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boulong wrote:
改成LRT就不用和三...(恕刪)
可沒有人說LRT是神哦!!



owen0083 wrote:
如果是戰後時期你的方法或許可行 ,而且他會變成台中山手線裡的中央線,但實際上舊山線的坡度千分之二十六 曾經讓一堆車爬不上去嗎?還有那個精美的中港交流道 高鐵 高速公路 環中路 三方匯集, 請問你的高架要多高,加上東海那坡度 你是想要讓你的高架鐵道跟新光三越一樣高嗎?,還有全線高架 那中區就那樣小,請問你 ,如何將台鐵西幹線的軌道與你的台鐵捷運連結,你以為火車是巴士 迴轉半徑你懂嗎? 還是要振子式電車來個甩尾過彎,你到底有沒有真正走過中港路一次呀?(恕刪)
tslee502 wrote:
單就高架與地下化來說
可以參考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為參考
目前橋柱已經高過了陸橋了
未來(已經篇預算評估中)台鐵高架還要延伸到新烏日站, 同樣也要爬過去
tslee502 wrote:
至於專用道問題
我一開始就是都在提MRT與"BRT"不需要在台灣大道共同營運
是你突然提台北有捷運與"公車專用道"共存同一條路
我才問你怎麼拿兩者相提
而這問題也無須爭執, 我只是陳述我的個人想法
最後還是回歸標題
我會贊成拆是希望能把這套系統移去適合與需要的路段來使用
這套系統經過這幾個月的使用, 證明了台灣大道有很高的潛在運量來蓋MRT
藉此機會再向中央要錢蓋MRT
至於拆除的損失
1.反正機電設備也都沒啟用,乾脆拆掉等新的行控中心一起在某地使用(損失不大)
2.車子直接換成別線路使用(零損失)
3.專用道的部分,可以改規劃給長途客運或少量"整併後的公車"使用(損失不大)
4.站台....恩, 就當作特殊造型藝術品搭配第三點(損失最大)
5.拆除費用
至於哪裡需要BRT呢?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捷運綠線的延伸"
綠線在文心南路接近大慶站時就轉向西的烏日方向
可是看整得由文心路延伸到文心南路
接著進入大里區的德芳路與德芳南路
再到74號的交流道
都有龐大的運量可以支撐, 路也算大條
銜接上去也可以避免未來綠線運量不足的問題
一點小意見 謝謝
ShangLai wrote:
有了綠線,我不認為台..可是,台灣大道不一樣,要爬過的有:捷運綠線、74台中環線、中山高以及高鐵(尤其中山高,還有那精美龐大的交流道)....而且過了高鐵後,就進入爬坡路段(而且還是蠻陡的爬坡路段),這在工程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恕刪)
dailoan wrote:
1.台中科博館===>台中美術館 美術綠園道 ,前身是什麼。
2.美術館旁邊忠明南路,前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