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要「有感行動」,網友:拆BRT。


peterboulong wrote:
改成LRT就不用和三...(恕刪)


可沒有人說LRT是神哦!!

台中中港路台鐵鐵路高架化,如何連接海線台鐵鐵路,
答案 我們台中市人早已經找出來,中港路如何連接台鐵山線與海線
畢竟 ,台中市人智商高過日本人。

你質疑老半天不可能,中港路不可能連接台鐵海線沙鹿火車站,

1.我們參考實務,高雄市捷運紅線 美麗島站。
2.我們參考實務,台中市台鐵鐵路高架化工程建設。

3.你就繼續說不可能,
(你會看到中港路台鐵高架化,如何連接海線沙鹿火車站答案)。
一直說 一直說 一直說 一直說 ,別讓不可能不開心 。


4.請教坡度千分之二十六先生,你蓋過哪一條鐵路或哪一條捷運與哪一條高鐵,
別告訴我們你什麼都沒有蓋,只看書上寫的。
5.((((你要答案在下列網友回答,wrote 台中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
((((別說你不知道台中市環中路在哪裡)))))
--------------------------------------------------------
wrote:
單就高架與地下化來說,可以參考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為參考,目前橋柱已經高過了陸橋了,未來,(已經篇預算評估中),台鐵高架還要延伸到新烏日站,同樣也要爬過去.(恕刪)
owen0083 wrote:
如果是戰後時期你的方法或許可行 ,而且他會變成台中山手線裡的中央線,但實際上舊山線的坡度千分之二十六 曾經讓一堆車爬不上去嗎?還有那個精美的中港交流道 高鐵 高速公路 環中路 三方匯集, 請問你的高架要多高,加上東海那坡度 你是想要讓你的高架鐵道跟新光三越一樣高嗎?,還有全線高架 那中區就那樣小,請問你 ,如何將台鐵西幹線的軌道與你的台鐵捷運連結,你以為火車是巴士 迴轉半徑你懂嗎? 還是要振子式電車來個甩尾過彎,你到底有沒有真正走過中港路一次呀?(恕刪)

tslee502 wrote:
單就高架與地下化來說
可以參考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為參考
目前橋柱已經高過了陸橋了
未來(已經篇預算評估中)台鐵高架還要延伸到新烏日站, 同樣也要爬過去


有了綠線,我不認為台鐵高架會繼續延伸下去,只是多花錢而已(路線重疊)。

另外,捷運綠線爬過環中路橋(74環線?),要在很遠的地方就開始架高支架,避免因太陡而爬不過去;而過去後就是河流,有足夠的距離可以緩緩下降......

可是,台灣大道不一樣,要爬過的有:捷運綠線、74台中環線、中山高以及高鐵(尤其中山高,還有那精美龐大的交流道)....而且過了高鐵後,就進入爬坡路段(而且還是蠻陡的爬坡路段),這在工程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更別說,綠線在跨過環中路橋的那一段,人煙稀少,不設站沒關係;但台灣大道的捷運藍線,如果要跨過捷運綠線、台中環線、高速公路以及高鐵,那這段路的高架橋墩都非常高,又是人口密集區,不設幾個站不行,你就會發現,這幾個站彷彿建在天上.....先別說多花的建設經費,光是坐手扶梯上去,就不知要坐多久了......

我相信專家們都有評估過這些問題,他們都是有領錢的,不會亂寫報告.....會在這一段地下化,一定有高架窒礙難行之處。

tslee502 wrote:
至於專用道問題
我一開始就是都在提MRT與"BRT"不需要在台灣大道共同營運
是你突然提台北有捷運與"公車專用道"共存同一條路
我才問你怎麼拿兩者相提
而這問題也無須爭執, 我只是陳述我的個人想法

最後還是回歸標題
我會贊成拆是希望能把這套系統移去適合與需要的路段來使用
這套系統經過這幾個月的使用, 證明了台灣大道有很高的潛在運量來蓋MRT
藉此機會再向中央要錢蓋MRT
至於拆除的損失
1.反正機電設備也都沒啟用,乾脆拆掉等新的行控中心一起在某地使用(損失不大)
2.車子直接換成別線路使用(零損失)
3.專用道的部分,可以改規劃給長途客運或少量"整併後的公車"使用(損失不大)
4.站台....恩, 就當作特殊造型藝術品搭配第三點(損失最大)
5.拆除費用

至於哪裡需要BRT呢?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捷運綠線的延伸"
綠線在文心南路接近大慶站時就轉向西的烏日方向
可是看整得由文心路延伸到文心南路
接著進入大里區的德芳路與德芳南路
再到74號的交流道
都有龐大的運量可以支撐, 路也算大條
銜接上去也可以避免未來綠線運量不足的問題
一點小意見 謝謝


反正台灣大道上的BRT壽命還很長,中間會不會蓋高架或是地下化還沒個譜,現在討論BRT是否要拆真的太早了。
就算確定要蓋高架MRT/LRT,這在四年內是蓋不完的,BRT的壽命還久的很.....
BRT公車專用道是選舉前拼湊出來/。
不是在BRT公車台中中港路中央。
不是在BRT公車人行道上。
不是兩個車道共用一個BRT車站。
不是原廠賓士雙節BRT公車。
然怪台中市長要批 ,""台幣40億 BRT 不只是兒戲還是一場騙局"。

台鐵在屏東縣鐵路高架化,火車鐵路如何穿越高速公路,
台鐵人員已經找出方法,還正式運轉屏東線鐵路高架化。

1.火車鐵路高架化如何穿越高速公路實際案子,請參考屏東縣台鐵火車路線,
2.我們第一次看到,高架化火車穿越屏東縣高速公路,只能佩服台鐵人優秀
腦袋,解決火車高架橋穿越屏東縣高速公路問題。

