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316分
文章編號:87988049

個人積分:1174分
文章編號:88051118
howar11114 wrote:
沙鹿車站原規劃我們都知道鎮南路要徵收多少土地及花費多少時間?
以及為什麼特地轉彎到重劃區令人起疑竇?
改走台灣大道確實是比較理想的方法,
省掉土地徵收的時間及經費!
但終點轉彎卻是讓人起疑竇,市府應該解釋清楚!
轉彎的效益是什麼?
當初路線會拉到台中港不是為了開通海港門戶嗎?
讓坐船的旅客進來後可以直接搭捷運。
另外廢坪頂增設正英站更是讓人傻眼! 這才是整條路線最讓人質疑的地方!
正英站那邊人口少又是陡坡! 硬要設站成本勢必增加!
是否為了服務權貴而增設站點! 讓人懷疑!
不過中央資源分配大小眼已是如此明顯!
現在又卡台中藍線!
不管原因如何,讓民眾的觀感真的很不好!
對於民進黨的選情完全是扣分!
聰明的民進黨是否應該在選前讓藍線過關呢?

windflowers wrote:
改走台灣大道確實是比...(恕刪)
當初終點拉進台中港區,主要目的是為了設立機廠所需的大片空地,順便可以增設一站方便旅客通行,然而最後商議的結果,港務局決定土地要另作他用,否決給藍線設立機廠,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一定要拉近台中港區,那邊畫一個同心圓,能服務到的人流只有outlet的員工以及客人,圓有一半以上是在台中港管制區內,能夠服務的人流少之又少
現行規劃可以將服務範圍擴大至舊有的街庄甚至是中港新市鎮,板上之前也有人po文提到統一集團規劃在捷運站旁邊設立統一物流中心,相比原版也能有更多的人流
另外關於坐船的旅客,實際上台中港旅客服務中心離林版跟盧版的距離是差不多的,可能盧版距離還比較近
正英站沒什麼好說的,個人建議別設站
現在這個階段更改路線就要重跑一次流程,規劃、環差、重新審核,一來一回可能又要一年以上,少設一站倒是不會影響太多,還可以減少經費

個人積分:2558分
文章編號:88060336

個人積分:2558分
文章編號:88064021
1. BRT的站體 就是老胡爭取藍線失敗後 要培養捷運人口設置的 那時正英站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 BRT 的站體 和現藍線的站體 幾乎都是一樣的
2. 當初 藍線機廠 要設在坪頂站和正英站的中間位置 為什麼坪頂站不設站
第一 它距離東海別墅站 太近了 列車剛起步又煞車 對列車很傷
第二 最大的重點了 東海別墅站在地底下 藍線機廠在平面或高架
列車從 地底下出來 要到藍線機廠 需有足夠的距離 來緩衝爬坡斜度
坪頂站當初被取消 就是剛好在 緩衝爬坡斜度的範圍內
3 現在 藍線機廠 又移到 台中港區了 而坪頂站有規劃設置嗎 還是沒有
因為兩站距離太近了 所以還是只有東海別墅站
但站體設在原東海別墅站和坪頂站的中間 用地下街的方式 連接 兩站的出入口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