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ron wrote:
捷運 > BR...(恕刪)
反BRT的人根本不在乎預算,而是擔心提高大眾運輸系統路權會拉長他們自己開車的行車時間。
您說的就是嘉義的BRT,嘉義BRT就是在妥協下產生出來的高級公車專用道。
您覺得台中市和那種半調子的大眾運輸系統嗎?
沒有物理封閉車道、封閉站台,但是仍然有優先號誌,因為這是平面捷運的基本元素。
前後門刷卡上車不如車外收費來的省時間,一個一個排隊刷卡還是不如不用刷卡直接上車來的快,尤其當車上還有人下車的時候,一來一往時間可以差到五秒。
況且在相同人性化無障礙設計底下封閉站台跟開放站台相差的預算根本不大。
別忘了對大眾運輸來說,在班次密集的情況下差個幾秒鐘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平面大眾運輸系統在高流量多路口路段沒有優先號誌就是塞,在這樣的情況下行車時間會被拉到跟自己開車差不多甚至更長,那還有意義嗎?
我們能不能不要只滿足現狀,什麼都以台北為標準?
要做就一次做到位,要抓中間灰色地帶到最後只會變成通勤族、開車族兩邊都不討好。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反BRT的人根本不在乎預算,而是擔心提高大眾運輸系統路權會拉長他們自己開車的行車時間。(恕刪)
錯!
我反對目前看到的BRT,是擔心做半套
很好玩嗎? wrote:
要做就一次做到位,要抓中間灰色地帶到最後只會變成通勤族、開車族兩邊都不討好。
所以您這段話,是難得的共識之一
目前的規劃,在中港路一二段,慢車道都沒有封閉,也沒有聽說要管制部分交叉路口
這就是在討好某些人,而延長BRT通過時間
盡其可能加快BRT通過時間,是平面公車取代有軌捷運的重大課題
不是一昧遷就預算或找個名目敷衍市民而已
您的發言一直讓我不能接受的,也包含這一個問題:
[那個叫BRT的是大眾捷運工具,所以一切都對,快快走或慢慢來也是必要之惡]
或者,官員和學者現階段只負責粉飾BRT;還沒有真的想把BRT做好
我個人只有可能支持堅定而完整的BRT
huron wrote:
其實我的想法是綠線M...(恕刪)
公車專用道設置的難處主要還是民眾普遍難以接受平面大眾運輸工具擁有B型路權。
要是BRT在中港路推展順利,後續不論是要設置BRT還始公車專用道都不是太困難的問題。
其實在台中市福安路上有一條實驗性質的公車專用道,有關資訊可參閱台中市的公車專用道以及十年前的可行性研究評估報告書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公車專用道設置的難處...(恕刪)
你舉的台中福安路真的是太好笑了
這條路 跟塞車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有這條沒這條 完全沒差
統聯下交流道在這個路段從來沒有塞過
只能說這簡直浪費錢劃線
台中市公車發車率普遍低
只有在尖峰時段才有10~15分一般車
其餘時段 幾乎等車一等最多可以等40分
台中市多條路斷根本不需用BRT替代
只要加強補助公車路線的金額強制客運業者10分鐘發一般不論尖峰離峰
在加開公車專用道
就夠用了
根本不需要 一條半調子的BRT捷運
你可以說
BRT有各種優點既然認為要培養大眾運輸的搭乘率
我更支持 比BRT更省經費的 "公車加開班次+加開路線+公車專用道"
而且公車專用道 比起BRT 優點更多
不但可以培養搭乘率
比起BRT 還可以省經費
比起BRT 所有客運業者可以共用車道 機慢車道完全0客運 更安全
比起BRT 對橫向交通影響更小
比起BRT 一樣的經費一條BRT也可以做好幾條 公車專用道+形成路網 幫助以後藍線MRT 接駁使用
要嘛就好好做公車專用道路網
要嘛就做MRT
不要說反對BRT就是沒考量預算
真對公車專用道 台中聯實施都不嘗試 直上BRT會成功的數據從何而來
不也是憑空想像
凡斯 wrote:
你可以說BRT有各種優點
既然認為要培養大眾運輸的搭乘率
我更支持 比BRT更省經費的 "公車加開班次+加開路線+公車專用道"
而且公車專用道 比起BRT 優點更多...(恕刪)
建議你可以把上面這段話PO到台北版去
讓那些"目前有在使用"公車專用道的人教教你什麼才是真實
請問你有看過十幾台公車頭尾相連擠在公車專用道上,
後面車班的乘客眼看再100公尺就可以下車,卻得白花十分鐘,就為了等前面車子的乘客上車刷卡?
不要以為不可能!等上下車完又要再加上等紅燈,急死你...
不管是上車刷還是下車刷,或者是上下車各要刷一次,都會嚴重影響到行車時間!
這個板上哪個說BRT不過是公車專用道,或是不如公車專用道的人,是真的常常在搭公車的,我真的很懷疑。
還說要"所有客運業者可以共用車道 機慢車道完全0客運 更安全"?
意思是所有經中港路的國道客運、公路客運車輛全部都要跟市公車一起在公車專用道上排隊?
真的很可笑,你的公車專用道 單向要有幾線道?一線道?二線道?
更何況你上面說的加開班次、加開路線,並不是說推動BRT,就不能同時進行,
台中市公車近幾年多了多少路線、加了多少班次的車,有習慣搭公車的人都會感覺到有進步,
主要幹道或聯外道路,有很多公車路線是尖峰15分內;離峰20分內的,
不想自己去搭乘體驗,再懶也可以找冰魚大繪製的的TCBline臺中市公車路網暨站牌分布圖看看。
現在並不是沒先搞好公車就想搞BRT,而是在公車使用人口有大幅增加後才繼續提升層級,
公車專用道的缺點很多,BRT跟他的差異之處就是用來加強、補足那些缺點的,
就是不想跟台北遇上一樣的問題,才會改推BRT系統,怎麼會說後者不如前者呢?邏輯大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