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有看過台北車站地下化後!在台北車站的平面道路沒有再塞車過嗎?
所以以都會大眾運輸建設的案例來說,台北捷運不是成功的案例。
2.台北捷運啟動後~公車仍然繼續營運!高雄一樣也是!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3.在日本買車跟在台灣買車不一樣!
所以請勿以日本來舉例!
(光一台車以10年計!單單要繳的稅金你知道會比台灣貴多少嗎?買車還要附停車證明勒!)
汽機車總量管制也是台灣政策的大方向,在未來大眾運輸系統漸趨完整後,終究必須制定一套類似的線條件來線縮汽機車氾濫的程度。
5.BRT蓋了以後! 我敢說MRT應該是胎死腹中了!
以下是台中市政府有關捷運藍線部分的進度說明節錄
辦理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
本局於99年8月23日奉交通部同意補助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部分經費800萬元,併同臺中市政府400萬元經費辦理捷運藍線可行性研究勞務採購案招標作業,並於99年12月23日與得標廠商簽約,本案簽約金額為1,160萬元,已於100年1月26日召開期初審查會議,並於100年7月20日召開期中審查會議,預計完成日為100年12月31日。目前已辦理「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藍線可行性研究說明會及公聽會」共五場:100年11月1日於中區勞委會職業訓局召開說明會、100年11月2日於太平區公所召開說明會、100年11月15日於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召開公聽會、100年12月6日於沙鹿區公所辦理說明會,100年12月7日臺中市政府新市政中心辦理公聽會。委外廠商將於100年12月17日提送期末報告書,本局將儘速辦理期末報告審查會議,預計於101年1月下旬完成。
6.以短期來說!以長遠來看!我都認為應該蓋的是MRT! 而非這種BRT!
以現實面的短期來說MRT工時無法與綠線以及台鐵紅線同時通車,無反滿足初期路網完整性以及縮短初期燒錢時間的條件。
再說,未來就算有MRT路網,還是會有許多MRT到不了的死角,終究必須靠這些彈性較大的平面捷運系統來彌補涵蓋率不足的問題。
長期來說藍線MRT的規劃建設仍然是推動目標,但以短期十年內來說仍必須以中港BRT作為過渡方案才能提早改變台中的交通結構。
TONY-17 wrote:
規劃垂直交叉路面的問題---塞塞塞
行車面積縮小的衝擊---其他車輛呢?
場站的規畫---捷運公車站?舊站牌?新站牌?
這個問題就有趣了。
雖然台中市政府目前是說的部分平面部分高架的規劃方向,但是就細部設計公布之前,都還是會有人質疑。
中港路主要的車流量是來自國道1號中港交流道,目前台中市政府的規劃將下交流道往市區方向的車流強制引導到環中路以及74號環狀快速道路。中港BRT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中港路沿線從台中火車站道東海大學間的人潮,這也能夠轉移部分汽機車族,所以BRT通車後中港路上的實際擁塞度跟目前是差不多。
造型的部份因為美感端看個人主觀就不在這多說,目前確定的BRT的車站是封閉式月台、月台高度與車門齊高,加上有VAL定位系統,所以基本上是跟軌道捷運一樣月台車門無落差以及階梯。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