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man wrote:
高架捷運如果是建在公...(恕刪)
關鍵還是在於都市景觀設計還有民眾美感以及參與度啊!
做高架捷運沿線原本就該配合高架軌道帶來的改變做景觀重新規劃設計。
難道國外這些高捷運兩旁的景觀原本就都是這樣的嗎?
不過台灣的規劃設計總是各作各的、過程粗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因為民間就都是如此。
看看綠線沿線說要做聯合開發有多少民眾願意配合?還不都是嫌麻煩沒意願?
還有現有的都更過程也是輕率潦草,並非從下到上讓民眾自己參與設計的方式。
而是任由建商宰割,這樣的作法怎麼可能做出符合民眾需求的工程品質?
民眾也不會瞭解目前的困難與實際問題到底在哪?
台灣有很多缺失都是從制度以及觀念上就有問題,而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這麼簡單。
現在民眾好像都把地下化當成萬靈丹,是因為羞於讓我們居住環境見人?還是把這些問題都當作沒看見?
還是先等綠線做出來再來看看高架化是不是真的都是環境毒瘤吧?!
這些東西也都是需要時間邊做邊改進的。