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市民期待超過20年的「市政路延伸工程」,在市長盧秀燕的積極推動下,即將於今年3月底完成第1標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工程,預計5月完成驗收後,先行通車啟用,屆時不僅能有效改善周邊交通、提升行車順暢度,並將成為未來捷運藍線在台灣大道工程段施工期間的替代道路,進一步強化台中市的交通運輸網絡。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市政路延伸第1標工程」涵蓋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全長750公尺,總經費達23億8,930萬元(其中工程費9億793萬元、用地費14億8,200萬元)。該工程預計於3月底完工,並於5月開放通車;通車後將有效紓解工業區一路往台灣大道、朝馬路及周邊路段的車流,並將車輛分流至安和路及南屯交流道,進一步改善區域交通。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市政路延伸工程在盧市長積極推動下,秉持「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精神,並在中央、議會支持預算及地主成全下,突破萬難成功啟動,今年將完成第1標通車,為工程帶來歷史性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市政路全線打通後,將成為捷運藍線在台灣大道路段施工期間的替代道路,完整區域交通路網,為市民帶來更便捷的出行環境。
建設局表示,市政路延伸第1標工程(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在建設團隊積極協調下,已順利排除各項管線問題,目前工程進度已超過9成,並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將於今年3月底前完工。此外,第2標工程(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面臨跨越筏子溪、穿越高速鐵路及國道中山高口速公路等複雜工程,施工難度極高,目前工程進度已達20%,預計於115年底完工。(3/23*7)*建設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建設局 陳先生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33223






台中市民期待多年的「市政路延伸工程」,在市長盧秀燕的積極推動下,第1標(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日前已順利完工,目前正進行驗收作業。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施工單位已完成路燈測試並全面點亮,讓原本昏暗的街區明亮起來,為城市夜景添上一道光芒,也象徵通車進入倒數階段,預計5月驗收完成後開放通車,可望紓解工業區一路至台灣大道及朝馬路的交通壅塞,請市民家人拭目以待!
陳局長表示,市政路延伸工程第1標(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全長約750公尺,總經費約23億8,930萬元,其中工程費約9億793萬元、用地費約14億8,200萬元,目前已進入驗收階段,而路燈部分也已全面接電並完成點燈;通車後可望紓解工業區一路至台灣大道及朝馬路的交通壅塞,並串聯安和路與南屯交流道,整體提升區域通行效率。
陳局長進一步指出,此路段未來也將作為捷運藍線主線(台灣大道段)施工期間的重要替代道路,不僅減輕施工對交通的衝擊,更強化台中市整體交通網路的韌性與便利性。
建設局表示,目前第2標(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正積極施工中,由於需跨越筏子溪及穿越高鐵與國道一號等重要交通設施,工程難度高,目前已完成約20%,預計明年底完工。感謝地方民眾支持與中央、議會協助,市府團隊將持續以最高效率推動各項重大建設,提供市民更安全、便捷的交通環境。(4/12*17)*建設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建設局 陳先生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33223




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台中市民引頸期盼近20年的重大交通建設「市政路延伸工程」首段,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於今(26)日正式通車。台中市長盧秀燕親自主持通車典禮,直接見證這條被譽為「黃金大道」的關鍵道路正式啟用。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市政路延伸工程推動過程歷經『造價高、意見分歧、施工困難』三大挑戰。為克服400多位地主意見整合、跨越高鐵、國道與筏子溪等地形限制,市府自籌高達50億元經費,這條路不僅是七期與工業區間的重要連結幹道,也是捷運藍線施工期間的交通替代要道,通車後將有效分流車潮,提升區域交通效率。」
而市政路第一段開通,在地代銷業者何培睿則分析:「市政路的歷史地位,不亞於台灣大道,不僅可紓解車流壅塞情形,實際受惠區的4大園區包含台中工業區、中科、水湳經貿、精密園區,在住宅市場來說,直接受惠區就是單元一、嶺東、西屯等區。」
台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第一標工程全長750公尺,總經費達23億9254萬元,今日正式啟用。通車後可有效分擔工業區一路往返台灣大道、朝馬地區的交通壓力,並引導車流至安和路及南屯交流道。」
未來,第二標(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也已於2023年1月開工,工程進度達20%,預計2026年完工。完工後,來全線通車後,將成為貫穿台中東西向的第二條「台灣大道」,串聯工業區、都會公園與中部國際機場,進一步提升台中城市競爭力。
對此,福中里長廖阿月表示:「七期與工業區間土地取得不易,市府能克服眾多協調與施工困難堪稱『不可能的任務』」
何培睿也說:「從房價來看周邊房市,單元一、嶺東、西屯等,最直接受惠的區段就是房市基期偏低的忠勇路、嶺東等地區,過去被視為南台中首購天堂的地區,隨著市政路開通、區域本身就有完整的高速路網,等於是房市大禮包,加上對比7期區域行情僅4折價,預計未來更多科技業移居後,會帶動一波移居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