3.讓人震驚,偏遠鄉下屏東縣鐵路,居然比台中市早完工鐵路高架化。看蓋
13年台中市捷運綠線,蓋8年沒好台中市鐵路高架化,都會區台中市輸屏東縣
鄉下,輸到台中市臉色很難看。

一直輸 一直輸 一直輸 , 別讓台中市不開心。
---------------------------------------
台中市 台中捷運綠線,台中捷運高架橋穿越環中路高架橋,
後幾個台中捷運高架化車站 。

台北捷運局想出台中捷運綠線穿越台中環中路高架橋方法,
這回換台中鐵路高架化工程單位 不開心。

G13站:建國北路上,鄰近台鐵大慶車站
* G14站:建國路,鄰近臺中生活圈二號道路
* G15站:建國路、興華街64巷附近
* G16站:建國路、光日路交叉口附近
* G17站:高鐵臺中車站專用區內
-------------------------------------------------------------
台中市出身一定會知道

1.台中科博館===>台中美術館 美術綠園道 ,前身是什麼。
2.美術館旁邊忠明南路,前身是什麼。

----------------------------------------------------------------------------------------
ShangLai wrote:
有了綠線,我不認為台..可是,台灣大道不一樣,要爬過的有:捷運綠線、74台中環線、中山高以及高鐵(尤其中山高,還有那精美龐大的交流道)....而且過了高鐵後,就進入爬坡路段(而且還是蠻陡的爬坡路段),這在工程上的難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恕刪)
dailoan wrote:
台鐵在屏東縣鐵路高架...(恕刪)

正因為台中為交通重要樞紐,台中站還是特等站,豐原為一等站
規劃時程本來就不能比,重要性不同呀

且台中根本不需要代龍哥擔心,要貼什麼鐵路圖,請去高雄市貼吧
我們喜歡比,有比才有進步。好比學生考試 ,公務員國家特考考試。

1.不是所有台中市人, 關在家中,宅在房間,不看外面世界。
2.有些新品種 台中市人,喜歡到處旅行 看看別人建設。
弄中國兩捷柴油公車,告訴台中市人這是捷運 ^^ ^^ ^^
當台中市人沒搭過德國西門子捷運系統,

今天有人承認BRT 是車 車 車。

2.BRT司機,今天有人說,""請問開車時可以講電話嗎?""

你沒看過公車司機都是開車戴藍芽講電話。你沒實際搭過公車,你是看書
,憑空想像造出BRT公車專用道,台中高速公路 統聯客運 國光客運或阿羅
哈客運與和欣客運,司機都是戴藍芽或有線耳機開車講電話,你多久沒搭過
公車,高速公路客運司機一人開車容易打瞌睡,公司都會允許開車講電話。

3.目前,台中BRT司機都是用心電感應,與BRT行控中心溝通。

-------------------------------------------------------------
台中市出生一定會知道

1.台中科博館===>台中美術館 美術綠園道 ,前身是什麼。
2.美術館旁邊忠明南路,前身是什麼。
距離有感還有97天!距離有感還有97天!距離有感還有97天!

dailoan wrote:
1.台中科博館===>台中美術館 美術綠園道 ,前身是什麼。
2.美術館旁邊忠明南路,前身是什麼。


首先第一點,美術館綠園道,指的是美術館前的五權西一街/西二街,以及西三街/西四街沿伸到柳川的那條綠園道,不是科博館到美術館那條草悟道,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而美術館到市民廣場間的那段在英才路旁,過去被稱作為經國大道.....科博館到台灣大道那段,則是我國中時期,科博館建好時就順便興建的.....

再來是第二點,美術館旁邊是美村路,不是忠明南路。

忠明南路是在我國中時就建好的,距今近三十年,貫穿整個中興大學,後來因為影響學生安全,中興大學段還改成地下化......當時我常到中興大學打球,見證了這段歷史.....
台中市出生一定會知道

1.台中科博館===>台中美術館 美術綠園道 ,前身是什麼。
2.美術館旁邊忠明南路,前身是什麼。

(((比這更久之前))住美術館隔好幾條 人們都會說住美術館旁邊 ,重點是忠明南路以前是什麼。科博館古時候是通往美術館美術綠園道。在猜吧 自己答案 自己找
實在有些懶得再扯了,
有些人喜歡拿外國的東西來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去過。

我,美國住過2年,歐洲住過2年,
當然他們有他們好的地方,我也希望台中能像歐美的城市一樣漂亮,
但是不是把他們的東西搬來就一定成功。

別的不說,光是台灣的機車族就不好辦了。

以德國來說好了,去過德國的都看過他們的的輕軌電車,
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快速的交通工具。
但是,老實說,如果德國的機車和台灣一樣多,我大概也不會坐電車。

現在的問題是,台灣就已經是一堆機車了,我們要怎樣面對?
把德國那一套照搬過來?我不認為可行,電車是行駛在路面上的,
一樣佔一個車道,有些城市甚至電車和汽車共用車道,
放到台灣來,光是機車大軍就可以把電車堵死。

那~用專用車道就好了⋯⋯那也要路面夠寛不是嗎?BRT不就是專用車道嗎?
中區是沒辦法,路面不夠寛,不然能怎麼辦?
有人說可以仿效西雅圖巿區的地下化BRT,
我坐過,很不錯的設計,但是一旦做下去了,MRT的機會就沒了。

最根本的辦法是MRT,可惜現在就是沒錢蓋,那怎麼辦?
BRT就是過度時期的方式,目前中港路其實也只有尖峰時間塞車,
非尖峰時間其實還好,BRT是解決目前問題最經濟的選擇。
如果說非MRT不可,那~慢慢等吧,我無所謂,反正我可以避開尖峰時刻出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