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同一地段的地一塊30坪的建地每坪不到6萬元、隔壁的地主正在賣15萬元一坪、假設建材成本一樣的情況下、售價是會因為土地價造成非常大差距的價格舉個例子: 台南某建案是我認識的朋友在蓋、該地很久以前每坪才2.5萬元得標、6年前蓋房子成本約7萬元一坪、成本合共大約5百萬、他當時賣6百萬左右給附近鄰居和朋友的第2代。數年後、有一個發展商花了每坪7萬去買他隔壁的地來蓋、買的都是外來的人、成交落在大約一千三百多萬。aa11zzxx wrote:同樣路段上有賣一坪70(恕刪)
假使你是建商也沒用 你想做不代表就能這樣做難道你要一個老闆 從掃廁所到領導公司都親力親為嗎?很多時候 貪的不是老闆 而是下面手上有點權力的人老闆很難做的 也不是什麼都能掌握即使可以 有時候又為了某些事情 必須睜一眼閉一眼太多狀況劇了 至少我們家族這邊的 也不少有這樣的事情
楊國金 wrote:台南同一地段的地一塊30坪的建地每坪不到6萬元、隔壁的地主正在賣15萬元一坪、假設建材成本一樣的情況下、售價是會因為土地價造成非常大差距的價格 如果你是建商,你會去買15萬元一坪的土地嗎?
是"開價"15萬元、我有問過他目標成交價位大約是10萬左右、反正不急著用錢、賣不掉就把這塊地留給她兩個兒子蓋房子用,所以最困難是找合適的建地、而且重點是要以什麼價格買建地、而不是房子要怎樣蓋、蓋房子的成本有限其實不會差太遠。隨風浮雲 wrote:如果你是建商,你會去(恕刪)
通常建地30坪那種,其實很少人會買來單獨蓋...主因在於容積率跟遮蔽率,決定了未來房子最大建坪。而老舊房子多數都是蓋好蓋滿,容積率可能老早到達法定上限,所以通常會搭配都更一些名義,但這只是透過一些手段提高容積率,但最重要的是遮蔽率,可以一樣,但不能更大,所以通常30坪遮蔽率假設60%,那每層最多30*0.6=18坪.....扣掉一堆哩哩摳摳扣,實際坪數可能更小。就以台北地區來說,會比較朝收購多個土地,整合成一個建地至少上百坪來蓋,這樣單層坪數也較高,對於部分屋主或地主也能達到1:1甚至更多。(不然剛剛例子建坪30,很難蓋回30坪一層給原屋主...)
讓台灣民主變獨裁!營造國家隊!工人立馬變公務員!土地徵收國有!社宅收租!地上權買賣經營!永久所有權買賣!全部繳國庫!私有土地只能賣給政府,或留著自地自建讓小建商生存,從此是建商看政府面子!國家控制房價與城市區域建築風格!歐洲風、日本風,來創造個台灣風!建商手上只會變成「商品」,競爭就會有花俏與眾不同的種類和流行,同區的房子奇形怪狀都有,這就是獨特現有的「台灣風」,想改變這奇葩的台灣風,變成真正國際讚賞的台灣風格,必須國家來控制!但很多事情已經是過去式和進行式,雖然房價最貴的是土地,但不同型態的建築公設5%~35%都已成商品中的一環,公寓、華夏、大樓、集合式住宅,產品的進化過程,如何可逆,沒補償措施,會暴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