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去看看台中機場旅運量統計,其實國際線已經遠多於國內線。
這次的新聞,是從六月初桃園機場淹水後市長一直對中央喊話後開始的,
到最後月中的中央地方三方(交通部 國防部 台中市)協商後,
能夠確定的事情也只有把航空站改成國際機場"改招牌"這一件事而已。
真正需要的硬體設施、建設經費,沒有一樣有真的答應給台中
足夠長的新跑道、寬度不足的滑行道需要擴充、需要更多停機坪
交通部只回應「將儘速辦理興建工程,盡可能提早完工」
根本就是說了等於沒說...
其他市府新聞稿中洋洋灑灑的,都只是中市府"建請"中央檢討規劃內容
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卻已在各種媒體大肆宣傳清泉崗升級成國際機場
仔細一看,交通部同意的只有"改名"一項,務虛而不務實,真的讓人搖頭...
雖說毛有其專業考量,但由此可見即使中央地方同顏色,也未對台中有特別照顧
機場亦如是,捷運亦如是
很多事情老胡就只有自己吞下去,發展台中只能自立自強
同樣一件事,兩個市長,後來發展的結果台中機場旅運量是遠超過台南機場了
可是一個被市民放棄,一個還是五星市長
以後究竟會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畢竟是大多數民意的選擇
--
毛治國:一線機場資源花光光 就是民粹
他說,星港之所以能創造那麼高的GDP,靠的就是轉口貨運,台灣也一樣,應該要讓全世界「矇著眼睛就知道把人跟貨往桃園送」,而不是還要想去歐美要到桃園、大陸要去台中,這也就是樞紐機場的意義。他更不客氣地說,要成為一線機場門檻非常高,清泉崗只有一條跑道,「請問第二條跑道的地在哪裡?」航廈夠嗎?
「更何況,在我任內,這些機場也不是零投資。」他說,當時台中也要求分配航線,「沒這回事,我要求他們『要自己創造市場』」,後來台中有兩百多班包機,「是胡志強一個城市一個城市跑出來的,我也把同樣的話告訴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