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lulu724 wrote:
樓主您好, 一直以來...(恕刪)
台中我不熟,需要做點功課,明後天再回你
但買了存美術後都沒買其他房子,就知道不容易
何況當初還被一群人笑盤子…
當然那些人現在不笑了,有點嫉妒始終免不了
買房子這檔事,我知道古早前更便宜
但我從來不像許多人,整天想著以前多少錢而猶豫不決
關鍵在於:現在是上漲中,還是快見頂了?
你想在台中買自住的房子,要切記我這句話!
以前講過:賣我的人賺很多,但我有機會賺更多,算吃虧嗎?
就像我買存美術,當初不到1200萬買的,賣我的人大概賺200多萬
漲到1500萬,其實每坪不到30萬,仍然算便宜時,樓下要賣
叫朋友來買,朋友卻說:你們以前才1000多萬買的,現在狂漲快50%,還要我買?
房子三天就賣掉了,朋友和好房子失之交臂不說,少賺起碼10%
剛搬進來時,管理員笑我買在整棟樓最高價
到今天我房子帳面漲了起碼500萬,換誰笑?
不過,提醒你,看起來上漲速度增加,其實是總價越來越高,上漲比例又不變,讓上漲金額變多
相對來說,我台北房子,每間每年大概漲1000萬,但速度其實是越來越慢
有機會,我就一間一間賣掉,不像一般人捨不得賣
先說到這裡吧




每天都在吃驚,因為常常又會新認識一個又一個,一對又一對啣著金湯匙長大的年輕夫妻,帶著小朋友,或是大肚子。唉!八字好還真令人羨慕到流口水呀!房貸?利率?金融風暴?不景氣?...甚麼都不敵八字漂亮!



坪數多大的房子才夠用?現在的小家庭,小倆口大概兩個人,有時候能生兩個小孩子就不簡單了,生三個的,目前看起來還是很少很少。其實,室內約50坪上下五坪,真的很夠用啊。人的感官很特殊。那種透天的上百坪的好幾層的空間,絕對比不上一個平面50坪的感覺那麼舒爽。[家]應該是一個平面,將家切割成好幾個平面之後,試圖用電梯或是樓梯串連起來,真的串連不起來呀。整個家的生活空間,如果用電梯或是樓梯串連起來,生活在其間,無疑的會有讓彼此關係疏遠的遺憾。人對空間的感覺,會隨著平面的感覺而延伸。但是很難隨著立體的空間而延伸。家的感覺,應該也是如此。能夠把所有的家庭成員的空間擺在一個平面,就千萬別擺成好幾個平面用樓梯與電梯串連起來。家不必大,最好能夠全家共同擁有一個平面的空間最好!

7-SO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事實是,我對台中整個市場不夠熟悉,對中科也沒什麼概念
感覺上,中科的工廠都很大,但與主要辦公商圈相比,工作機會似乎不算很多,很難正確回答你這個問題,但可以給幾個方向,你自己好好思考
一個是撐不撐得住、另一個是增值性!
不過,單純以「感覺」來看,台中房價已經偏高
因為以平均數字來看,真正住在台中的高收入族群不夠多,房價卻逐漸走向針對高收入的人
當投資客紛紛退場時,價格就不容易撐得住!
買第二房,原本的老屋卻不賣,基本上也算是投資客了
因為每戶人家只需要一間房,若經濟出現狀況,這群人肯定優先賣掉多餘的房子,房價支撐力就受到考驗
不過,你既然在中科附近工作,就依據自己的能力,在附近找合適的房子就好
簡單講,就是按照一般50%房貸的標準來找房子:
自備款300萬,就買600萬的房子,或貸款額度為年收入的10倍
如果你能做到合理的負擔購屋,那麼,在地自住買盤是否撐得住現在的房價,其實你不用太擔心
因為如果你的收入算中等,在台中,至少在中科附近來說,你就是所謂的在地買盤的代表
也代表這個區域的主力購屋族群
如果主力購屋族群,能夠合理地負擔購屋,那問題就不大
如果連你自己都覺得購屋壓力很大,很擔憂咬牙硬買後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我勸你還是再考慮考慮
這代表,當地的房價已經漲到主力購屋族群難以負擔的程度了,房價往下修正就會是遲早的事情
以自住的角度(考慮交通、生活機能等等)來考慮買屋,就不會偏差太大
因為這樣考慮購屋,你想買的地方,基本上就會有夠大的需求,比較撐得住
但,如果用投資客角度,抱持著買了房,想賺多少多少,被套牢的機率就會大增!
投資客想著都是當地的建設、遠景、夢想
但萬一建設、遠景不如預期或停頓,房價就會有很大的修正壓力,夢想也就破滅了
例如機場捷運延後2年通車,原本炒得很火熱的機場捷運的捷運宅,買氣馬上大受打擊
再者,有捷運站,不代表全部的生活機能
當初一頭熱,跟著去做夢的人,很快就會發現生活不便,住沒多久,就想搬離
雖然這類重劃區,話題不斷,很容易吸引媒體的目光、以及吸引投資客進駐
但,其實是建商土地還沒開發完成,他們還要想辦法炒,維持住人氣
但仔細看,你應該能發現這些都是遠景,甚至是夢想而已
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港經貿園區
南港經貿園區已經發展10年之久,確實有許多公司都設立在這裡,也確實有很多人在此工作
同樣有捷運站,但至今周遭生活機能幾乎是零,只有零星商店
早就規劃有百貨用地,但捷運都已通車很久,百貨興建時間仍遙遙無期
因為房子蓋好了,找投資客買不難,但百貨蓋好了,沒生意可是要賠自己的錢,而且洞越來越大,當然會十分謹慎
簡單講,南港經貿園區其實就是辦公商圈而已,下班後這裡根本沒有人氣
留不住人氣,當然毫無商機可言,更不會有生活機能
沒有生活機能,留不住自住客,更沒有商機可言,也不會有生活機能,就這樣形成惡性循環
但,內科對內湖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影響
內科的存在,讓內湖越來越多人居住,但也越來越擁擠
早期的內湖其實算是郊區,人潮很稀疏,生活機能並不完整
但遠雄在內科蓋了一堆廠辦,剛好趕上台灣電子產業興起後擴張的需求(需要全球營運總部)
結果,越來越多上班族必須要內湖上班
偏偏內湖與其他地區的交通都十分依賴橋樑,導致內湖與其他地區的交通也越來越擁擠
在內科上班的人,就算原本居住在板橋、中永和,考慮到每天的通勤,只好搬到內湖定居
越來越多人住的情況下,商機越來越多,吸引許多人來內湖開店,生活機能越來越完整,又進一步吸引許多人來定居,形成良性循環
但很多人卻錯誤地把內湖的發展,簡單地認為是內湖捷運
相對地,南港經貿園區並沒有迫使這些人必須在南港定居,又或是南港居住條件差,價格又貴…
總之,如果中科對周邊的影響,能像內科對內湖的影響,從投資角度來看,就值得你下手買!
報告完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