要延伸到到林口!
準備跟桃園相接!

2.既然公車都不會停駛了!
我要一個長的跟公車一樣的BRT幹嘛!
還平面道路的勒!2台公車一起開!好玩嘛~

3.汽機車管制!賣鬧了啦!您哪聽來的啊!
這條路也不可能通過的啦!你讓 光陽!三陽!山葉!眾車商喝西北風喔!
而且也不可能走這一條丟猴的規畫! 你知道台灣的汽機車組裝廠的人口嗎?
你是要逼車廠裁員喔!

5.BRT蓋了以後! 我敢說MRT應該是胎死腹中了!
都沒下文了~您還在轉貼! 真的BRT蓋了!還有MRT可建!那才是真的!
其它通通是假滴! 要麻你轉貼給我看真的要蓋MRT再來說!
不然您終究還是個不稱職的同意方!

最後一項~ 我在看看啦~
你有下過中港交流道嗎?你知道如果真的引導到環中路會有什麼樣的情形嗎??
你自己走完之後再來說吧! 懶的再念你了!

出門去找電器行處理事了~ 掰掰!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許多人也許會擔心,開闢BRT專用道後,都市有限的道路資源會不會更加限縮,都市的道路擁堵是否會更加嚴重。如果我們理清了都市道路資源的分配原則,就會發現這樣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按照正確的都市道路管理理念,都市的道路資源不應該是按照"車"來分配的,而是按照車輛運載的"人"來分配的,一種車輛運載的人越多,那它就應該享受更多的道路資源。

所以,同一條道路上BRT車道暢通無阻,普通車道擁擠不堪,這對車輛是不公平的,但對人卻是公平的。開自小客車或者搭乘計程車出門,你將獲得舒適與自由,但同時你將不得不面臨可能的道路壅塞;而如果你選擇搭乘BRT,那麼,也許你的乘車環境不是那麼舒適自由,但你卻可以省下塞車的時間,獲得便利和快捷。

一條車道如果供小汽車使用,即使十分壅塞,每小時最多只能通過700輛車,2000人左右;但是如果該車道專供BRT車輛使用,每小時最多卻可以運送15000人左右。

在都市人多路少的狀況下,BRT系統能有效地利用少部分的道路資源,卻可以保障大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流動。
1.如果台北捷運不是成功的案例!
那為何台北捷運要延伸到到林口!
準備跟桃園相接!
不成功是指對台北市區內的塞車紓緩狀況,台北市政府只注重捷運的硬體建設,但是限制汽機車總量的配套政策卻完全忽略。


2.既然公車都不會停駛了!
我要一個長的跟公車一樣的BRT幹嘛!
還平面道路的勒!2台公車一起開!好玩嘛~

BRT能夠提供的運量以及準點率、硬體服務品質都較公車來得高。
不管捷運再怎麼蓋公車都不會停駛,因為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是靠多元化的大眾交通工具去構成以達到綿密涵蓋率的。
所以不太了解所謂公車停不停使跟要不要蓋BRT的關聯在哪?


3.汽機車管制!賣鬧了啦!您哪聽來的啊!
這條路也不可能通過的啦!你讓 光陽!三陽!山葉!眾車商喝西北風喔!
而且也不可能走這一條丟猴的規畫! 你知道台灣的汽機車組裝廠的人口嗎?
你是要逼車廠裁員喔!

很多已開發國家都這麼做,原來他們都中猴了。


5.BRT蓋了以後! 我敢說MRT應該是胎死腹中了!
都沒下文了~您還在轉貼! 真的BRT蓋了!還有MRT可建!那才是真的!
其它通通是假滴! 要麻你轉貼給我看真的要蓋MRT再來說!
不然您終究還是個不稱職的同意方!

難道要像小孩子般哭鬧說"我要MRT、馬上!!!"才叫稱職嗎?
藍線要蓋除了經費問題還得考慮舊市區都更問題,本來就不可能在短期內動工。


最後一項~ 我在看看啦~
你有下過中港交流道嗎?你知道如果真的引導到環中路會有什麼樣的情形嗎??
你自己走完之後再來說吧! 懶的再念你了!

