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oan wrote:林市長說已經花了40...(恕刪) 如果是戰後時期你的方法或許可行 而且他會變成台中山手線裡的中央線但實際上舊山線的坡度千分之二十六 曾經讓一堆車爬不上去嗎?還有那個精美的中港交流道 高鐵 高速公路 環中路 三方匯集 請問你的高架要多高加上東海那坡度 你是想要讓你的高架鐵道跟新光三越一樣高嗎?還有全線高架 那中區就那樣小 請問你 如何將台鐵西幹線的軌道與你的台鐵捷運連結你以為火車是巴士 迴轉半徑你懂嗎? 還是要振子式電車來個甩尾過彎你到底有沒有真正走過中港路一次呀?
ShangLai wrote:不論有沒有執行,這是...(恕刪) 單就高架與地下化來說可以參考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為參考目前橋柱已經高過了陸橋了未來(已經篇預算評估中)台鐵高架還要延伸到新烏日站, 同樣也要爬過去至於專用道問題我一開始就是都在提MRT與"BRT"不需要在台灣大道共同營運是你突然提台北有捷運與"公車專用道"共存同一條路我才問你怎麼拿兩者相提而這問題也無須爭執, 我只是陳述我的個人想法最後還是回歸標題我會贊成拆是希望能把這套系統移去適合與需要的路段來使用這套系統經過這幾個月的使用, 證明了台灣大道有很高的潛在運量來蓋MRT藉此機會再向中央要錢蓋MRT至於拆除的損失1.反正機電設備也都沒啟用,乾脆拆掉等新的行控中心一起在某地使用(損失不大)2.車子直接換成別線路使用(零損失)3.專用道的部分,可以改規劃給長途客運或少量"整併後的公車"使用(損失不大)4.站台....恩, 就當作特殊造型藝術品搭配第三點(損失最大)5.拆除費用至於哪裡需要BRT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捷運綠線的延伸"綠線在文心南路接近大慶站時就轉向西的烏日方向可是看整得由文心路延伸到文心南路接著進入大里區的德芳路與德芳南路再到74號的交流道都有龐大的運量可以支撐, 路也算大條銜接上去也可以避免未來綠線運量不足的問題一點小意見 謝謝shortman wrote:今天新市長上任了看看...(恕刪)
軒轅浩 wrote:除了有人跳軌,我還真不知道其他車子怎樣在mrt軌道上出事?叫神三寶來也不會撞捷運吧? 所以啊, BRT有那麼神嗎??還設計一個可以和三寶一起玩的系統, 再來說出事怎麼辦??天才, 真是天才??
能蓋MRT當然最好,但是必須考慮到蓋MRT的代價,蓋的過程帶來的衝擊怎麼化解?中港路是很重要的交通要道,蓋MRT要封掉幾個車道?高架可能還可以應付,地下化的影響更大,台北當初的「交通黑暗期」有人記得嗎?連「那一夜」的相聲都拿來諷刺過,現在是怎樣?知道方便好用了嗎?
我認為BRT只是培養大家使用公共交通的前置作業吧~~比較台北跟台中公共交通使用率台北還是比較高台中最多人搭的也是中港路這一條上的公車(台中車站)->大甲沙鹿所以BRT應該才會選擇此路段凡事都會有陣痛期就像北捷開挖時的忠孝東路也是被當時的議員立委罵翻但是一條條開始通車大家開始接受之後就比較無感也都能"共體時艱"我對BRT還蠻樂觀的也許他不是最佳的選擇就跟大家買車一樣沒有人一開始就買到"最好"的車也是慢慢換成比較符合自己想要的很多事情一開始都會有衝擊但是找出屬於自己的Tone之後就會習慣了就跟大家上班的路一樣也是不斷重新規畫->改良才會有最習慣的上班路線
dailoan wrote:綠園道30米字改20米這小小圖你不會畫嗎 不會改電腦有小畫家 最簡單自己圖 自己畫 看看這圖20米放得下?你該不會說20米不行就改10米吧?再不行就5米⋯⋯那和現在有何不同?果然是政府的錢隨便花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