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您敢蓋捷運嗎? 高雄的前車之鑑您不怕嗎@@

kenji1075 wrote:
最近想到一個idea...公車候車亭可以用高畫質LED螢幕或是LCD螢幕(恕刪)

BRT"捷運站裡面"是一定有的
但是其他公車站牌所在之處都要這樣搞嗎?
連水溝蓋、反光鏡、電纜線都會有人半夜偷搬走了
只有捷運站裡有辦法裝吧...有心賊人是防不勝防啊...
原來如此,那真的是很方便了


裝液晶螢幕,不錯主意,現在液晶螢幕超便宜,24" 3千元就有

或許可以裝上面有 web cam 一體成形那種
因為有一顆攝影頭在哪裡,多少有嚇阻偷竊作用

如可以有效利用,還可以當治安攝影機
有發生什麼刑案或車禍的時候,可以申請調閱錄影出來看
像電影常演的那樣

單單站牌,搞那麼高級,也許會被說話
但如果說:這是電子看板 + 治安攝影機
有多少公車站,換言之就佈署多少治安攝影機,說不定有些許說服力...
不管有沒有坐公車,它是電子站牌,也是保安系統,誰都有好處
增加安全,人們喜歡安全

錄影不一定網路上傳(假如技術有困難或成本太高)
就用類似行車紀錄器,或 mp4 錄影機...之類的,記憶卡循環錄影
那種東西印象中,不要求錄影畫質,也有很便宜的,幾百元就有

但是竊賊有可能連紀錄器一起偷走
所以在保護的箱子,那塊玻璃或塑膠板設置偵測器
一旦偵測到破裂,或者被強制開啟,就會上傳影像,錄下是誰偷的

然後螢幕畫面的一小部份,還可以用來賣廣告,貼補成本
可以是文字跑馬燈,或者動畫,是動態的,應該會比較好賣
遠端傳資料過去就更換了,連人工都省了
以前賣廣告可能包月,或包牌子,以後賣廣告是算分鐘的,特賺

既然是動態,又可以顯示:氣象、文藝活動、政令宣導、社會輔助...等等的資料,好處多多

另外也可以變成臨時性的災害報警系統
例如別的地區有超級地震,而地震波還沒傳到台中市
電腦接收中央發布的災害信息後,立刻接管所有站點的螢幕畫面
用鮮艷的顏色狂閃,警示有地震來臨、海嘯、空襲....之類的
這樣應該蠻炫的,挺科技,演習的時候示範一下,成為示範城市

真不知道這些公車系統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真正好的大眾捷運系統是以顧客為導向
還要民眾配合系統去追蹤我的公車在那裡
到台北去取經吧
沒錢就不要蓋,市民可以接受
但錢要花在刀口上
要便民,要創新,要有特色
規劃的少數人,決定成敗
多花心思為市民,為自己的規劃負責
而不是到處集思廣意,取暖
認真看一下台中捷運規畫圖

再看看幾個夜市、商圈附近有沒有在動工

想一下後就會發現台中捷運其實還很遠...

如果沒法做到像台北一樣直接在商圈附近蓋捷運
要做到像高雄都需要接駁車或者要自己走一大段路去的話
那我想台中捷運就算蓋起來我還是寧願騎車也不想搭吧
沒事走冤望路做什麼?

老溫一 wrote:
至99年12底人口數...(恕刪)


沒建設哪來的回扣?

高鐵一開始也不是被罵到臭頭!

現在搭乘的人數不算太少!
蓋個市區纜車系統好了

最有特色,又比公車環保

倒覺得寧缺勿濫也不要寧濫勿缺~
就算要蓋BRT會怎麼蓋? 高架? 繼有道路拓寬? 地下化?
高架:那要蓋幾條線?
   三條?那路面得多寬你知道嗎?
   三條線的支柱不知道得用多粗了,台中有幾條道路可以容納三條線的高架道路?
   應該來回各一條吧!! 這都沒問題~ 只是醜了些!!
   再說~他們說培養公車人口之後再發展MRT,怎麼發展?
   繼有高架鋪設?BRT高架的來回共兩條線要怎麼鋪設MRT軌道?
   還是地下化?在原本高架下地下化成本又多高?
繼有道路鋪設:這和公車專用道有什麼差別?
地下化:電動公車?不然這些廢氣怎麼處理?

題外話
目前有個路程需要走路15分鐘? 你會走嗎? 我猜大部分的人會騎機車
腳踏車的也是有~但是少數! 走路的呢?
我猜年輕人會選擇走路的更是微乎其微吧!
要培養公車人口其實也不難阿~
增加個燃料稅,個人汽機車相關稅率讓大家非得用走的或者搭公車~
相對在這之前要給我們一個便利的大眾運輸~

大多人在安逸的環境下很少有人還會想要突破自己來成長~

Oliver886 wrote:
倒覺得寧缺勿濫也不要...(恕刪)


看了你回文的疑問就知道你一定不知道啥是BRT

爬個文吧

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
我當爸了 wrote:
看了你回文的疑問就知...(恕刪)


學生最怕老師改完考卷後, 只在上面看到分數~~
Oliver886 wrote:
高架:那要蓋幾條線?
   三條?那路面得多寬你知道嗎?
   三條線的支柱不知道得用多粗了,台中有幾條道路可以容納三條線的高架道路?
   應該來回各一條吧!! 這都沒問題~ 只是醜了些!!
   再說~他們說培養公車人口之後再發展MRT,怎麼發展?
   繼有高架鋪設?BRT高架的來回共兩條線要怎麼鋪設MRT軌道?
   還是地下化?在原本高架下地下化成本又多高?
繼有道路鋪設:這和公車專用道有什麼差別?
地下化:電動公車?不然這些廢氣怎麼處理?(恕刪)

高架橋柱的蓋法有很多種,不一定只能蓋在橋樑的正下方,只是台灣營造商過去都挑這種最簡單的方工法來施工而已。看看日本東京的高架橋地下的橋著就知道怎麼在狹窄的都市空間做高架橋柱,道路中間不能架就往兩旁架,高架橋面一樣能在原有道路正上方(例如名古屋的高架導軌巴士),高雄捷運目前就已經有部分高架路段是這麼做的了。

所謂的BRT高架或地下化並不是全線都立體化,而是在部分不得已立體化的地方才會做,這跟軌道捷運全線都立體化是有差別的。

所謂BRT升級城MRT並不是直接在既有BRT專用道上鋪軌道,而是在原本BRT專用道路線的上方、下方或者是另外選擇鄰近能夠興建的路線上興建軌道捷運系統。

BRT不用等紅綠燈,在路口有優先通過路權,而且BRT是以軌道捷運的模式來管理經營,所以就算是BRT平面車站也比公車專用道月台來的高級。

台中BRT的巴士目前就是規劃電動來做為運行車輛動力來源。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