依照我自己這樣走過是沒什麼問題啦!就多轉幾個彎而已。
不然您有意見也可以講出來。
倒是最近台中市政府在中港交流道到光明陸橋這段試驗車道分流已經有不錯的效果。
引開下交流道的車流讓穿越高速公路的主線道一路順暢。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mz3sp23 wrote: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按照正確的都市道路管理理念,都市的道路資源不應該是按照"車"來分配的,而是按照車輛運載的"人"來分配的,一種車輛運載的人越多,那它就應該享受更多的道路資源。(恕刪)


這個: 人數/車輛面積
是正確的
無須討論這個理念

問題:
1. 達成的方法:用多數人繳的稅,去達成未必是多數使用人的政策,需要一些擔當
我指的擔當是:民選官員要明確納入政見,而非委屈.偷襲式的換方向
我指的擔當是:這個改變勢必會影響一部分人直接的利益(例如垂直路面的商家.居民),要敢說明,並且堅持做好

2. 運用的手段:已經是直轄市,可以徵收的地方稅彈性增加,議會過了就行...用於相關局處的市政,也不用怕監察院
然而,這個政策目前打算用[我就是讓你出門不方便],來提升公共運輸人口
跟台北和先進國家是[我把捷運建構得很完善,請使用]...有一樣嗎?
再者,剝奪權利就是一種稅捐
你可以通過進入特定區域車輛,徵收塞車稅,空污稅來提高使用成本,但絕非放著讓你使用不便的剝奪路權

市長在競選時有跟市民說清楚,是要做BRT嗎?
如果當初規劃是高架+MRT,
現在跟同為執政黨的中央要不到......
1. 要堅持下去,要MRT
2. 公投
3. 請辭去市長職務


TONY-17 wrote:問題:
1.民選官員要明確納入政見,而非委屈.偷襲式的換方向
我指的擔當是:這個改變勢必會影響一部分人直接的利益(例如垂直路面的商家.居民),要敢說明,並且堅持做好

3.市長在競選時有跟市民說清楚,是要做BRT嗎?...(恕刪)

這兩個問題一次解決,來,請跟我唸一遍 大眾捷運法 第一章總則篇 第3條條文

本法所稱大眾捷運系統,係指利用地面、地下或高架設施,不受其他地面交通干擾,採完全獨立專用路權或於路口部分採優先通行號誌處理之非完全獨立專用路權,使用專用動力車輛行駛於專用路線,並以密集班次、大量快速輸送都市及鄰近地區旅客之公共運輸系統。

請問對於大眾捷運系統的定義了解了嗎?
BRT就是一種大眾捷運系統,這應該是要由法律所定義,而不是政客所定義。

老胡在競選市長的時候,他說過要讓台中有七條捷運,
但是他不曾說過那七條保證是高架或地下化的系統。
這裡有當時的實況影音(5:50秒開始),詳細內容請搜尋"台中交通168",官方網站還有留著沒撤掉呢。
網路搜尋當日新聞,有說到七條"軌道捷運"的,只有自立晚報的新聞稿,
其他媒體的同一則新聞都沒提到,想必是該記者筆誤。

至於說擔當,我希望市長想要表現擔當時,如你 我 等...希望台中交通環境更美好的市民們,
可以站出來支持他!而不是只在網路上說風涼,到頭來還是保持沉默,要他在市議會孤軍奮戰,
面對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砲轟。要讓大家知道不是只有反對的聲音,你做得到嗎?

TONY-17 wrote:
2.運用的手段:已經是直轄市,可以徵收的地方稅彈性增加,議會過了就行...
用於相關局處的市政,也不用怕監察院

然而,這個政策目前打算用[我就是讓你出門不方便],來提升公共運輸人口
跟台北和先進國家是[我把捷運建構得很完善,請使用]...有一樣嗎?...(恕刪)

直轄市 所以稅收增加?
哈...你可知道增加的稅收(歲入)遠比不上增加的歲出嗎?
原臺中縣為何會這麼窮、負債累累?
其原因並不會因為跟台中市合併升格後就會消失!

市議會即使是藍營市議員,也曾說蓋BRT捷運時建議要中央最好是全額負擔經費,
不然也是越多越好。很多人以為蓋條捷運只要地方政府通過就行,
是很天真的想法,事實上地方政府沒有一個是負擔總費用50%以上的。

至於台北和先進國家是[我把捷運建構得很完善,請使用]...真是這樣嗎?NO!
看看高雄的例子,十字路網加上公車路網,照理說已經具備完整架構,
可是使用率卻比不上台北捷運剛建好十字路網的同時期。為何?
就是因為台北早在十幾二十年前,"開車騎車出門就是不方便";
高雄卻直到捷運蓋好兩年了,依舊是路寬好開好停車,"開車騎車出門都方便"。

PUSH和PULL手段都有,才是先進國家促進民眾多利用大眾運輸的方式,兩者少其一就不會成功!
mz3sp23 wrote:
老胡在競選市長的時候,他說過要讓台中有七條捷運,
但是他不曾說過那七條保證是高架或地下化的系統。(恕刪)


所以現在是在爭議:市長有沒有說過或暗示過台中市會有MRT,還是捷運的定義?

我沒有要爭學理上或法律上的定義,我要爭的是[可不可行],[何者較佳]

至於市長的政見是否跳票,不是搽脂抹粉可以掩飾
他的政見,BMW在目前規劃,M已經不見了

台中168政見

請不要跟我解釋:[M本來就是綠線的南段],政見或部落格可以改,但是凡做過,必留下DNA
給市民什麼意象和認知,才拿到票的?
還是[METRO]一詞,在台灣的專業幕僚下,可以再創新語意?

我可以投他一票,但是,他不能兩手一攤...沒能要到的東西,就說是中央不支持
那麼好要,我選你做什麼!

我個人也可以在BRT需要大刀闊斧的重新規劃中港路交通動線時發聲相挺,但是
當政策轉彎,卻還說[還是有藍線捷運]...人老了,臉皮也會變厚嗎?
當市長的,要改政策,要與時俱進...可以,請完整規畫好再提案
你要我看清現實,中央不給錢
1. 這是院會和立法院層級可以解決的,而執政黨是同一個
2. 一定要做藍線BRT,請拿出擔當,及早處理幾件攸關成敗的大事:
該封的慢車道(公車和機車要走吧);
該管制的路口(BRT不怕塞,整個塞住時,連BRT都立正站好了)
該解決的市中心場站,人行道至捷運站牌規劃(我都在替市長擔心20億可以做甚麼!)

難道專業幕僚素位尸餐? 還是素位而行? 這兩個素位不一樣...
要玩文字遊戲,豈是主官的擔當?

一條藍線而已,就要市長有擔當,TO BE OR NOT TO BE...去要到,或下台

你說這不嚴重嗎?
一個被以為,也被暗示的很清楚的規劃,比台中市一年經費還大的一條藍線
不嚴重嗎?

還是只想著進行政院,總統府?
如果不能連任,他和局處首長就沒救了
然而這意味市民有救了? 那我寧可施工慢一點,看誰的政見是[藍線先不動,除非有高架或地下軌道經費]



很好玩嗎? wrote:
1.如果台北捷運不是...(恕刪)


如果只是要提升公車品質

1.值皆規劃六條公車專用道

比起專線專用的BRT 公車專用道的效率更高 而且更符合成本考量
一條BRT 僅能通行 一個線路的公車
一條公車專用道 可以讓所有公車共用線路每個區段都可以共用

公車專用道無需購置 預收站的收票機器

公車加開班次
台中市公車最大的問題就是補助不足
每間客運公司拿到補助也只能在尖峰時刻15分鐘 離峰30~40發車
免費客運 老時說除非必要很有時間 不然一般時段也不會有人搭乘

老實說如果要委曲求全

那我寧可 政府規劃多一點單純的公車專用道



凡斯 wrote:
比起專線專用的BRT 公車專用道的效率更高 而且更符合成本考量
一條BRT 僅能通行 一個線路的公車
一條公車專用道 可以讓所有公車共用線路每個區段都可以共用...(恕刪)

老弟...建議你多看點相關資訊吧...
BRT不是新的東西,各地行之有年,網路上很多相關資訊可以找

一條BRT專用道,並不一定只有一條路線在跑,兩條路線的站點是可以部分重疊的
為了什麼?可以不出站轉乘其他路線

分享網路上找到的圖


可以發現"共線轉乘"的方面,BRT系統擴張服務面的彈性和速度會比MRT來的優良

以後中港路上的BRT專用道,未必就只有藍線BRT的車子在跑,也許會在A09、A08兩站共線後
兩條路線 沿河南路 往北接逢甲大學、水湳經貿生態園區等...;往南接大都會歌劇院、交六轉運站
擔當起人口稠密區通勤輸運和搭乘外縣市公路客運旅客轉乘至市區的責任

在大陸的BRT系統,收費大多採一票到底,
有許多城市是規劃為 [同站、不同BRT線之間轉乘] 是不加收費用的
反正就是無論搭幾站,進、出站時各刷一次卡,只扣一筆固定車資。


此外公車專用道意味著什麼?就沒有辦法省下"車外收費"的時間了
有在搭公車的人都知道,等待上下車的時間可能跟行車時間一樣長,尤其是尖峰時刻
另,即使是採用低地板公車,也比不上BRT車廂地板與月台面齊平、開口大進出快速,人性化的優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